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發(fā)德
【摘 要】目的:探究全胃切除與近端胃切除在治療胃上部癌的臨床療效,并進行對比分析。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腫瘤科收治胃上部癌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jù)治療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研究組給予全胃切除治療,對照組給予近端胃切除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治療有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02%優(yōu)于對照對79.07%,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可有效清除胃上部癌患者胃癌周圍淋巴結,防止淋巴結轉移,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進而提升臨床療效。
【關鍵詞】胃上部癌;全胃切除;近端胃切除;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2
作為全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胃癌發(fā)病率僅次于肺癌,其中男性居多。胃癌根據(jù)部位發(fā)病可分為胃上部癌、胃下部癌等,其中胃上部癌好發(fā)于賁門至胃大彎及胃小彎上1/3區(qū)域,因生理解剖位置特殊,導致因臨床癥狀不明顯,早期檢查忽視造成治療不及時,治療效果欠佳[1]。當前治療胃上部癌以切斷原發(fā)病灶、改善周圍淋巴組織,清除受累組織和腹腔內(nèi)癌細胞為主。為更好的選擇適合胃上部癌患者的手術方法,本研究現(xiàn)選取全胃切除手術與近端胃切除手術治療胃上部癌,對比兩種手術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行胃上部癌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研究組男29例、女14例,年齡在38~62歲,平均年齡為(48.62±12.95)歲,病程2~14,平均病程(10.25±2.30)月,腫瘤部位:胃大彎21例、賁門10例、胃小彎12例;對照組男30例、女13例,年齡在36~60歲,平均年齡為(46.33±10.92)歲,病程在3~16月,平均病程在(9.64±3.28)月,腫瘤部位:胃大彎20例、賁門12例、胃小彎11例;從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腫瘤部位等臨床基礎資料對比顯示存在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近端胃切除手術治療,常規(guī)氣管插管麻醉,腹部正中行切口,探查病灶部位的同時清除胃癌周圍淋巴結,腹腔鏡明確病灶位置后,按照胃上部淋巴結分布情況實施胃后壁-食管吻合術,注意保留胃網(wǎng)膜血管及分支,近端胃切除范圍保持在病灶周圍5cm以上。術中所有患者需進行淋巴結清掃,術后重建消化道食管-殘胃后壁端-側吻合,全腸外營養(yǎng)支持。研究組給予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氣管插管麻醉,腹腹部正中行切口,大網(wǎng)膜翻向頭側,牽拉橫結腸后打開胃結腸韌帶,切除胃網(wǎng)膜左動脈,清掃胃癌淋巴結。經(jīng)幽門遠側3cm處切斷十二指腸,結扎賁門,縫合食管周圍,行全胃切除,在距離屈氏韌帶遠側20cm處對空腸進行切斷,并對遠側空腸與食管的下段進行吻合,近側空腸在食管與空腸吻合口遠端約 40 cm 處與遠段空腸進行端側吻合,最后對十二指腸近端封閉。
1.3 療效判斷指標[2] 臨床療效:顯效:患者手術后血紅蛋白濃度、血漿前白蛋白、血漿總蛋白等明顯恢復,Spitzer評分較術前明顯改善,術后并未出現(xiàn)吻合口瘺、吻合后狹窄、腹腔積液等并發(fā)癥;有效:患者手術后血紅蛋白濃度、血漿前白蛋白、血漿總蛋白等指標改善,但不明顯,Spitzer評分方法較術前情況緩解,術后出現(xiàn)少量腹腔積液等并發(fā)癥,但可以控制;無效:患者術后實驗室以及Spitzer評分均無改善,甚至加重,術后并發(fā)癥嚴重??傊委熡行?(有效+顯效)/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18.0軟件計算兩組數(shù)據(jù),采用“X?”檢驗、t檢驗,用“%”為計數(shù)資料、“”為計量資料均數(shù)標準差。P值<0.05,證明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后臨床療效顯示:研究組治療有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02%優(yōu)于對照對79.07%,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討論
外科手術治療胃上部癌以切除病灶為主要手段,但胃周圍淋巴組織較為豐富,不同的手術切除方法會直接影響胃切除后生活質量以及消化道重建效果和化療應答的療效[3]。本研究對比近端胃切除與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的臨床療效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有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為93.02%優(yōu)于對照對79.07%,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較近端胃切除手術可通過直觀術野下有效清除胃癌周圍淋巴結,防止淋巴結轉移,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進而提升臨床療效[4]。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不僅能夠徹底清除胃癌周圍區(qū)域的淋巴結,同時可有效避免因切端殘留導致癌細胞轉移可能性,此外根治性全切除手術中實施空腸間置代胃術,可改善術后患者食欲,恢復腸道營養(yǎng)吸收,降低術后反流發(fā)生[5]。
綜上所述,根治性全胃切除手術可有效清除胃上部癌患者胃癌周圍淋巴結,防止淋巴結轉移,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進而提升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閆彥.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與近端胃切除的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5):90-91.
周景新.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與近端胃切除的臨床效果比照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7):32-33.
解春軍.全胃切除術與近端胃切除術治療胃上部癌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8,16(09):121-122.
吳建強,王建,黃海龍,馬小明,鄭向欣,陳焰,管小青,吳際生.胃上部癌兩種不同手術方式比較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3,22(10):1276-1279.
徐澤寬,徐皓,李錚.全腹腔鏡近端胃切除術的適應證及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選擇[J].中國腫瘤臨床,2019,46(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