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東
《英語課程標準》不僅強調學習英語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確了文化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的地位。因此,教師要注意通過教材學會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學會如何求知、怎樣做人。關于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以致用,積極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內容走入實際生活中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它們。由課堂的語言實踐練習,到靈活的實際運用,乃是水到渠成,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我教會他們基本的禮貌用語,諸如:“Excuse me”“sorry”“Thank you”“Youre welcome”。學生們之間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會經常使用這些禮貌用語。
師生之間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會使用它們進行交流。有的學生甚至能用英語制止一些不良現(xiàn)象。當有的學生在自習上吵鬧時,他們會說:“Be quiet,please”。有人上課遲到時,她會先敲門,然后禮貌地請求:“Sorry,Im late,May I come in?”如此,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在生活中如何使用這些禮貌英語,而且無形中也提高了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
二、努力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成為道德的收獲者
在英語教學中,對特定的德育目標的實現(xiàn)或內容的輸出,要注意強調有一定的具體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圍,由于學生接觸英語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因此,課堂教學應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語言情境,使學生正確的道德行為得到認同和應有的贊賞,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在正確的道德行為中尋找積極的一面,最終使他們在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比如,在教八年級下冊Unit 6 時,我給學生一邊播放動畫片一邊用英文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講完后詢問學生從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啟示,學生們紛紛踴躍發(fā)言,用英語闡述對這個傳統(tǒng)故事的理解及感悟,這樣無形中從課文中學到了做事要持之以恒,要有頑強意志等道德品質。
三、注重及時表揚和鼓勵,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去完成道德教育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們正確的道德行為進行及時的贊賞和鼓勵,這樣會使學生消除自卑心理,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確認自己的行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比如當我得知學生們去學校附近的康力老年公寓做志愿活動時,我在課堂上結合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一課,給予孩子們鼓勵和表揚,這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們,也能感受到老師對他們行為的認可與贊賞,因此會更積極努力地去做志愿活動。
總之,英語課程的功能絕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老師要通過教材學會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學會如何求知,怎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