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所有的教學信息技術,若不能為教學服務,就算不上一門好的教學信息技術。在這個亟需創(chuàng)新的時代下,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說我們要在更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更輕松地學得更多或者嘗試更多。因此,可以說教學信息技術猶如一座架設在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橋梁,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拼音教學模式,還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狀態(tài),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有著事半功倍之效。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進行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它解決了傳統(tǒng)教法無法克服的教學困難,不僅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還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來學習。
一、運用教學信息技術,著眼于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拼音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還沒有引進教學信息技術之前,我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起來也是枯燥乏味。當我們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引進教學信息技術手段是,在教學時可充分運用教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模式,,刺激學生的感官感受,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對知識點進行有意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學習需求與興趣。如在教學聲母K時,創(chuàng)設動畫情境:一群蝌蚪在池塘里玩耍,幾只蝌蚪在水草玩耍,兩只蝌蚪和水草就組成了k的形,蝌蚪的蝌念輕一點就是k的發(fā)音。生動有趣的畫面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記住了k的字形和讀音。再教學聲母h的時候,運用教學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動畫情景:一張椅子,通過動畫形式,慢慢地變成我們教學的聲母“h”。利用教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動畫模式,吸引學生眼球,當然,動畫在慢慢變化的同時,隨之而出的就是我們教學的內容,聲畫并存,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利用教學信息技術,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各種游戲情境,即讀出拼音字母的音或者是補充沒有寫完全的音節(jié)等各種情境都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實現(xiàn),進行有趣的拼音教學。
二、運用教學信息技術,著眼于教學難題的解決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把拼音規(guī)則背得滾瓜爛熟,教學聲母j、q、x與ü相拼時卻總搞錯。利用教學信息技術,學生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可以這樣設計聲母j、q、x與ü相拼的教學,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動畫情景:j、q、x三個大哥哥,有一天,天氣很好,于是這三位大哥哥帶著小i出門去玩,小ü也想去,于是急得哭了起來,j,q,x這三個大哥哥連忙說:“快擦干你的眼淚,我們這就帶你去。小ü擦掉眼淚笑嘻嘻的就跟著哥哥們出去了。用動畫的形式,講述聲母j、q、x與ü相拼的規(guī)則,既減少了單純講述拼音規(guī)則的乏味,也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ui和 iu標調,我們是這樣利用教學信息技術,運用多媒體圖片編了一個故事:太陽火辣辣地照在頭上,好熱??!瞧,拼音王國都被曬得變白了!老師準備了三頂帽子,到底先給誰戴呢?請同學們先復習一下這首兒歌:“單韻母,六兄弟,ɑ o e是老大,i u ü是小弟?!蓖瑢W們,帽子是老大先戴還是小弟先戴呢?還記得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接著就利用多媒體把帽子戴在了ɑ跟o的頭上。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小i的委屈:“為什么我跟大哥ɑ和e玩老是站在后面,帽子老是輪不到我戴呢?”接著多媒體展示u和i的對話:“我把帽子讓給你戴吧,不過我們能不能約好,這次你站在后面,帽子給你戴,下次我站在后面,帽子就給我戴,好嗎?”動畫強調小i站在u的后面,帽子就從天而降戴在了小i的頭上。就這樣,因為有了教學信息技術的幫助,學生突破了這節(jié)課給ɑi ei ui標調的難點。
三、運用教學信息技術,著眼于課堂效率的提高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全黑板的都是一片的文字符號,空洞而且?guī)缀跆铠喪降恼f教手段,抽象的講析,難以引起小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育效果不佳。運用信息技術的圖文音像并茂的情景,使枯燥的拼音教學趣味橫生,吸引學生邁進拼音門檻。如在教學單韻母“i u ü”一課:隨著優(yōu)美動聽的背景音樂,展現(xiàn)出一幅夏日小河的畫面,清清的河水,綠綠的水草,一只小螞蟻在岸邊要過河,可是它不會游泳,非常著急,該怎么辦呢?一只烏龜游了過來,把小螞蟻背過河去,一條魚兒看見了,連連夸獎。那么生動的畫面、那么動聽的音樂、那么可愛的形象,此時學生已經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去組織教學,只需稍稍點撥,一首有趣的兒歌便脫口而出。學生喜歡哪個形象就用鼠標點擊一下,這樣與螞蟻的“蟻”、烏龜?shù)摹盀酢?、魚兒的“魚”諧音形似的“i”“u”“ü”便從畫面上跳了出來,畫外音:“你想學會我嗎?”“你想和我做朋友嗎?”等鼓勵的語言,此時此刻,學生們歡呼雀躍,學意盎然。又如:在復韻母ɑi 教學時,課上運用信息技術計算機進行教學,教師設計了教學課件,在動聽的音樂伴奏下,飛出單韻母ɑ,接著又神氣地飛出單韻母i,它們相互握手后,緊緊地挨在一起成為ɑi,然后問:“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嗎?你能發(fā)現(xiàn)我和以前學過的字母有什么不同嗎?”學生充滿了興趣,輕松自如地接受了復韻母的概念。隨著“誰能不用老師教,讀準我的音?”的激勵性提問,學生學習復韻母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課上采用了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學習,教學效果尤其顯著。
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時,學習才更為有效。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創(chuàng)情、激情,將師生情感融于學生的認知活動全過程,這樣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促其較快地掌握漢語拼音。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如果為思想感情、創(chuàng)造、美和游戲的璀璨所照,就能成為孩子妙趣橫生和心醉神迷的樂事。”基于這種認識,針對兒童形象思維發(fā)達的特點,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采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法,寓拼音教學于兒歌、故事、音樂、游戲、表演之中,讓兒童在歡樂的氣氛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