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梅
【摘 要】合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中學生合唱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xiàn)力、審美力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的合唱教學中,還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問題 指揮 變聲期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35
初中音樂合唱教學是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個教學難點,教師對合唱隊“指揮”的訓練與要求一定要準確。中學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會發(fā)生極大的變化,還會產(chǎn)生變聲問題,一些學生不懂得科學用嗓,導致聲音沙啞。教給學生正確方法解決換聲問題和正確的發(fā)聲觀念,十分必要。
一、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現(xiàn)狀
聽課實踐以及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當前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大部分合唱歌曲教師僅僅教學一個主聲部;二是由于學生長期以來不重視音樂課程,加上音樂基礎水平不一而同,教師沒有開展必要的梯度性知識技能訓練,導致根基不牢的學生在合唱中連音速都掌握不好,出現(xiàn)濫竽充數(shù)的情況;三是教師認為合唱教學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因此簡化合唱訓練,致使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對指揮的訓練問題
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甚至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對合唱隊“指揮”的訓練與要求存在誤區(qū)。從平時的合唱比賽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合唱隊“指揮”的作用是擺設,從頭到尾一個指揮拍子打下來,根本沒有起到指揮的作用;還有的“指揮”動作夸張,腰胯不停地扭動,讓人看了啼笑皆非。
三、變聲期的問題
由于中學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會產(chǎn)生變聲問題,如果一些學生不懂得科學用嗓的話,會導致聲音的沙啞。由于中學生的喉部器官正處于發(fā)育過程中,肌肉組織相對于成年人來說比較嬌嫩,各部分器官發(fā)育不是很均衡,有先后之分,發(fā)音費力不持久。進入初中后,男女生聲帶的發(fā)展也有所差異,此時,絕大部分女生已經(jīng)過渡到變聲期后期,而且變化不十分明顯,僅僅是音域下降了兩到三度,這個時期她們的嗓音顯得比較成熟而豐滿。而男生除了很少還留有清脆的童音外,大部分開始變聲。男生之間的嗓音狀況雖然各有差異,但是整體上音域都不超出11度,從兒童時期的b-d2,迅速下降到c-e1或f1,所以教師在選歌的時候要注意歌曲的音域是否適合中學生的嗓音特點和性別特點,還要對學生加以科學有效的發(fā)聲引導。如果在合唱排練過程中教師不注意科學引導,對中學生在發(fā)音力度上要求太強或太弱,或長時間持久發(fā)聲,這樣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學生們的嗓音。
要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解決換聲問題和發(fā)聲問題,幫助學生順利地渡過換聲期,這是音樂教師責無旁貸的職責。如何做好科學發(fā)聲呢?除了要遵循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多學習,常思考,常練習,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良好的姿勢
保持良好的姿勢是歌唱的前提條件。因為它可以保持人體各部位自然放松,氣流上下通暢流動。通常狀態(tài)下我們對于歌唱時的正確姿勢的要求是:站著、坐著時都要保持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頭要正,眼睛要平視前方,兩手垂于兩側(cè),兩肩要打開,肩部不能抬高,頸部肌肉、下頜都不能用力,呈放松狀態(tài)。兩只腳要呈八字形前后分開,左腳要放在前面,右腳則放在后面,或反之。歌唱的狀態(tài)要積極,胸部舒展,小腹略收縮,全身保持一種積極運動的狀態(tài)。
(二)良好的呼吸
良好的呼吸是解決換聲期問題的關鍵。它包括:緩吸緩呼、急吸急呼、急吸緩呼等。緩和急代表呼吸的快慢。急吸急呼的訓練可模仿“狗喘氣”的感覺找呼吸支點(小腹周圍),訓練腹肌的彈力和呼吸的靈活性;緩吸緩呼的訓練可以全面調(diào)動呼吸器官參與工作,它是呼吸訓練的基礎。正確的歌唱中呼吸的關鍵在呼的藝術,要特別注意的不是氣息的吸入,而是對氣息的計劃使用。要做有保持的呼氣,使自己的聲音有足夠的支持力。
(三)混聲訓練
混聲即真假聲結合,只有真假聲結合,才能產(chǎn)生一種甜美圓潤的歌唱性聲音——混聲。也只有真假聲混合,才能使變聲期的學生原本變化的聲帶得以正常振動并得到保護。建立歌唱性混聲,應從初一學生就開始訓練。從中聲區(qū)開始,打好呼吸、姿勢等基礎,逐步尋找混聲效果,然后再往高低聲發(fā)展。此外,在訓練的手段上要做到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進行高音練習,而要經(jīng)常唱一些自己最滿意的音;要謹慎地選擇曲子,不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四、改善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現(xiàn)狀的具體策略
(一)關注細節(jié),增強成功音樂體驗
“細節(jié)決定成敗”是一句眾所周知的名言,這句話放到初中音樂合唱課堂上也毫不突兀。有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都非常清楚,初中音樂課堂上,我們面對的絕大多數(shù)是音樂基礎一般的學生,依靠團體合作表現(xiàn)音樂作品,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想讓學生受到藝術形象感染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細節(jié)的重視。
例如,根據(jù)初中生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教師應當循序漸進地開展聲音訓練。為了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教師可以結合歌唱示范、肢體語言等感性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呼吸方法和發(fā)聲方法。針對正處于變聲期的男生,要降低音區(qū),讓他們輕輕演唱;遇到高音,學會轉(zhuǎn)換假音;聲部訓練時,要有意識地安排他們唱低聲部。教師只有關注學生合唱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個細微變化,并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教學活動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
(二)把握學情,提高練習儲備能力
脫離了知識與技能的和諧發(fā)展,初中音樂課堂談何合唱教學活動的開展?新編寫的人教版教材無論是歌曲演唱形式還是音準、節(jié)奏、作品風格、旋律特點的感受等方面,都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大班額授課制度背景下班級學生人數(shù)眾多,不同學生音樂基礎存在差異,很多時候?qū)е潞铣顒与y以順利開展。
五、結束語
總之,合唱是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作為學生參與最廣泛、開展最普遍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合唱在整個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李敬蓮.淺析合唱教學的意義和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0(3):155-156.
[2]肖紅.淺談音樂專業(yè)合唱教學的訓練[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