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梅
【摘 要】目的:探討明膠海綿在新生兒二次剪臍術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選出符合條件的新生兒 100 例,行氣門芯結扎臍帶后,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新生兒分為X組和Y組,每組各50例。X組采用明膠海綿加壓包扎技術,Y組采用無菌紗布加壓包扎技術。X組和Y組均于出生后 48~72 小時行二次剪臍術,術后分別用明膠海綿和無菌紗布加壓包扎,觀察X組和Y組新生兒臍部出血情況。結果:A組剪臍術后出血例數(shù)明顯少于無菌紗布加壓包扎組。結論:明膠海綿用于二次剪臍術,可有效減少臍帶殘端出血的發(fā)生。
【關鍵詞】新生兒;二次剪臍;出血;明膠海綿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12-0127-01
在對新生兒進行臍帶處理時,主要以自然脫落和二次剪臍為主,而二次剪臍能夠縮短新生兒臍帶脫落時間,避免臍帶感染,確保新生兒的生命健康,所以目前最常見的臍帶處理方法主要以二次剪臍為主。但是二次剪臍之后很容易引發(fā)出血,而且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才能愈合,為此必須應用明膠海綿進行止血。我院在2017年8月份開始引入明膠海綿這一全新材料,用于新生兒剪臍止血的治療。現(xiàn)將研究內容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出生的新生兒100例,所有新生兒Apgar評分均在8-10分左右,體重在2.5kg以上。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新生兒隨機分為X組和Y組,每組各50例。X組采用明膠海綿加壓包扎技術,Y組采用無菌紗布加壓包扎技術。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明膠海綿加壓包扎組和無菌紗布加壓包扎組新生兒出生后均行氣門芯常規(guī)剪臍法,2%碘酒灼燒后用無菌臍帶卷包扎殘端,于48-72h后進行二次剪臍。在剪臍時,應該用75%酒精對臍帶殘端消毒,對5cm內皮膚消毒兩次。明膠海綿加壓包扎組在剪臍完成后利用明膠海綿敷于傷口,無菌紗布加壓包扎組利用無菌紡紗敷于傷口。觀察剪臍術后10min、30min、60minX組和Y組新生兒臍部出血狀況。
2 結果
X組和Y組新生兒剪臍后臍部出血情況:(見下表)
3 討論
3.1理論上新生兒臍帶于生后7天左右可自行干燥脫落,創(chuàng)口愈合一般在10-14天左右[2],但是臨床上有少部分超過15d沒有脫落,臍帶延遲脫落不僅給新生兒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也會給產婦及家屬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所以通過二次剪臍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新生兒臍帶的脫落時間,同時也可以彌補自然脫落給新生兒造成感染的問題,能有效緩解產婦及家屬的緊張情緒。
3.2明膠海綿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多孔海綿獨特性,在外科手術中應用廣泛。明膠海綿自身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無毒無害,安全性較高,而且不會對新生兒造成刺激。能夠在出血部位吸收大量的血液,還可以快速釋放凝血物質,保證局部血液快速凝固。本研究明膠海綿加壓包扎組新生兒應用明膠海綿之后,殘端出血的機會遠低于無菌紗布加壓包扎組。
3.3剪臍最佳時間
在臨床觀察中剪臍時間選擇上如過早,會導致臍帶未干枯、含水過度、血管未閉塞等問題,而且在剪臍完成后還會有滲血以及大量的分泌物。如果剪臍時間過晚又會導致臍帶過干、局部變硬,給剪臍帶來影響。如果新生兒的臍帶殘端呈現(xiàn)黃褐色,且臍帶根部質地柔軟,通常為出生后的48-72小時左右,為此最佳的二次剪臍時間,以48-72小時為佳,具體時間應該根據胎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剪臍的過程中,應該保證在新生兒沐浴之后進行,因為沐浴后新生兒會比感到舒適,能夠長時間進行睡眠,避免在剪臍時患兒哭鬧,導致剪臍效果不理想,降低剪臍后出血幾率。加強對新生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他們能夠更加小心謹慎護理,避免尿液、爽身粉等異物進入到臍窩部位,避免新生兒肚臍感染疾病。
3.4明膠海綿厚度僅相當于1/4紗布厚度,需要的面積比較小。當新生兒哭鬧厲害時,可以采用胎毒清臍帶敷于臍部,能起到更好的固定和壓迫止血作用。
3.5在進行新生兒二次修剪術前,充分評估臍帶殘端情況,操作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制訂操作規(guī)程,保證二次斷臍的安全[5]。
參考文獻
[1] 周啟立,劉利蕊,沈君,胥冬梅. 社區(qū)與院內感染新生兒敗血癥晚發(fā)型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3(14):5
[2] 張慧,程慧,呂健.影響足月新生兒臍帶脫落時間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0,11:867-869
[3] 徐慧蘭,馮海英,羅雁雁等.新生兒臍部殘端二次剪臍最佳時間選擇與操作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6):204-205
[4] 吳丹,楊曉紅 .拔牙術后常用的填塞止血材料 .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2005 ,3 (1):41
[5] 魏衛(wèi)紅,張新紅,王盤女106例新生兒二次斷臍體會[J].全科護理,2010,8(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