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
摘要:長期以來,教育改革備受關注,也存在很多的爭議,形態(tài)各異的教育方式、百花爭艷的教育思想大放異彩,同時也在承受著褒貶不一的評價。但不管何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最終都要落實在課堂建設上,最終要落實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好學??凑n堂,好校長抓課堂,好教師研課堂,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最終要落實在教師也啟始于教師。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9-0253-01
引言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作為教學主陣地的小學語文課堂,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變革中已擺脫了我們曾經難以割舍的情愫,正輕裝上陣,走向光輝燦爛之路。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是在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流動的語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課堂不僅是知識建筑的空間,更是學生生命活動的場所。它不再是靜止的跑道,而是提煉生活、展示風采、體驗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歡愉、發(fā)展生命的過程。所以,讓我們的課堂充滿靈性,充滿生命活力,應是始終回蕩于語文教學的主旋律。
1.教師要切實轉變課改理念
任何改革最難的是思想的轉變,思想會常常固步自封地蝸居在已有的窠臼中,總是看到自己的長處,抵觸先進的思想,課改也一樣。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變理念才能接受新的思想,開始新的嘗試。我們要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等待學習的狀態(tài)為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要轉變占據(jù)主流的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為以自主探究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要轉變“如何讓教師教得好”為“如何讓學生學得好”。小學語文課改要關注學生生命個體成長,就要教師轉變理念,轉變以教材為本、以知識傳授為本、以教師為本的思想,轉向以人的發(fā)展為本、以學生學會學習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權、體驗權、說話權、展示權還給學習。
2.教師要注重轉變自身角色
小學語文課改要改變課堂舊有的模式,模式要改變,教師的角色就要改變。教師要從師道尊嚴的講臺上走下來,讓位給學生,像多年之前韓愈說過的讓學生感受“吾師道也”的理念,教師的角色要變?yōu)閷W生學習的“課堂組織者”、學生成長的“平臺搭建者”、學生實踐的“首席服務者”、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的“資源供應者”、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向引導者”,要從導師的角色轉變成醫(yī)生的角色,要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昆體良說過“教師必須是一位有豐富教學知識的明智之人,時刻準備著把自己降低跟學生相同的水平線上?!苯處熞D換為學生學習和成長潛能的開發(fā)者,要成為理想信念的傳播者,養(yǎng)成為學生身體和思想健康的培樹者。
3.教師要深入學習課改理論
竇桂梅老師說過“學習是最好的保養(yǎng)。改變,從閱讀經典開始”,教師要不斷的學習,通過學習進行知識更新,以適應新的社會現(xiàn)象、學生心理、教育思想、教學方式等,只有通過學習,才能為自己的教育教學保值和增值,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用終身受教育的思想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認同并學習新的教育方法,才能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找到攻堅的坐標,改變自己的課堂,提高教學效率。課改需要學習,用知識豐富理念,在學習中才能改變自己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在借鑒中才能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真正懂得、并運用有利于學生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教而不研則淺,言而不教則空。
4.教師要不斷開展課改探索
教師只有踐行課改,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會學習能發(fā)展的學生。教師是課改的實踐家、創(chuàng)新的實踐家,要成為課改的發(fā)動者、先行者、示范者。不管多么先進的理論,如何的加強學習,最終都要落實到行動上。有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有豐富的知識做支撐,有過硬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作保障,教師必須認真踐行新的課堂模式。要運用好導學案的“引導、輔導、導入、導航”的作用,讓它“搭梯子”、“鋪墊子”、“架橋梁”,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目的性。讓“小組捆綁評價”成為課堂教學新常態(tài),組建合理的小組,讓小組的評價成為新的評價方式,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學習延伸到行為,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加強相互間的協(xié)作,培養(yǎng)合作意識,讓學生在相互幫助學習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構建生本課堂、學本課堂,讓學生展示自己、推介自己,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教師要充分拓展課改空間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對教育的獨到見解,有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教師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要不斷的拓展自己的教學空間和藝術空間。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拓展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拓寬自己的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拓寬學生的藝術領域,用自己的喜好影響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發(fā)展,用思想感染學生、用知識熏陶學生、用人格培植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把適應現(xiàn)在的教育、迎合學生的心理,才能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總之,小學語文課改是一個長期的探索和完善過程,課改一直在路上;課改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課改需要教師去執(zhí)行,課改需要教師去探索,課改的成功與否就在于教師的學習、研究、踐行的深與淺。
參考文獻:
[1]?張華英.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幾點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35).
[2]?李書全.正確規(guī)范教學行為,有效推進健康發(fā)展——對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點滴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61):235.
[3]?韓明宏.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14):118-119.
[4]?朱光沖.對當前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5,(2):10-10.
[5]?李寶權.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8):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