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來自衡南縣清泉學校高二年級的798名學生在湖南海外研學旅行中心的專業(yè)導師們以及校領(lǐng)導、班主任的帶領(lǐng)下,來到革命圣地井岡山開展主題為“弘揚井岡山精神,爭做新時代先鋒”的研學實踐活動,近距離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跡,學生們在旅途中克服艱難困苦,收獲團結(jié)友愛。
別樣的研學經(jīng)歷
10月29日中午兩點,在經(jīng)歷四個小時的車程后,衡南縣清泉學校798名學生長褲配綁腿,頭戴五角星帽,身背墨綠色紅軍挎包,整齊地站立在井岡山市茅坪鄉(xiāng)馬源村的集合廣場上。而在半個小時前,不少學生還穿著校服,惺忪的睡眼,旅途的疲態(tài)還未從臉龐褪去。
“這次研學給我的感覺和以往不太一樣?!备叨?31班的李佳葳告訴記者,這不是他第一次參加研學,但剛下汽車就要求排隊列、站軍姿卻讓他始料未及。
總教官張偉平告訴記者:“讓學生迅速齊整列隊,體驗‘紅米飯,南瓜湯的生活,近距離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紅軍文化,讓他們知道是紅軍當年的艱苦奮斗、浴血奮戰(zhàn)才換來了今日的和諧安定。”
軍事化研學的氛圍下,學生們以班級為單位,整理服裝,筆挺站姿,把旅游的想法拋在腦后,慢慢地融入到這次研學的歷程中……
在研學中克服艱難困苦
“井岡山正是因為這些英靈,才能成為革命圣地……”伴隨著導游的講解聲,全體師生來到此次研學的第一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登上幾近垂直的108級階梯,全體師生莊嚴肅穆地在無名烈士紀念碑前三鞠躬行默哀禮,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而在井岡山革命歷史博物館中,那些銹跡斑斑的紅軍槍炮,年代久遠卻字跡清晰的革命先輩親筆文書,在導游的口中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得不少師生熱淚盈眶。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講解員章婧告訴記者,清泉學校的學生領(lǐng)悟到了井岡山精神的本質(zhì),真真切切把自己融入到了集體中去。
讓章婧觸動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243班的廖朝霞在旅途中深受暈車困擾,但為不掉隊,強打精神隨班研學。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參觀時,廖朝霞堅持不住坐倒在地,班級同學見狀立馬將她扶到隨行醫(yī)生處。
“醫(yī)生勸我最好不要隨隊繼續(xù)參觀,我當時很沮喪,不想因為自己拖累班級的行程,讓老師和同學擔心。”為了跟上隊伍,在休整一小會之后,廖朝霞在同學的攙扶中完成了剩下的旅途。
在研學中收獲團結(jié)友愛
在結(jié)束烈士陵園和博物館的行程后,228班的彭宇亮在回營地的車上輕輕地哼著《成都》,他告訴記者,篝火晚會上,他要把這首最愛的歌唱給最愛的老師、同學聽。
29日晚上,篝火的點燃徹底引爆了全體師生的激情。十月的井岡山夜晚是寒冷的,燒盡的火星飄揚到空中,點亮了夜色也溫暖了人心。學生和老師圍聚在篝火前,載歌載舞。彭宇亮上臺演唱的《成都》獲得了滿堂喝彩,并把氣氛推向高潮;伴隨著全體師生合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篝火晚會慢慢拉下了帷幕,歌聲回蕩在山谷中,久久沒有散去。
“我會把這次研學拍的照片全部洗出來,當作學生的畢業(yè)禮物?!?38班的班主任莫小軍是唯一一個帶相機的老師,他告訴記者,除了陪同學生參觀,他還把研學途中的精彩瞬間記錄了下來,“每次按下快門都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30日一早,全體師生在馬源村的廣場上集合,徒步前往5公里外的八角樓毛澤東故居。路途艱遠并未阻撓師生們的熱情,學生們欣賞沿途的美麗秋景之余,在古老的森林中放聲歌唱;而在走過險要的山路時,則是手拉著手,互幫互助跨過溝壑,走向終點。
228班的許嫵婷說:“兩天的研學中讓我重新了解了更多的同學,在爬山的過程中,同學們手拉著手相互攙扶著走過山路的情形讓我永生難忘?!?/p>
在參觀完龍江書院和朱毛會師橋后,就到了分別的時刻。隨著離別的音樂輕輕播放,學生們在車上依依不舍地揮手,向山、向樹、向教官,向當?shù)鼐用窀鎰e。他們告別的是這兩天難忘的研學生活,帶走的是銘記一生的難忘經(jīng)歷。他們在井岡山學到了克服艱苦和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也把信仰、友愛、感恩帶進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