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齊
摘要:功能對等理論是奈達翻譯理論體系的核心,對全球翻譯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從軍隊外事翻譯出發(fā),在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分析外事翻譯語言特點,為外事翻譯找理論支撐,提高外事翻譯質(zhì)量,為軍隊外事活動的發(fā)展以及對外交流工作做貢獻。
關鍵詞:外事翻譯;尤金·奈達;功能對等理論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軍隊建設取得眾多新的突破,中國軍隊在世界軍事舞臺上的重要地位日漸凸顯,外事活動軍事翻譯種類也不斷增多。除了傳統(tǒng)的裝備技術資料翻譯、執(zhí)勤英語,武警部隊在軍事教學、軍事演習、軍事訪問等任務中需要大量的外事翻譯。近年來,武警部隊著力打造的具有中國特色和武警部隊特點的對外交往國際品牌—“長城”國際反恐論壇和“鋒刃”國際狙擊手競賽正體現(xiàn)這一趨勢。在這種新形勢下,譯員們在積攢翻譯經(jīng)驗的同時,要思考翻譯理論,總結(jié)翻譯策略,提高翻譯質(zhì)量,保障外事活動效果。
1 尤金·奈達對等功能理論
尤金·奈達1914年11月11日出生于俄克拉荷馬城。他是一位杰出的美國翻譯語言學家和理論家。作為現(xiàn)代翻譯理論之父,他在全球翻譯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尤金·奈達對翻譯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認為翻譯是一種交際活動,這意味著“翻譯首先是在意義上,其次是在風格上,在接受語中再現(xiàn)與源語最接近的自然對等物”(奈達,1967:178)。Nida(2004)認為應該追求功能上的對等以及對目標讀者的相同效果。為了盡可能地將源語言翻譯成目標語言,奈達(1986)提出了“動態(tài)對等”理論,后來被“功能對等”所取代,奈達認為一個好的翻譯不應該只包括詞義層面的對等,還有語義和文體的對等。
奈達翻譯理論的核心是與“形式對等”相對應的“功能對等”理論。奈達認為,翻譯過程中存在兩類基本對等,即形式對等和功能對等。形式對等關注信息的形式,要求目的語信息盡可能與源語保持一致,強調(diào)譯文與原文在結(jié)構上的趨同。與形式對等不同,功能對等更加關注語言的交際功能,并不主張源語和目的語形式之間的一一對應,而是提倡一種動態(tài)一致,即譯語接受者對譯語信息的反應與源語讀者對源語信息的反應基本一致。
2 語言特點
2.1 文本特點
彼得·紐馬克(1981:39)是英國著名的翻譯家和翻譯理論家,是語言學派的代表人物。在《翻譯問題探討》(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書中,紐馬克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和文體,將文本主要分為表達功能型文本、信息功能型文本和號召功能型文本;而針對不同的文本類型,應當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或交際翻譯。翻譯時,應遵循“讀者第一”的原則,把目標語讀者放在首要位置,譯者可以充分利用目標語的優(yōu)勢,不拘泥于原文的表達方式,使譯文語言盡量達到與原作語言同樣的效果。
以長城國際反恐論壇為例,各國代表的發(fā)言稿兼具了以上三項功能,有主觀的表達,有信息的傳遞還有感情的呼吁。雖然但發(fā)言稿作為權威性言論,但是像反恐論壇這種專業(yè)領域,發(fā)言時目的是以傳遞信息為主,所以這類文本應歸類為信息功能性文本。信息型文本的核心是內(nèi)容的“真實性(Authenticity)”,作者的語言是次要的。在翻譯時應遵循“真實性第一”的原則。譯者在語言應用上可以不以原作為標準,而以目標語讀者的語言層次為標準,力求通順易懂。在確定了文本功能后,能夠更好的指導譯者進行文本的翻譯。 這類文本的語言特點值得探討。論壇發(fā)言稿有如下特征:在詞匯層面上,專業(yè)的論壇發(fā)言稿文本使用大量的專業(yè)術語來表達客觀性和準確性。這些術語的準確翻譯是高質(zhì)量翻譯的先決條件。其次,在句法層面上,普遍使用長句和難句,這也翻譯時面臨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最后,從整章的角度來看,發(fā)言稿邏輯嚴密,凝聚力強。翻譯應該考慮到翻譯以確保翻譯的邏輯性。
2.2 軍事語言特點
一是廣泛使用專有名詞和縮略詞反恐國際論壇發(fā)言稿中大量涉及軍事生活、作戰(zhàn)任務、武器裝備、軍銜編制等內(nèi)容,會使用軍事領域的諸多專業(yè)術語。由于軍事交流和作戰(zhàn)中,力求形式簡練、內(nèi)容保密、信息傳遞迅速等要求,通常將較長的專業(yè)術語用縮寫表示。
二是強調(diào)簡潔性和準確性軍人是戰(zhàn)爭的產(chǎn)兒,要時刻準備打仗。自古就有“兵貴神速”之說。講話、發(fā)指示、下命令、口令,要表述清楚,簡潔明了。用詞精煉保證軍事消息傳達的及時性和迅速性。同時,軍事用語的準確性是第一要素,這直接隱形全軍的作戰(zhàn)行動。所以在翻譯注重積累,避免犯錯。
在軍對外事翻譯中,由于軍事英語自身的文本特點和語言特點,想要在翻譯中實現(xiàn)功能對等,我們在翻譯時要準確譯出其所代表的意思,不可丟失想對應的軍事色彩,要用經(jīng)典理論支撐翻譯實踐,提高翻譯能力,為軍隊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外事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 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2] Nida, Eugen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 林穎.??诔鞘型饨慌c外事翻譯人才培養(yǎng)[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
(作者單位:武警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