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峰
【摘 要】在橋梁工程建設過程中,橋頭路段經(jīng)常會遇到軟土地基,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橋頭段路基路面產(chǎn)生沉陷,引起橋頭“跳車”。本文對水泥攪拌樁在橋頭軟基處理中的施工工藝、施工控制措施、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質量檢驗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水泥攪拌樁;橋頭;軟基處理;質量控制
一、工程概況
筆者參與建設的某橋梁工程,設計單位對路基工后沉降量不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橋頭路段,采用濕噴法水泥攪拌樁復合地基處理。
水泥攪拌樁的設計參數(shù)為:樁長6m、樁徑0.5m、樁間距1.3m,樁位布置采用正三角形。水泥攪拌樁的固化劑采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摻量為13~15%,加固土28d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0.7Mpa,水灰比的配置根據(jù)成樁試驗的參數(shù)確定。
二、施工工藝
1、成樁試驗
施工前根據(jù)軟土地基的地質情況進行成樁試驗,在大、小樁號的橋頭路基各布置一根試驗樁,通過成樁試驗確定滿足設計要求的各種施工工藝參數(shù),確定攪拌均勻性,掌握下鉆和提升阻力的情況,選擇合理的施工技術措施。
2、測量放線
根據(jù)設計圖紙確定的里程樁號、處理范圍用全站儀或GPS進行施工放樣,依據(jù)基線網(wǎng)絡,用鋼尺量距標定水泥攪拌樁樁位距離。如下圖所示:
3、樁機就位
樁位復核無誤后方能進行樁機就位,樁機就位必須保動力頭、攪拌頭、樁位線三點一線,并用水平尺校正基座水平,鉆桿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4、預攪下鉆
水泥攪拌樁預攪下鉆之前,先用水清洗整個輸漿管道并檢查管道是否存在堵塞現(xiàn)象,管道內無殘留水后方可預攪下鉆。鉆進過程中應連續(xù)噴射壓縮空氣,確保噴漿口不被堵塞、鉆桿內不進水,鉆進速度≤1.0m/min。
5、漿液制備
在預攪下鉆的同時進行漿液制備,水泥漿液應嚴格按照成樁試驗確定的配合比進行拌制。在噴漿前將拌制好的水泥漿液通過過濾網(wǎng)倒入集料斗中,以防水泥硬塊堵塞輸漿管道或損壞泵體。
6、提升噴漿攪拌
到達設計加固深度時,在原位噴漿攪拌30~60s后再提升鉆桿,以確保樁端強度。提升噴漿攪拌時,應使鉆頭邊旋轉、邊噴漿、邊提升,提升速度≤0.8m/min。當鉆頭提升至地面整平高程下1m時,宜降低提升速度,提升至地面整平高程下0.25m處時,在原位噴漿攪拌30~60s后方可停漿,以保證樁頭強度。
7、重復攪拌下沉及提升
重復攪拌下沉到設計加固深度后,再重復攪拌提升至地面整平高程下0.25m,以確保樁身攪拌均勻。
8、關閉攪拌機、移位
將適量的清水注入到集料斗中,開啟灰漿泵將殘留在管道中的漿液清洗干凈,并將攪拌頭上附著的泥土清洗干凈后,方可將攪拌機移位。然后重復上述步驟3~7,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
三、施工控制措施
(一)施工準備階段
1、地面整平。應事先原地面事整平到位,清除地面障礙物,嚴禁回填腐殖土或雜填土等不合格材料。
2、原材料控制。在制備漿液前,應檢查水泥是否存在受潮、結塊或變質現(xiàn)象,嚴禁使用未經(jīng)復試檢驗或復試檢驗不合格的水泥。
3、機械配備。水泥土攪拌樁機必須配備噴入計量裝置,使用前應對噴入計量裝置進行標定。
(二)施工階段
1、成樁試驗。施工前根據(jù)設計要求進行成樁試驗,確定出各項施工工藝參數(shù),施工過程中應嚴格執(zhí)行設計及工藝要求。
2、測量控制。施工中應保證攪拌樁機底盤處于水平和導向架處于垂直,確保攪拌樁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1.5%,樁位偏差、樁徑及樁長應符合設計要求。
3、鉆速控制。樁身施工時,應采用中速檔或低速檔進行鉆進與提升,嚴禁采用高速檔快速鉆進與提升。
4、漿液制備。漿液在攪拌罐中應不停頓攪拌以防止離析,漿液進入集料斗后不得放置時間過長,泵送必須連續(xù)。
5、噴漿控制。嚴格控制噴漿的起始標高,噴漿施工應連續(xù),以確保加固深度及樁體強度;嚴禁在還未噴漿的情況下就開始提升鉆桿。施工中如果發(fā)現(xiàn)噴漿量不足,應進行整樁復鉆,復鉆時的噴漿量仍然應不小于設計用量。
四、質量通病及預防措施
(一)垂直度偏差太大
1、主要原因
(1)場地不平整或承載力不足。
(2)樁機支撐不平或支撐不牢固導致。
2、預防措施
(1)施工前對場地進行整平、壓實。
(2)控制好樁機支撐材料的強度,加大支撐受力面,并確保支撐受力面與場地緊密接觸。
(3)在樁架上懸掛吊錘,通過吊錘與鉆桿左、右距離相等來定期檢查鉆桿的垂直度,并及時進行糾偏。
(二)預攪下鉆抱鉆
1、主要原因
(1)鉆越硬土層時導致鉆頭阻力過大。
(2)遇到塊石、大漂石等地下障礙物時導致無法下鉆。
2、預防措施
(1)如遇較硬土層或較密實粉質黏土層,可適量注水,待穿過硬土層后應立即停止注水,盡量降低對成樁質量的影響。
(2)如遇地下障礙物,可以采用開挖排除地下障礙物,然后分層回填夯實后再繼續(xù)施工;也可以更換鉆孔鉆頭,待穿過地下障礙物后再繼續(xù)采用水泥攪拌樁鉆頭進行施工。
(三)嚴重冒漿
1、主要原因
(1)噴漿處土體上覆壓力大,因土體持漿能力較差導致冒漿。
(2)遇到堅硬土層,因噴漿注入緩慢導致冒漿。
2、預防措施
(1)如遇土體持漿能力較差時,可采用先注水攪拌、再噴漿攪拌,并適當提高轉速、降低提升速度,使加固土體和漿液充分攪拌均勻,以減少或防止冒漿。
(2)如遇堅硬土層,可以降低噴漿壓力,保持提升速度和噴漿量協(xié)調,以減少或防止冒漿。
(四)發(fā)生斷漿
1、主要原因
(1)輸漿管道堵塞。
(2)機械故障或停電。
2、預防措施
(1)施工前應沖洗輸漿管道并確保管道通暢;漿液應進行過篩以清除水泥硬塊。
(2)施工前應進行機械調試并確保設備性能正常;施工現(xiàn)場應有備用電源或備用發(fā)電機組。
(3)因斷漿影響到樁身質量時,應在12小時內重新噴漿復攪進行補救,搭接長度不小1m。
(五)樁身強度不足
1、主要原因
(1)水泥用量不夠。
(2)漿液發(fā)生離析。
(3)噴漿量不足。
(4)攪拌不均勻。
2、預防措施
(1)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單樁水泥用量,并根據(jù)成樁試驗確定的水灰比進行漿液制備。
(2)漿液應不停進行攪拌,以確保均勻穩(wěn)定,并嚴格控制漿液放置時間。
(3)嚴格控制噴漿壓力,并確保噴漿量與樁機的攪拌速度和提升速度相匹配。
(4)確保邊攪拌、邊噴漿、邊提升,適當提高攪拌速度、降低提升速度,以提高攪拌均勻性。
(六)復合地基承載力不足
1、主要原因
(1)樁長不夠;(2)樁徑偏小;(3)樁距不均勻;(4)樁底部位強度不夠;(5)樁頂部位強度不夠。
2、預防措施
(1)為了保證樁長,應通過樁架標注或鉆卡環(huán)來進行控制鉆孔深度。
(2)為了保證樁徑,施工前應檢查鉆頭葉片的磨損程度,如果磨損嚴重應及時更換葉片;根據(jù)成樁試驗確定復攪次數(shù),在成樁過程中確保復攪到位。
(3)為了保證樁距均勻,應加強鉆頭中心位置的定位控制及校核工作。
(4)為了保證樁底、樁頂部位強度,應在樁底及樁頂部位進行原位噴漿攪拌,攪拌時間應不低于30s。
五、質量檢驗
1、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施工記錄,重點檢查水泥用量、漿液水灰比、漿液泵送時間、攪拌下沉及提升時間、樁長及垂直度等;此外,還要檢查復攪次數(shù)及噴漿過程中是否存在斷漿現(xiàn)象。
2、成樁28d后應進行鉆探取芯檢驗,抽檢頻率應為總樁數(shù)的0.5%且不少于3根,測定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值應達到設計要求。
3、每段橋頭軟基處理應進行載荷試驗,抽檢頻率應為總樁數(shù)的0.1%且不少于3處,測定的單樁承載力和復合地基承載力應達到設計要求。
六、結束語
水泥攪拌樁在軟基處理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橋頭軟基處理中的效果顯著,處理后的路基工后沉降指標符合設計要求,有效地防止了橋頭“跳車”現(xiàn)象,確保了橋頭段路基路面的工程質量和行車舒適性。
參考文獻:
[1]王炫中.公路施工過程中軟土地基的處理探索[J].中國標準化,2019,(8).
[2]周錚等.廣西濱海公路灘涂軟土地基復合式換填處治技術研究[J].中外公路,2015,35(2).
(作者單位:中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