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雯
摘 要:赫爾巴特說: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而隨著社會的變革,科技的發(fā)展,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交融,各種價值觀甚至是不良的價值觀,沖擊著每一個人的價值目標。特別是小學生還沒有樹立正確的三觀,小學德育教育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我們教師要把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德育工作各方面,努力讓廣大師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實踐和弘揚者。
關鍵詞:德育;特殊學生
作為德育倡導者和實踐者,那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就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德育教育,走進課堂,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潤物無聲地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到規(guī)范引導作用。
每個班級中總有這么幾名“特殊學生”,他們活潑好動,上學不遲到早退,但課堂紀律散漫,坐沒坐相,行為習慣欠佳。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主動性,聽課經(jīng)常注意力不集中,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不理想。愿意與同學交往,但喜歡挑事、欺負弱小,不懂感恩,缺乏責任心,三天兩頭惹是生非。這些學生就像班級里的“不定時炸彈”,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爆發(fā),那該怎么辦呢?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摸索,以及向經(jīng)驗豐富的多位班主任探討、交流后,我總結了幾點教育過程中的寶貴經(jīng)驗:對于班里的特殊學生,我們應該尋源頭,究根本,找到問題的關鍵;訪父母,端態(tài)度,讓家長和教師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后糾習慣,促成長,令學生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針對這些學生在校的不同表現(xiàn),我們就要了解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那我們就得多渠道獲取信息。為此,我們可以進行多次家訪、電訪,尋找孩子表現(xiàn)較差的原因。
通過多種途徑得知原因后,我們就可以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如:若是源于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不知感恩,沒有責任心,我們就要與孩子父母談心,讓父母拋棄溺愛,立下規(guī)矩,并統(tǒng)一戰(zhàn)線,與教師一齊教育孩子。與家長達成合作的成果后,我們在學校也不能放松心神。
若有孩子因受傷而出現(xiàn)傷疤、殘疾引發(fā)的自卑問題,我們可以雙管齊下,為孩子樹立信心。
(1)用名人故事和同齡人故事激勵:海倫·凱勒看不見聽不見,但經(jīng)過努力卻成為了世界有名的作家;張海迪身殘志堅;霍金……特別是網(wǎng)絡上有什么同齡人克服缺陷努力奮斗的故事,我們可以適時的在晨會、課堂中引入,讓孩子感受努力的美好結果。同時也讓其他同學感受身體殘缺會帶來許多不方便,應該尊重和幫助他們。
(2)尋找閃光點激勵:縮小她的缺點,犯錯盡量避免當眾批評,不把錯誤擴大化,盡量在同學間樹立孩子的知錯就改形象。同時放大他的優(yōu)點,例如他幫助了同學,作業(yè)字跡清晰,上課會舉手發(fā)言了等等,在全班進行表揚,希望大家向他學習。一次次適時的表揚,學習或是做事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孩子忙著努力忙著進步,惹是生非的時間越來越少。
針對孩子不懂感恩,缺乏責任心這一問題,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特別是現(xiàn)在的家長為了養(yǎng)家,不能長時間的陪伴孩子,平時對孩子的關系也不夠等,導致家長回到孩子身邊后,為了彌補自己在孩子身邊的缺失,家長任孩子予取予求,這才養(yǎng)成了孩子的不良習慣。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抓住所有機會進行感恩教育。例如結合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開展班會;結合品德、語文課程學習感受家庭溫暖,體會父母艱辛,學習感恩。
要將一名特殊學生轉變成一名優(yōu)秀的孩子,我們都知道,老師,特別是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要用到多樣的教育方法,并在其中耗費大量的心血。教師的責任是重大的,我們要嚴謹治學,以德育人,為祖國輸送一批批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春雷滾滾雨綿綿,不吝珠玉為潤田,我們要將核心價值觀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面貌直面人生,學生也會更懂得尊重生命,熱愛生活,調整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融入社會,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河南大學出版社.
[2] 張萬祥.《致青年班主任》,教育科學出版社.
[3] 《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華東師范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