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變聲期學生處于生理、心理發(fā)育階段,與成人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在對變聲期兒童進行聲樂訓練時存在著許多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本文就變聲期兒童的嗓音與心理特點探究如何進行聲樂訓練。
關鍵詞:變聲期;聲樂訓練;嗓音保護
一、變聲期的生理與心理變化
(一)變聲期介紹
青少年在進入青春期后,身體發(fā)育、生理成長會導致喉位下降,聲帶變長從而聲音與幼兒時期產生區(qū)別。因為喉頭與聲帶的發(fā)育會導致聲音嘶啞、音域變窄、聲音不受控制、發(fā)音疲勞與分泌物增多等情況,變聲期大致會持續(xù)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變聲期的學生年齡大致是在14-16歲,部分發(fā)育較早的兒童會在9歲開始進入變聲期,而發(fā)育較遲的兒童則會在15歲以后開始進入變聲期。
(二)變聲期的三個時期與其聲音特點
變聲期分為三個時期,初期、中期、后期。初期時學生聲音變化不大,聲音中童聲較多,聲帶有時會脫離控制出現破音,高音發(fā)音困難等情況。中期的學生聲音中童聲減少,聲帶發(fā)聲力不從心,此時的嗓音低沉,沙啞,音色較暗淡。進入變聲期后期時學生的音色開始接近成人,出現了個人聲音特點,但此時的聲帶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完整,所以聲音并不穩(wěn)定。
男女生因生理方面的差別在變聲期也會出現不同的狀況。變聲期的男生聲音的變化較女生而言更顯著,在這一時期的男生由于聲帶的增長變寬厚、喉腔較大,聲音低沉而粗。女生喉部變得狹小,聲帶較男生而言較短、薄,振動頻率較高,所以音調較高而細,部分女生進入變聲期還會伴隨生理期的出現,生理期的女生會出現喉部充血,腰腹部無法較好的提供氣息支撐等特殊狀況。在這一時期的男生與女生的音域較童聲來說都會變窄。
(三)變聲期的心理變化
變聲期的學生處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學生其身心變化都極為迅速,這一時期的學生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情緒特點以及人生觀等都開始脫離兒童的特征逐漸成熟起來,這些變化可能會促使學生產生自卑、焦慮等情緒問題,更有甚者還可能出現不良行為。部分學生在這一時期可能會對生活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甚至出現反抗、叛逆傾向。但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興趣也更為廣泛,主動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在增強。
面對這一時期的學生,筆者認為要采取與他們較為平等的方式來溝通,避免過于幼稚的溝通方式,同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是否良好,若出現異常要及時對其進行開導以及與學生父母進行溝通,在這一時期應該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二、變聲期的聲樂訓練
(一)呼吸訓練
呼吸是聲樂演唱的基礎,只有堅實、正確的呼氣才能提供歌者源源不斷的動力。
1.“聞花香”,指導學生體會聞花香時的氣息吸入肺部的感覺,輔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吸氣位置。
2.快吸慢吐,慢吸快吐。通過快速吸氣緩慢吐氣或慢速吸氣快速吐氣的訓練方式練習對氣息的控制,體會腰腹向外擴張用力。在吐氣的過程中,可以使用一張長紙條放在嘴前,觀察紙條起伏是否平穩(wěn)了解學生吐氣是否均勻。
(二)共鳴訓練
哼鳴訓練,在進行哼鳴訓練時讓學生體會聲音集中在一個小點釋放出來的感覺,高位置、輕聲的練習。在哼鳴訓練時胸腔放松打開,鼻腔擴張,口腔內開口空間保留,笑肌抬起保持積極狀態(tài),聲音保持在同樣的位置,將聲音送向遠方。
(三)發(fā)聲訓練
1.初期與中期的學生以開口音“a”為主進行發(fā)聲訓練,發(fā)聲前指導學生找到“打哈欠”時口腔內打開的狀態(tài),音域以中低聲區(qū)為主,在8-10度之內進行練習。
2.變聲后期的學生除開口音外,還可再加入比口音“e”音的練習,音域仍然控制在學生適合的音高,10度以內范圍進行練習。
(四)體態(tài)訓練
作為聲樂演唱者上臺整體的形態(tài)與儀表也很重要,在進行體態(tài)訓練時要求學生對鏡練習。站立姿態(tài)向上挺拔,腰背挺直,避免含胸、向前伸脖子,面部表情不要過于扭曲。在平時歌唱練習時也要做到以這樣得體的姿態(tài)進行。
三、變聲期的嗓音保護
(一)保護聲帶
處于變聲期的學生因聲帶處于發(fā)育階段,不適合長時間進行發(fā)聲練習,聲樂訓練應以無聲訓練為主,訓練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最佳。在這一時期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地用嗓習慣。樹立起自我保護的意識,避免大聲叫喊,過度用嗓。養(yǎng)成良好生活作息,保證睡眠充足等。
(二)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學生在這一時期因為生理上的發(fā)育會引起身體上的某些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其產生自卑情緒。筆者認為,作為教師在這一時期我們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人體的發(fā)育規(guī)律,讓學生明白這一時期發(fā)生的變化都是正常的,從而讓學生正面、積極地面對變聲期中發(fā)生的一切身體及心理上的變化。
與此同時,還需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避免學生在這一時期追求發(fā)出高音或者想要模仿教師或歌唱名家的聲音而去過度練習,導致聲帶受損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我們需要向學生明確這一時期出現沙啞的音色是正常的,不必要過分追求音高,音量。
四、結語
變聲期學生的聲帶是十分脆弱的,期間學生需要接受科學、適度的聲樂訓練,這樣可以保證聲帶正常的發(fā)育,同時也能為今后的聲樂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只要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配合科學的訓練,在日后的學習中便會得到優(yōu)美、清晰的嗓音。
參考文獻:
[1]林嵌.淺談中學生變聲期的聲樂教學策略[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1):133+141.
[2]孫瑋娜.淺談聲樂教學中變聲期嗓音訓練與保護[J].黃河之聲,2019(1):100.
[3]李春爽.變聲期歌唱訓練分析[J].戲劇之家,2017(4):79+81.
作者簡介:肖瑤(1997.11-),女,漢族,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為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