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摘 要:語文是一門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言運用和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能夠使學生明確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所在,從而將之運用到生活中,不斷加強知識積累。為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知識,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新課改倡導的。它能夠拉近課程與學生生活實際間的聯系,開闊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深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良好而高效的課堂導入對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信息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課堂開場白,以此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例如,在珍視生命這單元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我在課堂伊始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兩則新聞,新聞的主要內容都與中學生輕生有關。一則新聞中,一名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另一則新聞中的學生因不堪忍受校園欺凌,選擇輕生??磳W生都聚精會神地觀看著,我也趁機說到;同學們,這樣的案例讓人觸目驚心。本該擁有大好年華的學生,為何選擇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寶貴的,無論我們遇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和艱險,都不應該放棄生命,任何時候都要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在我感染性的話語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我也趁機開展了本單元的教學活動。如此,通過引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化內容導入新課知識,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促進其積極投入到課堂中,能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二、課堂內容生活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語文這門課程與實際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在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或一些熱點問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理解和感知知識。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精心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充分挖掘蘊含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以走進互聯網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上,我先調查了班級里學生使用手機及網上聊天工具的情況,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微信聊天功能的利與弊。學生對微信很了解,因而對此話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參與討論,從不同角度發(fā)表著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學生都熱烈地探討著,我也趁機向學生分發(fā)了網絡交友問卷表,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填寫網上交友的交友標準、經歷等,并以此為契機展開課堂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授正確的網上擇友標準。如此,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生活化、趣味化,學生也在充分聯系自身經驗的基礎上能更加樂于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使課堂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語言生活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教師要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母語語言文字教學,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漢語語言文字,深入了解作者的目的以及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示的生活,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掌握語文的精髓,將其運用于生活中。
例如,在教學《匆匆》時,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文章主旨,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感慨時間的流逝,表達作者對光陰虛度的嘆息與無奈。在課堂教學中,小學生的思想受生活經歷的限制,很難理解時光流逝的感受,因此,教師應該從小學生的實際入手,讓學生互相討論,進行生活化學習。比如說同學們有什么打算???每天都做了什么事?。窟€有些什么事沒有做?等切合實際生活化的問題,便于學生理解接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課后作業(yè)生活化,提高學生道德修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秉持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布置一些與生活貼近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認知,豐富自身的情感道德體驗,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為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積極倡導學生從課堂中走進生活,通過課外實踐活動豐富自身的道德認知,不斷提高能力。
例如,在完成親情之愛這單元的教學活動后,為加強學生與家人間的溝通,使學生認識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我給學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課后作業(yè),即讓學生在周末進行今天我當家活動。學生在這天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買菜、做飯、收拾家務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小事,使學生樹立家庭主人翁的意識,主動幫家人分擔家庭重擔。如此,通過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能以此為指導不斷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言之有物。
五、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化的社會實踐,體會語文學習的魅力
在當前的中小學教育當中,更加注重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是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當中,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化的社會實踐,體會語文學習的魅力。通過生活實踐活動,來對現實生活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讓學生能夠增長見聞、拓展自身的知識領域,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課文的知識內容,訓練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從而能夠通過語文教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六、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使枯燥的文字以生動靈活、有趣的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體會到課堂所學知識的意義,并以此規(guī)范自身行為,發(fā)揮這門學科的育人功能,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鄭若南.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反思[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33):197-198.
[2]鄢幫才.淺析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7(11):46.
[3]張平.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5(2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