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高中階段的英語是我國教育階段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而在認知思維導向下的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往往存在著一定問題。本文針對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認知思維導向進行研究,通過對教師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來提出一些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效果的策略。
1. 教師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僅提問已知的信息
高中教師往往在課堂提問對于一些課本中已有的問題進行提問,而這樣就導致高中學生可以不進行個人思考,他們可以通過機械地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模仿,便可以將課本中固定的答案回答出來。盡管這些已知的信息有助于學生記憶課本上的信息,特別是針對那些本身語言水平就不太高的學生而言。然而這些已知的信息對學生來講往往缺乏探索的意義。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教師僅提問已知的信息,對于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思維水平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教師僅提問已知的具體信息,這是一種缺少思維價值的一種提問模式,無疑將課堂提問流于形式而缺乏實際的功能和價值。
1.2 課堂提問的頻率過高
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提問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即課堂提問的頻率過高。從教師教學的角度而言,如果在一節(jié)課之中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過多,不僅浪費時間,過于繁瑣,并且可能會掩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重難點。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 如果在一節(jié)課之中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過多,就很容易會出現(xiàn)學生疲于應付,為了應付提問而學習,而不是查漏補缺,同時會導致學生越來越不重視閱讀,大大減少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以及個人練習的機會。實際上, 如果在一節(jié)課之中教師課堂提問的問題過多,課堂就會變得更加沉悶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
1.3 問題的分配不合理
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提問常常會出現(xiàn)問題的分配不合理的情況,突出體現(xiàn)在課堂提問的問題缺乏一定的層次與梯度。課堂提問一般全指向全體學生,而不進行合理地分配。并且老師會對大量的“是不是”以及“對不對”這樣之類的問題進行提問,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們有口無心地應對老師所提出的相應問題,最典型的問題突出表現(xiàn)在總是用 “是不是”與“對不對”這樣的問題,那么學生自然也只能就其進行簡單的回答“是”或者“不是”以及“對”或者“不對”。這種課堂往往看起來非常熱鬧,氣氛比較活躍,但是也很容易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使得高中英語的課堂提問的質量大打折扣。
2. 認知思維導向下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效果的策略
2.1 巧妙設計問題的難度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提問時,首先,教師應當按照高中英語教學的相應內容進行多方位的提問設計,并按照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以及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來選擇最佳的角度進行提問。其次,高中英語教師要不斷地研究高中英語教材,并切實地針對高中學生認知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來尋找課堂提問的問題。另外,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提問時,英語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不能僅僅提問太難或者太容易的問題,如果提問的問題太難,則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英語的信心,使得學生提不起興趣進行學習,如果提問的問題太容易,則會大量浪費學生們有限的課堂時間,提問便會失去其應有的價值。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提問時,教師應當按照高中學生的年齡以及思維特點,設置課堂提問時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這樣的層層遞進,才可以激發(fā)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使教師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2 提問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是一種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課堂交流互動的一種重要的方式。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在向學生教授知識時,往往起到的是信息來源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提問太多的情況以及提問太隨意的情況的發(fā)生,課堂提問應當與教學目標緊密聯(lián)系起來,精心設計提問的問題,并設置相應的場景使提問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
3. 選擇不同的提問策略
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課堂上提問時,應當選擇不同的提問策略來提出相應的問題。英語教師要選擇不同的提問方法,就要在堅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的這一基本要求下,來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來進行語言回答和交流。按照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置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模式,而過多地進行單一形式的提問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嚴重影響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4. 結語
以上關于教師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以及認知思維導向下,提升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效果的策略的研究,對于提升高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提問的質量以及充分發(fā)揮高中英語教學的認知思維導向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然而,課堂實踐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師要將其落實到課堂提問中,來真正對課堂提問的問題進行調整與改善。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太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