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胡利 劉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復訓練對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預后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樣本時間: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樣本來源:選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偏癱患者共78例參與試驗,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康復訓練,觀察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Fugl-Meyer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顯著(P<0.05)。結論: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康復訓練;卒中偏癱;肢體功能;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20)09-0251-01
腦卒中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一般由患者腦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導致,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頭疼頭暈、嘔吐、意識不清或功能性障礙等,較多伴隨語言、聽力以及肢體障礙等,嚴重時會出現(xiàn)半身不遂等偏癱問題,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1]。臨床中除對癥治療外,也在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康復訓練,本文針對康復訓練對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預后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展開分析,根據(jù)本院78例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做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樣本時間: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樣本來源:選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偏癱患者共78例參與試驗,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 39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為42~78歲,平均年齡(51.02±4.21)歲,左側偏癱20例,右側偏癱19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為44 ~79歲,平均年齡(51.45±4.96)歲,左側偏癱21例,右側偏癱18例。本次試驗均通過兩組患者及其家屬知情且同意,兩組在疾病類型、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對比中顯示無任何統(tǒng)計學性質(zhì)(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括日常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健康教育、飲食、運動等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康復訓練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心理康復治療。腦卒中患者因發(fā)病急容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以及不安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及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針對性疏導方案,通過親切、友好的交流、耐心細致的護理工作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樹立患者治療信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鼓勵其積極樂觀面對疾病,戰(zhàn)勝病魔。
(2)康復訓練。護理人員有效引導患者擺放正確體位,使肢體處于功能位置狀態(tài),定時為其翻身,預防壓瘡的出現(xiàn);針對患者上、下肢進行被動式訓練,活動幅度從小到大,力度保持適中,采取伸指、伸肘、肩外擴以及伸髖、屈膝等動作,同時為患者進行全身肌肉性按摩,動作輕緩,促進血液微循環(huán),一天2次,一次15分鐘即可;引導患者進行床上主動性訓練,鼓勵其加強運動自信心,深入強化自主翻身、橋式運動以及床上跪位等動作,指導患者可以手部帶動患肢鍛煉[2]。
1.3觀察指標
顯效:患者臨床病癥得到大幅改善或完全消失,生活能夠自理。
有效:患者臨床病癥得到有效緩解,生活基本能自理。
無效:患者臨床病癥和生活狀況無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人數(shù)+有效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
根據(jù)肢體運動功能評分(Fugl-Meyer)量表評估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情況,總分99分,小于50分為嚴重肢體障礙,50 ~85分為顯著肢體障礙,85 ~95分為中度肢體障礙,96 ~99分為輕度肢體障礙。根據(jù)Barthel指數(shù)量表評分評估患者生活質(zhì)量,60分以上視為生活自理能力差。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 SPSS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以X?檢驗, 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遠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Fugl-Meyer、Barthel量表評分對比
觀察組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近年來發(fā)病率有增高趨勢,且老年群體患者居多,在臨床治療中經(jīng)常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肢體癱瘓癥狀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給患者造成較大陰影??祻陀柧氃谠u估患者病情情況下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案,通過自主訓練、被動訓練以及心理康復等方面促進其神經(jīng)功能的有效恢復,改善患者預后,消除患者內(nèi)心的恐懼和不安,避免其出現(xiàn)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等現(xiàn)象,康復訓練通過站立、行走等一系列全方位訓練措施,加強患者對外周刺激感受,進而促進正常運動行為的產(chǎn)生,同時有利于腦側肢循環(huán)的建立,達到其腦功能重建的效果,促進整體功能恢復[3]。根據(jù)患者病情和康復情況,制定下床、走路活動訓練方案,有效引導患者下蹲、站立等訓練的完成,促進肢體肌力的恢復,循序漸進地進行行走、轉(zhuǎn)移以及上下樓康復訓練。本文根據(jù)78例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顯示,實施康復訓練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Fugl-Meyer以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顯著(P<0.05)。
經(jīng)由上述所得,康復訓練對于改善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有良好的影響,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質(zhì)量,促進康復,值得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呂強. 針灸+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J].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7,28(12):1469-1471.
[2]陳曉兵, 何毅光. 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7,28(23):4388-4389.
[3]陳姍, 高燕玲. 病房康復延伸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預后的影響[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 12(07):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