張艷 于慧金 楊恂 李惠玲 牛見升 曾偉杰 趙力生 孫軍弟 張亦舒
(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 1脊髓損傷康復科,甘肅 蘭州 730000;2中醫(yī)科;3門診部;4桂林醫(yī)學院)
由于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及大中城市在建工程的增多,臨床接診由于交通事故、建筑物跌落而引起的脊髓損傷(SCI)越來越多〔1,2〕。由于SCI抑制下運動神經(jīng)元功能易出現(xiàn)膀胱功能障礙即尿失禁,這也是SCI常見的并發(fā)癥,患者反復尿液滴漏易導致泌尿系統(tǒng)感染;另一方面,由于癥狀難以啟齒,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睡眠不佳,生活質(zhì)量明顯下降〔3〕,臨床常用的方法多為外科手術、使用藥物(內(nèi)用或外用)、康復理療等〔4〕,老年患者由于身體原因,多選擇藥物和(或)康復治療〔5〕。中醫(yī)藥對多種疾病包括尿失禁有肯定療效,本研究以膀胱訓練聯(lián)合中藥復方治療SCI引起的尿失禁,觀察其療效及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100例老年SCI后尿失禁患者由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收治,均符合美國SCI協(xié)會制定的《SCI神經(jīng)學分類國際標準》中有關SCI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年齡≥60歲;功能性膀胱容量<300 ml(連續(xù)3 d排尿日記的結(jié)果);病程<6個月。排除標準:尿失禁Ⅰ~Ⅱ度;嚴重前列腺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尿道出口梗阻;曾接受尿道手術等。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0~78歲,平均(67.9±6.6)歲;病程平均(4.9±1.1)個月;損傷部位:頸髓15例、腰髓20例、胸髓15例;尿失禁程度:Ⅲ度41例,Ⅳ度9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1~76歲,平均(67.1±9.5)歲;病程平均(4.4±1.8)個月;損傷部位:頸髓13例、腰髓12例、胸髓25例;尿失禁程度:Ⅲ度38例,Ⅳ度12例。兩組一般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6,7〕兩組患者均予膀胱訓練,具體訓練如下:①敏感點刺激法:即根據(jù)尿動力學檢查結(jié)果,對逼尿肌反射亢進者尋找敏感點,通過刺激肛門、擠壓陰莖等刺激上述敏感點,促進患者反射性排尿,本法適用于胸12以上損傷者。②屏氣法:患者身體前傾快速呼吸3~4次后,做1次深吸氣,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做排便動作。本法是通過增加腹壓來增加膀胱內(nèi)壓,促進排尿。③手法訓練:常用Grede手壓法和Valsalva手法。前法適用于膀胱逼尿肌反射低下者,具體操作如下:按摩膀胱以增加膀胱張力,手握成拳、向骶尾部加壓,身體前傾,增大腹壓,促進排尿。Valsalva手法是通過增加腹壓進而增加膀胱內(nèi)壓而促進排尿。④冷熱交替膀胱沖洗法。具體操作如下:40℃的0.9%生理鹽水沖洗膀胱,以松弛膀胱逼尿??;再以4℃的0.9%生理鹽水沖洗,以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反復訓練。2次/d,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此外,對照組加用膀胱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于膀胱功能訓練同一天開始,采用無錫華納600LY2型膀胱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儀,患者取仰臥位或側(cè)臥位,清潔皮膚后,將一個電極片貼在臍與恥骨聯(lián)合之間膀胱頂部下緣,將同一顏色電極片貼在骶尾關節(jié)上2~3 cm,另一顏色電極片貼在膀胱兩側(cè)。選用頻率為(40±10)Hz,每次20 min,2次/d,每周6次,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觀察組加用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加減,1劑/日,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溫服。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 (1)臨床標準〔8〕:痊愈:日排尿頻率Ⅰ度,排尿可隨意控制,無尿失禁現(xiàn)象,其余癥狀消失;顯效:排尿可隨意控制,尿失禁評定提高2度,其余癥狀明顯改善;有效:尿失禁評定度提高1度,其余癥狀有所改善;無效:尿失禁癥狀、其他臨床癥狀仍存在或進一步惡化。臨床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焦慮、抑郁及睡眠情況: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和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測試表(PSQI)評估,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抑郁越嚴重,睡眠質(zhì)量越差。(3)生活質(zhì)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質(zhì)量問卷(I-QOL)和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評價。(4)不良反應:記錄用藥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痊愈1例,顯效14例,有效19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68.0%;觀察組痊愈5例,顯效14例,有效21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0.0%,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觀察到明顯不良反應。
2.2兩組焦慮、抑郁及睡眠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A、HAMD、PSQ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A、HAMD、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HAMA、HAMD、PSQI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3兩組I-QOL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I-QOL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QOL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與對照相比,觀察組心理影響、社會障礙及總分顯著更高(P<0.05)。見表2。
2.4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F-36量表各維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維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除生理職能及對照組情感職能維度外,其余各維度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生理功能、總體健康、活力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I-QOL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
中醫(yī)并無尿失禁的病名,按其臨床癥狀可納入“遺尿”、“淋證”、“癃閉”、“遺溺”、“虛勞”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腎和膀胱氣化失司,可引起排尿困難、尿量減少或表現(xiàn)為排尿難以控制。臨床SCI患者經(jīng)過跌仆或交通撞擊等損傷后,脾腎受損,其中,腎主水液而司二便,腎的氣化功能失常,關門開闔不利,可出現(xiàn)淋證、遺尿等,即尿失禁。脾主運化,脾氣受損,也可致膀胱氣化無力,無法約束小便而引起尿失禁。即脊髓損傷尿失禁病位雖在膀胱,病機實質(zhì)為脾腎氣虛而致膀胱失約。因此,宜以益氣升陽、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本研究中的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加減,由黃芪、黨參、甘草、柴胡、白術、陳皮、升麻、當歸、茯苓、炒白芍、蒸附片、干姜、川斷、金櫻子等組成,其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臣以黨參、白術、蒸附片、茯苓溫陽利水、補氣健脾,以增強黃芪補益中氣之力。當歸和血養(yǎng)血,陳皮、白芍理氣和胃;柴胡、升麻升陽舉陷;炒川斷補腎強筋骨,金櫻子收澀固脫,皆為佐藥。使以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具有補中益氣、溫陽利水之效。
膀胱功能訓練可通過局部的功能鍛煉,提高機體對膀胱和尿道括約肌的控制能力,以盡快恢復下尿路功能,因此本研究中以此為基礎治療〔9~13〕。兩組臨床總有效率結(jié)果表明兩組臨床療效相近。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加減聯(lián)合較膀胱功能訓練可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改善患者負性心理及睡眠質(zhì)量,且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