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們不妨試想,假如這師徒中有人今天重回大唐舊地,將會如何呢
請展開想象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續(xù)寫經典故事,務必要繼承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結局。倘若所續(xù)寫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較大地違背了原作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那么,這樣的續(xù)寫勢必難以讓讀者接受。比如,若把《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寫成坐懷不亂的柳下惠,把唐三藏寫成劫富濟貧的晁天王。這樣寫就不是續(xù)寫,因為新作中的八戒、唐僧已不再是原作中的八戒、唐僧,而只是徒借其名而已。此外,既然是續(xù)寫,就必須在承認原作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寫作。這就要求所續(xù)寫的故事情節(jié)要以原作的結局為開頭。只有這樣寫,才符合讀者的閱讀期待。反之,如果從原作中間的某個情節(jié)開始寫起.那也不是續(xù)寫.而是改寫了。
但續(xù)寫中卻又不能沒有創(chuàng)造,而且可以說,續(xù)寫作品的藝術價值往往就體現(xiàn)在本身的創(chuàng)造性中。那么,怎樣在繼承原作人物形象和故事結局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呢?我們不妨將原作中的人物形象置于新的時代背景下,置于新的地域環(huán)境里或者新的矛盾沖突中等。下面,我們按照這個思路進行一番嘗試。
大圣探親
◎張興山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捉怪.歷盡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修成了正果。師徒四人皆大歡喜,好不快活。有一天,悟空突然想念花果山的兒孫,便騰云駕霧,飛出西天,直奔東土而來。眼看漫漫長空隨風疾逝,花果山水簾洞就在眼前,猴王喜不自禁,一個筋斗跳下云來,搭手呼喊:“孩兒們,俺老孫來了?!?/p>
誒,真是奇怪,喊了半天,怎么連根猴毛也沒看見?猴王非常納悶,便念動真言咒語,拘來了山神、土地打探情況。
“土地佬兒,你把俺兒孫弄到哪里去了?”
土地顫巍巍地走過來說道:“大圣啊,您錯怪小神了。大圣您有所不知啊,俗話說,天上一日,下界一年啊.大圣在西天才逍遙了幾載,可人間斗轉星移,已逾千年。如今的人間已是大為不同。先說天上,人造衛(wèi)星把靈霄寶殿擠滿,宇宙飛船比大圣的筋斗云還快,天官二號差點把玉皇大帝嚇壞。再說地上,到處高樓林立,大廈入云,大街上處處車水馬龍。樓上樓下,電梯直達;足不出戶,可知天下。不必遠行萬里.就可坐觀東海日出,漫看云卷云舒:不必走出家門,就可目睹嫦娥飛天,親歷奔月奇跡……”
大圣心中焦急,打斷土地的話頭問道:“我的兒孫到底到哪里去了?”
土地正待開口,山神卻搶過來說道:“大圣啊,今日大唐空前繁榮,尤其中華美食,直讓四大洲八大洋的異族番邦被自己的口水淹死,就連天上的神仙也難耐寂寞,紛紛辭了職到人間來發(fā)財致富。牛郎織女開了個夫妻飯館,專賣鵲橋米線:太白金星開了個金星酒店,吃遍八大菜系不用付錢:就連七仙女也吵吵嚷嚷,說要到中華美食城賣蘭州拉面!”
“吃飯不付錢?那不把金星佬兒賠死了!”
土地忙解釋說:“大圣啊,不用付錢不等于不付賬?,F(xiàn)在興的是移動支付,手機一掃,輸個密碼,就付賬了?!?/p>
“唉,當年西天路上,兩大包東西都是用擔子挑過去的,真是苦了八戒了,要有這玩意兒——七仙女又思凡了,這要讓王母娘娘知道了還得了!”
山神擼擼胡子笑道:“王母哪有心思管這個!現(xiàn)在啊,一吃過晚飯,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從海南島到內蒙古,從靈霄寶殿到東海龍官,不分東南西北,不論天上地下,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到處都是群媽起舞啊.王母娘娘還是咱們花果山小區(qū)的領舞呢!”
“說了半天,正事兒沒提一句,我兒孫哪兒去了?”
土地忙恭喜說:“大圣啊,高鐵通到花果山后,您的兒孫都到人間去了。您那些兒孫啊,一個個都猴精猴精的,沒多久就都出人頭地了:求學的金榜高中,經商的財源滾滾,從政的飛黃騰達……”
“可這人海茫茫.讓老孫如何尋訪?”
山神呵呵笑道:“大圣,這有何難?俗話說,舊習難改??!你看,那些光天化日之下在校園里拉拉扯扯、摟摟抱抱的,發(fā)財之后獸性大發(fā)、張牙舞爪的,當官之后上躥下跳、四處攀附的,其實都是人模人樣的猴子,還能瞞得住大圣您的火眼金睛?”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技法提煉
這篇文章在原作故事結局的基礎上,虛構了一個孫大圣重返花果山舊地探親的故事情節(jié),將孫悟空這個人物置于新的時代之中.又以山神、土地和大圣的對話為平臺,展現(xiàn)了一幅民樂國泰的生活圖景.同時,也對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某些陰暗面給予了一定程度的諷刺.作品語言既繼承了《西游記》原著的風格,又結合時代,融入了大量現(xiàn)代生活用語,增強了可讀性。
八戒的一封信
◎劉國瑞
親愛的師父:
您好!
自打我們師徒四人西天取經回來已過了千年,俺老豬閑得身上都長草了,聽說人間如今日新月異,于是俺就使出神通,變化成一個人模人樣的和尚,去人間溜了一圈兒.頗多感悟.且聽俺為師父慢慢道來。
先說說俺老豬的最愛——美食吧.師父啊,您當年走的幸虧是荒山野嶺,您要是走俺今天走的這條路去西天,那真經八成是取不到了,光流哈喇子就能把咱幾個給弄虛脫.俺老豬這一趟所見的美食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啊,什么雪山駝掌、紅燜羊肉、戈壁雁影、駝蹄羹……唉,只可惜都是葷的,俺老豬出家之前咋就沒遇到呢!不過,素食也不少。俺先品嘗了距今已有八百年歷史的大慈閣素面,果然名不虛傳。又見幾個老外邊擦嘴邊對著一碗廣東蓮子百合粥直伸大拇指,滿嘴“perfect”。老豬也去吃了一碗,味道十分地道,不禁勾起了俺老豬一千多年前的記憶:當年俺和高翠蘭的喜宴上就有這樣一碗蓮子百合粥.唉.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俺老豬在大街上晃蕩了好幾天.一路上都是重慶火鍋、蘭州拉面、岐山臊子面等,那香味讓老豬眼前出現(xiàn)一陣陣幻覺。可惜那些都不是素食,俺只能干咽口水。出家人當心懷慈悲,不食眾生肉,這是師父您教的,俺記著呢.俺只吃了一塊嘉峪關月餅,說起月餅,俺老豬就想到了月官,嫦娥現(xiàn)在不知過得咋樣?
老豬吃飽喝足,不知該往何處去,便想,既來人間一趟,何不到當年的高老莊舊地兒去瞧瞧。老豬來到當年那個傷心處,按下云頭,四處一瞧,唉,這哪有什么高老莊?只見下面到處牛羊遍野,瓜果遍地,稻米金黃。我跳下云來,向人打聽哪個叫高才。有人便領我去見一個后生。那后生正在玩手機,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是個種西瓜的.我搖搖頭說.這不是我要找的那個高才。我又問,高翠蘭住哪里.有人說.這里有好多叫高翠蘭的.一個開著聯(lián)合收割機收麥子去了,一個正在鎮(zhèn)中心裝修自己的樓房,還有一個開著私家車參加了“嘉峪關 山海關自駕一月游”旅行團,都不在家。我突然明白,時隔千年.當年的高才、高翠蘭已生生死死無數(shù)遍了,現(xiàn)在早不知投胎轉世到哪里去了。俺正在傷感.卻見旁邊一個老式地主莊園,門頭上雕刻著“高老莊”幾個字。外面游人熙熙攘攘,說說笑笑。我的媽呀,俺老豬眼睛沒有花吧?俺隔了門縫往里面一瞅,見院子里立著俺和高翠蘭拜堂成親的蠟像。俺二話不說就進了院子,挨個屋子瞧了瞧。師父啊,您不知老豬那個激動??!所有的屋子里都陳列著俺和高翠蘭的蠟像,講的是當年高老莊的故事.沒想到老豬當年雖然沒有和高翠蘭做成真人夫妻,卻做成了永久的蠟像夫妻,真是蒼天有眼啊!
感慨頗多,難以盡述.這幾日吃得太飽,腹內常作雷鳴,先去廁所一趟。就此擱筆,改日再敘。
祝師父食欲日增,身體健康!
八戒
猴年馬月豬日
點評
這篇文章以豬八戒為主人公,以其貪吃的性格特點引出了對“中華美食”等內容的交代:又通過八戒的高老莊情結引出了對“美麗鄉(xiāng)村”的描寫,在構思方面可謂頗具匠心。八戒在高老莊尋找高小姐一段為全文最精彩處。作品通過一個穿著西裝、拿著手機的現(xiàn)代版“高才”展示了農民在新時代的新風貌,又通過三個“高翠蘭”從不同的側面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農民勤勞、富足的幸福生活。
文章語言幽默風趣,既承襲了《西游記》本來的藝術風格,又符合豬八戒這個充滿喜劇感的人物形象,更與文章樂觀向上的主題和諧統(tǒng)一.文章落款處對于書信年月日的交待也別出心裁:“猴年馬月豬日”中的“猴”“馬”“豬”不僅是十二生肖中的三個動物,也是《西游記》里孫悟空、白龍馬、豬八戒這三個人物的真實身份。作者用“猴年馬月”這個俗語加一個“豬日”來交待寫信時間,既合乎古代干支紀年的習慣,又顯得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