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磊 聶鑫 燕海霞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療,根據不同用藥劑量將其分成兩組各41例,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療,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0mg/d)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75.61%)(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2.20%),對照組為(4.88%),不良發(fā)應發(fā)生率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給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阿托伐他汀40mg/d治療能夠在保證安全性的基礎上,提升臨床療效。
【關鍵詞】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01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進展的終末期階段,具有預后較差、病死率高的顯著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變化,國內冠心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他汀類藥物作為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在用藥劑量方面仍存在爭議。為了研究更加科學的治療方案,本文以我院2016.1-2018.10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就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患者的預后效果展開了下述探索。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根據阿托伐他不同用藥劑量將其分成兩組各41例。觀察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47~81歲,平均年齡(70.27±3.41)歲。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5~84歲,平均年齡(70.02±3.18)歲。全部患者均獲知情權。納入標準:①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1];②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嚴重心律失常;②肝腎功能障礙;③藥物過敏帕;④惡性腫瘤;⑤精神病;⑥肺源性心臟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等其他心臟病引發(fā)的心力衰竭。組間基線數據對比均衡性良好。
1.2 方法 對癥給予患者吸氧、硝酸酯類、利尿、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基礎治療。在此前提下,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819)20mg,口服,1次/d。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1次/d。兩組療程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療效評價[3]:①顯效:心力衰竭癥狀消失,NYHA改善2級;②有效:癥狀好轉,NYHA改善1級,但仍未達到Ⅰ級;③無效: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NYHA增加1級,治療有效率=(①+②)/41×100%[2]。(2)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頭暈、惡心、腹瀉、高血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3.0處理數據,以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P小于0.05,提示有差異。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主要由冠脈粥樣硬化引發(fā)血管腔狹窄、阻塞,導致心肌缺氧、缺血性壞死所致,患者需長期服藥調控機體血脂水平,維持血流變學穩(wěn)定。臨床中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能夠降低機體左室舒張末壓力,改善心肌間纖維化現象,同時具有良好的降脂、抗氧化、抗炎癥效用,積極調節(jié)神經體液反射,逆轉血管內皮功能,減輕患者心肌缺血癥狀,促使心室重構逆轉,增強心肌灌注能力。經本文實踐發(fā)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2.6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表明觀察組采用的40mg/d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案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體征和癥狀,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提升治療效果。觀察組不良反應5例,對照組2例,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未見顯著性差異,提示兩組采用的治療方案安全性良好。進一步證實了現階段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抑制血栓形成,減輕炎癥反應,安全性良好,而采用雙倍劑量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效果更加明顯。王軍[4]對5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后發(fā)現,采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療患者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20mg/d治療患者,且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適度增加用藥劑量并不會影響治療安全性,但療效更佳。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阿托伐他?。?0mg/d)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夠在確保治療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緩解患者臨床不適癥,提升臨床療效,因此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吳勇進,李玲.不同心功能分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TNF-α、MMP-9、IL-6檢測的臨床價值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7):904-906.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2):98.
胡勇鈞,唐哨勇,陳姣,等.纈沙坦或貝那普利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4):291-293.
王軍.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與安全性[J].當代醫(yī)學,2017,23(3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