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花
新課改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作為課程改革的親歷者和實踐者,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在過去的兩年里,我與我校教師致力于探索一種積極有效、形成良好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高中三年的語文學習中,不僅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更完善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學校不只有考生,更有學生;不只有做題人,更要有讀書人。真正踐行我們的“大語文觀”。
因此,乘著課改的東風,我們積極探索整本書閱讀專題性教學新方式?,F將我的一節(jié)省級展示課呈現于下。
魯迅專題閱讀
——《吶喊》的整本書閱讀
(小說集《吶喊》是我們確定的高一第一學期的必讀書目。本書的閱讀共用時半個月,分為三讀。每一次閱讀都有著明確的要求。)
一讀:利用國慶假期,完成自主閱讀。
要求:1.通讀全書,圈點勾畫,批注式閱讀,摘抄精彩片段。
2.按照小說閱讀的要求,梳理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題。
3.在整本書中任選一個人物形象,做書評。
檢查閱讀效果,確定重點篇目。
二讀:一周時間,進行分類閱讀。
要求:
1.重點閱讀篇目(一)《藥》《阿Q正傳》(看電影)
2.重點閱讀篇目(二)《<吶喊>自序》《狂人日記》《燈下漫筆》
3.自讀篇目《孔乙己》《明天》《頭發(fā)的故事》《風波》
三讀:話題式閱讀——看客面面觀
分組閱讀,任選《吶喊》中的一篇或者幾篇小說,談談大家對“看客”形象的認識。
要求:明確篇目(發(fā)言時鎖定具體段落);個性化演繹指定內容(朗讀、分角色演繹等),時間不超過3分鐘;指出組內分析的“看客”是誰?有什么性格特點?發(fā)言稿要成文。(100—200字)(在展示之前,我們每個班有十個組進行了個性化的演繹。)具體課堂流程見下:
導入:這個月,我與同學們一起啃著一塊骨頭,共讀《吶喊》。幾輪讀下來,今天把我們烹調的這道“美食”端上桌,一起咀嚼品味其中滋味吧!分組閱讀,任選《吶喊》中的一篇或者幾篇小說,談談大家對“看客”形象的認識。
以下為學生發(fā)言內容及教師評價部分實錄:
組1:《藥》:的買藥部分10-11段:文中是怎樣細膩而精彩地描寫這一群“看客”的——側面表現看熱鬧的人之多。
評析:從對“看客”的這些描繪中,我們可以看出“看客”是何等的麻木
組2:議藥部分:這一部分寫革命者夏瑜懷著“這大清是我們大家的”救民于水火,不惜犧牲生命的信念,英勇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夏瑜用生命換來的是不理解,他們不僅不理解不支持革命者所做的一切,不僅不對劊子手投以怨憤的目光,而且甚至是咒罵。——極顯他們的冷漠和愚昧。
正如魯迅與友人談到《藥》時所說:“革命者為愚昧的群眾奮斗而犧牲了,愚昧的群眾并不知道這犧牲為的是誰,卻還要因了愚昧的見解,以為這犧牲可以享用,增加群眾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保ǜ锩叩谋В?/p>
組3:《孔乙己》里 “哄笑”之聲迭起,“看客們”明知故問,竭力挖苦,竭盡嘲弄之能事,從孔乙己的尷尬中博取一時之樂。笑看來,孔乙己是看客們的“開心果”,只不過看客們不是快樂著孔乙己的快樂,而是快樂著孔乙己的痛苦和悲哀。
組4:阿Q臨刑前游街示眾:評析:生命以最殘酷最血腥的方式消逝,竟會引來圍觀。這些“看客”們對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快樂。品鑒別人的痛苦,咀嚼他人的悲哀,直至嚼成渣滓。
結:對于看客,魯迅是這樣評價的:“愛熱鬧,但缺乏理性,沒有人格觀念,甚至連民族意識都可以拋棄掉。他們不是關心國家命運,而是好奇。仿佛是一群要被宰的豬,死到臨頭還覺得好笑呢?!?/p>
補充:中國人似乎向來也沒有為自己爭取過“人”的價格??纯筒贿^是一群任人驅逐,宰割,奴役的奴隸,甚至是連奴隸也不如。正如《燈下漫筆》中所說:中國的社會歷史就是兩個時代的循環(huán),即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和欲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始終沒有爭取到人的資格。
先生有句話: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此時,我只想問各位看官:今天的我們還在“看”嗎?談談你的理解。
板書:
長夜吶喊的民族魂
一轉眼,一年過去了。我們努力地踐行著新課改的理念,試圖讓語文的課堂不再滿足于單篇教學。閱讀的方式有專題閱讀、群文閱讀等,學生的閱讀量明顯增加?,F在,我們的老師們還在實踐著、摸索著,可以確定下來并組內推廣的專題已經有十個了。我們很清楚,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而課改之前,你準備好了嗎?即使不能萬事俱備,至少我們都在努力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