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
從先秦諸子百家到兩漢漢賦興起,從三國兩晉“風骨”到大唐盛世詩歌繁榮,中國古代文學在這期間歷經一千六百余年,幾經變幻。從屈原一曲《離騷》唱響史海,到班固《兩都賦》承上啟下,從三曹七子的蒼涼豪邁到李杜的各領風騷,中國古代文學可謂是群星璀璨,百家爭鳴。至五代十國時期,時局混亂,藩鎮(zhèn)割據(jù),中原王朝雖實力雄厚卻無力一統(tǒng)天下。朝代更迭迅速,文學發(fā)展由此受到制約。而李煜其人,正是出生于這個動蕩不堪的時代。
一、生平簡介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為當時的南唐君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剛開始起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他身為第六子,中國歷來也有立長不立幼的規(guī)矩,所以王位本該不由他來繼承。而他也為避嫌,免得兄長猜忌于他,整日不問政事,醉心于經籍樂律,用詩詞來填滿每天枯燥乏味的生活。
但何奈命運使然,就在此時,太子病逝了。而李煜的幾個哥哥姐姐早夭于人世,于是他只能被推上了這個君主的位子。這時,他的父親李璟把他的名字改為“煜”,希望兒子的異相能像舜帝那樣光耀千古,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
二、金陵時期詩歌賞析
永遠無法理解民間疾苦、政治上變化的李煜,渾渾噩噩地接管了南唐國的山河,懦弱的他只能想辦法逃避。于是當風雨飄搖時,他躲了起來,躲在只屬于他的詞里,握著虛幻的幸福,哪管外邊的刀光劍影。正如他所作的《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云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觀全詩,皆是寫在皇宮之中的奢靡生活。而此時的南唐內憂外患,有亡國之險,身為皇帝的他卻還在聽歌賞舞,吟詩作畫。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他沒有反省,沒有節(jié)制,沒有覺悟到處在這樣的地位,就不應該再說這樣的話,不應該再寫這樣的詞。不但是破國亡家以后沒有節(jié)制,亡國前的享樂也是沒有節(jié)制的。但作為一個詞人,從他的真純的深摯的這種無所掩飾的投注和流露來說,他有他可愛的地方?!敝T如此類詩歌還有很多,例如《漁父》二首、《金雀釵》、《采桑子》、《清平樂》等等。在亡國初期,李漁的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之間的愛情,他的風格是美麗和溫柔的。他對人物和場景的描寫雖然沒有脫俗,但卻比花間詞作家的藝術概括力更強,有的詞也表現(xiàn)出沉重的悲涼。
王國維把李煜歸為“主觀詩人”,認為這樣的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你入世得越淺,你就越真實。真正的氣質,就是這種孩子般的“天真而高貴的純樸”,是最真實、最珍貴的心靈和原來的自我,是讓自己不被環(huán)境所動搖。
三、開封時期詩歌賞析
離開金陵后的第一個月對李煜來說更冷。山河雖好,人世間卻已換了帝王。在宋朝的都城開封,他以一個恥辱的名字“違命侯”開始了他的囚徒生活。
如今他已不再是一個受人愛戴的皇帝,只能用文字的形式與孤獨的自己對話。幸運的是,他突然發(fā)現(xiàn):詞,讓他原本漂浮的靈魂重歸于實體。他終于找到了靈魂安息的地方,找到了繼續(xù)活下去的理由——作為一個詞人,而不是皇帝的身份。因為他是一個詞人,他有一種本能的沖動,把所有的痛苦都轉化成語言,然后傾吐出來。但恰恰是這種沖動,作為一種征服,是最致命的。正如他的作品《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沈際飛先生在《草堂詩余續(xù)集》中評價說:“七情所至,淺嘗者說破,深嘗者說不破。破之淺,不破之深。”這首詞是李煜被囚于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后的一個插曲,由于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里所表現(xiàn)的是他離鄉(xiāng)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碧乒玷跋壬凇短扑卧~簡釋》中說:“此詞寫別愁,凄惋已極。‘無言獨上西樓一句,敘事直起,畫出后主愁容。其下兩句,畫出后主所處之愁境。舉頭見新月如鉤,低頭見桐陰深鎖,俯仰之間,萬感縈懷矣。此片寫景亦妙,惟其桐陰深黑,新月乃愈顯明媚也。下片,因景抒情。換頭三句,深刻無匹,使有千絲萬縷之離愁,亦未必不可剪,不可理,此言‘剪不斷,理還亂,則離愁之紛繁可知。所謂‘別是一般滋味,是無人嘗過之滋味,唯有自家領略也。后主以南朝天子,而為北地幽囚;其所受之痛苦,所嘗之滋味,自與常人不同,心頭所交集者,不知是悔是恨,欲說則無從說起,且亦無人可說,故但云‘別是一般滋味?!?/p>
此詞可謂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詞境優(yōu)美,感情純真,因為純潔的感情缺少理智的控制。南唐滅亡后,李煜被俘,遷往宋朝?!叭障σ詼I洗面”,李煜直接感受到了人世滄桑的悲哀,用鮮血和淚水真實地書寫了亡國的悲涼與遺憾。他還將自己所經歷的痛苦經驗進行了概括,從而獲得了廣泛的形式和意義,通過對于宇宙生命的悲劇性體驗和審視,所以其在“言情”一事上的深度和廣度都是遠超其他南唐詞人的。
四、結語
回首李煜的一生,作為皇帝不能夠盡一切努力治理國家,成為一個囚徒而又不知道保護自己,沒有一個身份他可以很好地把握。但我們還是愛他,還是被他的詞中流淌的感情深深打動,還是葉嘉瑩先生總結的好:“李后主的詞,是他對生活的敏銳而真切的體驗,無論是享樂的歡愉,還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間。我們有的人活過一生,既沒有好好的體會過快樂,也沒有好好的體驗過悲哀,因為他從來沒有以全部的心靈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這是人生的遺憾?!倍脑姼柚械木A還是能夠被我們所吸收和學習的。從詞的宏觀角度來講,他的詞可謂是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由原本的艷情為主,抒發(fā)抱負時也是多用大比興手法,隱而不發(fā),到他的直抒胸臆、感情真摯,可以說,他的詞對于后世的豪放派有較大的影響。從語言上來講,精煉自然,富有張力,且具備高度的概括性。不隱約其辭,卻又雋永動人,形成了一種清新流麗又婉曲深致的藝術特色。而品讀他的詩歌,更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賞析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生尋找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