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胎兒權益受侵害的情況時有發(fā)生。2017年,《民法總則》就對胎兒的權益作出了新的規(guī)定。然而,有關方面仍存在立法上的空白,胎兒權益受侵害的現(xiàn)象無法得到有效解決,如何加強胎兒的權益的法律保護成為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胎兒;權益;法律保護
一、胎兒的概念
從醫(yī)學的角度看,懷孕4周到懷孕8周是胚胎,當胎體發(fā)育出重要的器官,即指妊娠8周以后的胎體,則可稱為胎兒。而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fā),胎兒期是指胚胎期結束且胚胎的外形變得和剛出生的嬰兒相似的時候。綜上所述,在醫(yī)學和生物學上,胎兒時期是不包括受精卵和胚胎時期的。這一認知與法律上的觀點大相徑庭。法律上的胎兒包括懷孕直至母體分娩這一段時間內(nèi)的胎體。
二、胎兒權益法律保護的必要性
首先,加強胎兒權益的法律保護,是法律完善的必經(jīng)過程。胎兒相對于其他群體而言處于弱勢,且地位十分特殊。在分娩之前,胎兒無法獨立于母體存在,這一點不同于其他弱勢群體。出于對公平正義的目標的追求,法律往往給予弱勢群體特殊保護,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相比于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或者婦女,胎兒的權益更容易受到損害。一旦母體遭受損傷,胎兒無法獨立實施避免損害發(fā)生的行為,最終,胎兒的生命健康很有可能遭受也遭受損害。
其次,加強胎兒權益的法律保護,是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睹穹倓t》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胎兒權益的空白,但是,相關方面仍缺少具體規(guī)定,例如,胎兒享有那些權利,其法律地位如何,這些都沒有在法律中給予正面回應。這不僅不利于構建完整的法律體系,亦給審判實踐帶來了較大困難。由于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判例不能直接援引,針對侵犯胎兒權益事件頻發(fā)的現(xiàn)實,法官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jù)。
三、域外視角下胎兒的權益保護的立法模式
(一)概括保護主義
概括保護主義,又稱總括保護主義,即賦予胎兒與自然人同等的民事權利地位,無論處于何種情形下,胎兒都享有民事權利。概括保護主義又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第一,在胎兒出生為活體的情況下,胎兒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可以追溯至其出生前。瑞士、匈牙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采用的就是該主義。根據(jù)《瑞士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胎兒只要在出生時為活體,其出生前即享有民事權利。第二,在沒有分娩之前,假設胎兒已經(jīng)出生,并將胎兒視作享有民事權利的主體,我國臺灣地區(qū)采取的是此類立法主義。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第7條規(guī)定:“胎兒以將來非死產(chǎn)者為限,關于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即已出生。”
概括保護主義較為全面地保護了胎兒的合法權益,契合了保障人權的主體,符合目前的國際的立法趨勢。當胎兒受到不法侵害時,其可作為獨立的主體尋求損害賠償。但是,概括保護主義也有其不合理之處,胎兒作為獨立的個體,其所的享有的權利、承擔的義務與自然人完全一致,這一點究竟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此外,在當前的民法立法模式中,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終于死亡的根本。而概括保護主義使得這一立法模式陷入困境,并帶來了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問題。
(二)個別保護主義
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胎兒是不具有民事權利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以賦予胎兒以特定的民事權利。在個別保護主義中,胎兒享有特定民事權利的情況大致包括以下三種:損害賠償、涉及遺產(chǎn)繼承以及遺產(chǎn)贈與的情形。目前,采用個別保護主義立法模式的國家主要有德國、日本等國家。在這些國家的相關法律中,通常采用列舉的方式明確胎兒享有民事權利的情形。例如,《日本民法典》中規(guī)定,胎兒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以及繼承權。即在涉及損害賠償以及繼承的糾紛中,胎兒可視為獨立主體具有民事權利。
個別保護主義肯定了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的觀點,在特殊情況下將胎兒視作自然人。這使得胎兒所享有的權利較為清晰的展現(xiàn)出來,同時在實踐中也更容易操作。然而,個別保護主義不能完全概括胎兒所有的合法權益,其主要聚焦于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繼承權以及受遺贈權等方面,但是忽視了胎兒其他方面的合法權利。列舉式的法條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胎兒的合法權益,但并不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絕對保護主義
在絕對保護主義下,胎兒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享有民事權利,即全面否認胎兒的權益。當前,采用絕對保護主義的國家非常少,前蘇聯(lián)采用的就是這種立法模式。前蘇聯(lián)頒布的《蘇俄民法典》第10條規(guī)定:“公民的權利能力自出生之時產(chǎn)生,因死亡而終止。”換言之,出生是公民取得權利能力的必要條件,因而沒有出生的胎兒是不享有權利能力的。
就胎兒的民事權利這一問題而言,絕對保護主義采取了“一刀切”全面否定的方式。一味地否認胎兒的民事權利,既不利于胎兒合法權益的維護,也增加了胎兒的潛在風險。每一個自然人都會經(jīng)歷胎兒的階段,若不重視對于胎兒民事權利的保護,則可能危害自然人的某些權利。由于醫(yī)療技術水平的落后,過去的人們并不能正確認識胎兒的民事地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胎兒的民事權利逐漸被人所重視,絕對保護主義也漸漸被拋棄。
四、民法視角下我國胎兒的權益的法律保護的現(xiàn)狀
由于受到前蘇聯(lián)法律體系的影響,我國之前在胎兒權益保護方面采用的是絕對保護主義,即全面否認胎兒的權益?!睹穹ㄍ▌t》中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彪S著時代的發(fā)展,絕對保護主義的弊端漸漸顯露出來,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同時,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在各個方面受到了國際化的影響。絕對保護主義逐漸被拋棄,個別保護主義和概括保護主義的優(yōu)勢開始被人們所重視。
在2017年開始實行的《民法總則》中,針對胎兒的民事權利,在保留了原本的相關條款的基礎上,承認在遺產(chǎn)繼承和接受贈予情況下胎兒的獨立民事地位。首先,肯定了胎兒在遺產(chǎn)繼承方面的繼承權。在《民法總則》尚未制定之前,《繼承法》中就明確了胎兒在繼承方面的民事權益:在母體尚未分娩而又涉及到遺產(chǎn)分割時,應為胎兒保留應得的遺產(chǎn)份額;若忽視胎兒應得的份額而自行分割,可請求法院確認其行為無效,要求重新分割遺產(chǎn)。而在《民法總則》中,進一步明確并細化了胎兒所享有的繼承權。此時,在繼承人去世之后,胎兒對應得的份額的遺產(chǎn)享有所有權。其次,將胎兒接受贈予的情況納入法律保護的范圍內(nèi)?!睹穹倓t》第十六條規(guī)定:“涉及遺產(chǎn)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p>
綜上所述,我國在胎兒權益保護方面逐漸由絕對保護主義轉(zhuǎn)向個別保護主義和概括保護主義,這是立法上的一大進步,為保護胎兒的合法權益奠定了堅實基礎,使得實踐中有法可依。但是,不同于采用個別保護主義的大多數(shù)國家,在損害賠償請求權方面,我國尚未將胎兒視為獨立的民事主體。侵害胎兒人身權的事件,在司法實踐中通常被視為侵害母體健康權的行為,可由母體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向法院主張侵權損害賠償。
五、完善胎兒的權益的法律保護的建議
目前,我國在胎兒權益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體現(xiàn)了對人權保障的重視。但是,相關立法上仍存在空白,司法實踐中同案不同判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如何完善胎兒的權益的法律保護,這仍然是當前亟待攻克的難關。
首先,應明確法律中“胎兒”的范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當今的科學技術水平已十分發(fā)達,體外受精、代孕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那么,尚未移植進入母體的冷凍胚胎是否屬于胎兒呢?不少人認為,冷凍胚胎除了產(chǎn)生方式和生存環(huán)境不同之外,與普通胚胎并無區(qū)別,因此可將其視作胎兒。從法律的角度出發(fā),胎兒是指懷孕直至母體分娩這一段時間內(nèi)的胎體。嚴格來說,冷凍胚胎不宜視作胎兒,故不享有特定的民事權益。
其次,須重視胎兒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睹穹倓t》中確認了胎兒的繼承權和遺贈權,把胎兒生命健康權受損的情況歸于母體。一方面,忽視胎兒的生命健康權,難以從實際上維護胎兒的合法權益。就胎兒而言,當今的社會處處是風險,從食品健康到環(huán)境污染,從藥物損害到輻射危機,無一不對胎兒的生命健康產(chǎn)生了嚴重威脅。可以說,生命健康權是胎兒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權益。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母體并無不適,但是該環(huán)境卻對胎兒造成了嚴重傷害,若此時仍要求借助母體的力量維權,顯然是不妥的。另一方面,胎兒可因繼承、接受贈予等情況享有一定的利益,這些利益增加了胎兒人身權受侵害的風險。我國可借鑒他國相關經(jīng)驗,在結合本國國情的繼承上加以吸收。
參考文獻
[1]劉同心.胎兒利益特別保護制度的使命探究[J].法制博覽,2019(11):190.
[2]賈麗娟.胎兒權益保護研究[J].才智,2012(21):9.
[3]李永軍.我國《民法總則》第16條關于胎兒利益保護的質(zhì)疑——基于規(guī)范的實證分析與理論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37(02):98-106.
[4]張雨萌.論胎兒民事權利保護——基于《民法總則》第十六條[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9,18(0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