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榮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影響高考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現實中,很多學生的作文缺乏深度,要么寫成“流水賬”,要么泛泛而談,缺乏文字的藝術性,缺乏對生活的理解,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拼湊夠作文字數,特別是山區(qū)學生,更是“東寫一點,西寫一些”,因而作文得分很低。筆者認為,學生作文受學生知識的存量影響,生活素材太少。而在教學上,很多老師一到作文課就要求學生寫整文,學生也只好湊夠字數,完成作文任務。這樣的教學效果甚差,筆者以為,作文教學應從點到面,思想從淺到深,應該抓好片段訓練,以互評互改為抓手,從語言表達的手法,到思想深度的深入,寫成一篇“有血有肉”的好作文,才能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決勝語文高考。
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觀點。所謂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指的是已經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和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距離。雖然維果茨基提出的這個觀點是針對兒童,但筆者認為,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學習作文這一過程而言,這個觀點同樣值得參考。作文是由幾個小片段連接而成的大片段,學生往往對寫幾百字的整篇作文心存畏懼,但通過片段作文訓練這個跳板,可以有效地降減寫作難度,讓學生學會如何寫好每個段落。在充滿技巧和信心的背景下寫好整篇作文就容易的多了。在進行片段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獨特見解。分工負責,分組討論,互評互改。學生養(yǎng)成了合作、探究的好習慣,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寫作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與評改能力,從而提高作文寫作能力。
一、幫助學生提高語言邏輯
邏輯分析形式即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等順序寫作文,學生通過片段訓練,能熟練掌握邏輯分析,從而使所寫作文邏輯嚴密,說理做到有條不紊,提高作文得分概率。如2016年高考全國卷1作文,給出一幅漫畫,讓學生自定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其作文就要求必須要邏輯嚴密,觀點鮮明,邏輯思維的訓練就只能從小方面入手,逐步深入,養(yǎng)成嚴謹的思維習慣。仔細觀察漫畫,畫面展現了兩幅圖,第一幅圖是學生小A考了100分,獲得了家長的親親表揚,學生小B考了55分,臉上被打了一巴掌。第二幅圖學生小A考了98分,這次他獲得的是一巴掌,而學生小B這次考了61分,獲得了表揚。寫這篇作文主題方向不少,最明顯的就是學生小A分數降低了2分,但還是屬于高分行列,但他為什么會獲得批評?學生小B就算是進步了,也僅僅是及格水平,為什么會獲得表揚?出題人究竟想表達什么呢?可以根據這個方向去思考。方向一,是站得越高摔得越疼,當你獲得高成就時,你只要失敗了(做錯了)一點就會被批評。方向二,雖然成績不理想,但進步了就值得表揚和肯定。方向三,世人評價標準因人而異,善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成“佛”,惡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世人評價標準合理嗎?方向四,針對這種現象你認為公平嗎?公平在哪?不公平在哪?等等。只要把畫面內容看明白,理清之間的邏輯關系,再寫上符合邏輯的觀點即可。切不可左右而言它,整篇作文構不成邏輯關系就無法成為一篇好文章。
二、幫助學生使用語言表達方式
語言表達形式豐富多彩,運用不同的手法可以使文章呈現不一樣的風格和味道。泛泛而談的作文僅僅是合格水平,是沒有任何文學價值的,也難以取得高分。如何進行語言表達形式訓練呢?如教學片段作文《笑對人生》。在課堂上,筆者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應用修辭、擬人、排比等表達形式進行文段修改。
原文:“貝多芬,天才音樂家,他創(chuàng)作了動人的月光曲等很多作品,然而,在他的藝術造就達到了頂峰時,給他帶來了致命的打擊——雙耳失聰。但是,他并未被嚇倒,反而更加努力,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命運交響曲?!边@個小片段是個病句,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看得明白這個片段意思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很多作品,在他巔峰之際卻雙耳失聰。但他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努力。命運交響曲就是這時候創(chuàng)作出來的。
學生修改方式多種多樣。方式一:啟示。天才音樂家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作品浩如煙海,但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在雙耳失聰時創(chuàng)作的命運交響曲。這件事給我們很大啟示,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在面對挫折和不幸時,我們要迎難而上,越挫越勇,相信我們終將贏得勝利。
方式二:引用作為素材。“音樂家最重要的是什么?耳朵,因為沒有耳朵判斷不了音樂的好壞?!薄叭俗钪匾氖峭庠跅l件,比如五官、美貌、權利、背景等等”這句話是正確的嗎?貝多芬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答案。音樂家(人)最重要的不是耳朵(外在條件),而是靈魂(內在,內涵)。貝多芬在雙耳敏銳(外在條件處于優(yōu)勢)的時候,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等世界名曲。在他雙耳失聰(外在條件處于劣勢)的時候,創(chuàng)作了命運交響曲。這說明音樂家最重要的不是耳朵(外在條件),而是靈魂(內在,內涵)。
方式三:修辭。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動人的月光曲等很多作品,可是就在他藝術造就達到頂峰時,天妒英才,他受到了致命打擊——雙耳失聰。這猶如晴天霹靂,使他跌落谷底,夜夜悲泣。他該何去何從?一代音樂明星,就此墜落還是繼續(xù)攀登藝術巔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彼粮裳蹨I,迎風而立,沒有了耳朵,還有心靈。他用心靈去聆聽,去創(chuàng)作。最終譜寫了轟動世人的名曲--命運交響曲。
只要學生經常進行這樣的片段作文互評互改訓練,運用名言、修辭手法等方式表達改寫文段,定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靈活、準確、鮮明、生動表達自己的思想。
三、幫助學生及時修改片段
俗話說:“趁熱打鐵?!痹谡n堂上即時分析修改學生作文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新鮮出爐的文章,帶有剛完成任務的激情,可以采用從師生修改、生生互評、合作互改等方式及時對學生片段作文進行分析修改,通過熱情互動,合作的探究,共同來評價分析完善自己的作品,效果顯著。這個優(yōu)勢是整篇作文無法相比的。如學生習作《貧窮,助我成長》,原文:是誰說過,上帝不會特別寵愛你,也不會絕情的拋棄你。于是我在新環(huán)境中開始了新生活,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收獲,的確。雖然每一天的結束都是疲憊跟隨我,但痛苦的后面富含開心果,只有體驗它才能嘗到它的滋味。一夜,做力勞作一整天的身子酸軟的躺在床上,我似乎已經失去了知覺,許久都不曾合眼。想著父母在烈日下滾滾而落的汗水,夜晚中如雷的鼾聲,我止不住潸然淚下。一剎那間,竟懷疑自己能否抵抗貧窮的沖擊。
學生有些作文論點沒有緊扣中心論點,沒有對論點作適當分析,例子不具體,分析事例沒有結合中心論點,沒有真情實感,細節(jié)描寫,沒有小結等,經過修改,學生修改就知道什么地方出現問題。
改后:上帝在關上你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給你開一扇窗。于是我咬著牙在新環(huán)境里不斷適應。的確,在疲憊的背后,我嘗到了勞動的愉快和成就。橘色的燈光溫柔得像冬日里火爐旁,媽媽的雙手,一遍又一遍撫摸我,滿身疲憊的我躺在木板床上卻無法入睡。想起在烈日下父親黝黑的后背,母親擦不凈的汗水,飯桌上沒有油花的咸菜白粥,我止不住潸然淚下。一剎那間,竟懷疑自己是否能抵抗貧窮的重壓。
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一起合作、探究、互評互改,朝著發(fā)展方向努力,將一篇篇有著種種不足的凡俗之作化蛹成蝶,升華為一篇文采斐然,有理有所的好文章。
片段作文是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幫助學生寫好整篇作文的關鍵。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進行片段作文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整體寫作水平,值得堅持和推廣。
[本文是清遠市第十八批基礎教育科研立項課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作文互評互改的策略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