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玲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中化學教學中也開始應用微課,微課的使用有助于提升教學有效性,增強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文章針對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有效融合進行分析,為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一定指導。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效性;課堂
較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有著十分凸顯的優(yōu)勢,能豐富課堂教學,便于學生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下文就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進行分析,指出微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措施,為一線化學教師對微課的應用提供一定指導。
在當今多媒體技術快速的時代,微課既可靈活運用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模式或者教學輔助手段,也可以切實的滿足學生的真實需求成為了其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助手。近年來,國內外教學領域上有關微課的研究日漸增大,但不管是國外的盛行翻轉課堂,還是國內的各種形式的微課大賽可以說它們大多數(shù)都只是關注如何運用開發(fā)微課,而對于微課在具體學科中的實踐應用探究可以說為數(shù)真不多。因此,本課題將以高中化學學科的課程特點為基礎,以微課的內涵逐步深入到這一學科的具體實施與應用上,以期建設有高中化學特色的微課并通過微課來深入高中化學課的內在。
一、微課應用在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高中有機化學描述了許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及性質,相對抽象的內容,讓不少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較為困難。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大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采取的是以自身滔滔不絕地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展開,這無論是在新知識的傳授上還是在課堂復習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被充分重視,同時對于教師講到的許多關鍵知識點也常常被學生們忽略和遺漏,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微課教學補充,不但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明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還可以為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獲取更多空間,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例如:在苯的結構性質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微課了解苯的大鍵形成,理解苯環(huán)中的碳碳鍵既不是單鍵也不同于雙鍵,而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鍵,從而在學習苯的性質時就容易掌握了。
二、微課與高中化學課堂有效融合的幾點思考
(一)轉化知識形式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于微課而言,其教學微課的核心在于“教學短視頻”,通過這一載體的靈活運用將成功地將“死板”的課本書面文字生動具體化。短視頻可靈活生動有效地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感官,而其短,學生的學習精力也不容易分散,學生聚精會神并聯(lián)合聽覺、視覺、感覺等多個神經分支系統(tǒng)的共同參與勢必最終達到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高中化學中的“元素周期表”為例,不同于教材書本中的以列表的形式來詳細敘訴各個元素,微課中教師可融入了更多記憶方法如諧音記憶法、聯(lián)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等若干精細加工策略,從而可以從不同程度上來克服減少該知識要點因強制記憶不可避免會產生的枯燥無趣性,激發(fā)學生主動記憶,深刻理解學習的興趣。
(二)抓取知識關鍵以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的精髓在于“微而不小”。不管是從時間上的分鐘數(shù)還是空間容量上的體積量來看,微課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微”,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短小精悍”的外在形式就直接決定了微課的包含的內容必定要是濃縮起來的精華而不是泛泛鋪陳出來的寡淡。與此同時,在微課教學短視頻的“有聲有色”的播放過程中,微課所特有的動態(tài)性、影音性決定了它必將會全方面的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凝聚學生的“全神貫注”并因此可以達到快速有效的提高整個課堂學習效率的作用與意義。
(三)反復學習內容以拓展記憶深度
由于微課的客觀載體是“短視頻”,它既可以在教學課堂上直接進行播放還可以通過學生間接復制的方式將其拷貝為自己的專有及時有效的學習資源。特別是對于我們高中化學實際課堂中難度大且在短時間內難以被有效消化的繁雜的知識。多方面的知識要點,課堂學習中學生難免會混淆,但通過學生在課后自主的通過短微課播放來反復復習鞏固,以達到增強記憶的深度和廣度的實際效果,當然這個回顧知識復習內容的過程中因微課的“短小精悍”學生也節(jié)省了一些復習的時間。
(四)借助網絡多方資源巧妙化解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需要重點講解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而教學難點往往都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耗時可能最多學生學習可能效率最低的知識點。當然教學重難點必定也是教師在課前備課中需要投入時間精力最大的一部分教學內容。因為考慮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的知識體系不同、學生接受層面與能力的不同,因此很多時候即使教師“大費周章”“用盡心思”來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也并不盡如人意,不能保證各個層次上的所有學生都能理解重點突破難點識,此時,借助教學微課資源平臺可能會出現(xiàn)另一番天空。畢竟不同的教師會基于自己對重難點的理解由針對性的制作成不同類型的微課,而這樣對于同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就會形成不同途徑的解決方法與方案,學生只要通過我們普及的網絡信息檢索就可以得到來自多方的幫助、多位老師的“點撥”,相信在這其中總有一款微課適合不同的學生的知識學習。果不其然,學生通過現(xiàn)今廣泛使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常見的移動設備主動學習順利完成了派發(fā)的學習任務,也從中熟悉掌握了有關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教師實現(xiàn)了有效引導,課外學生做了足足的“功課”。課堂上則可用更多的時間來分析、討論、比較和釋疑,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深度自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