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一 折惠 楊思敏 馬新 張莉琪
摘 要:本文研究了毛澤東決策中“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年代背景,探究了為什么必須要研制核潛艇:研制核潛艇的具體過程和研究出核潛艇對我國軍事、科技、民族自信和國際地位的影響,最后聯(lián)系實際,討論這一決策對如今青年人的啟示。
關鍵詞:核潛艇;毛澤東;軍事力量
引言: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下水,一場關于研制核潛艇的戰(zhàn)役悄然拉開帷幕。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盡管經(jīng)濟實力落后,但為了遏制霸權主義,保衛(wèi)自身安全,我國毅然決然地走上了研制核潛艇的道路。從第一艘核潛艇的成功研制和下水,到如今我國核潛艇的研制技術已位居世界前沿??梢哉f都是這項決策的功勞。
一、為什么建造核潛艇
雖然中國政府已于1964年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我國依然一度受到有核國家的核威懾,所以我們必須也不得不加強核武器方面的研制。另外,由于核潛艇具有優(yōu)良的續(xù)航能力、機動性和航行速度,以及更強大的隱蔽性等特點,使其完美地兼顧了保護核武器和實現(xiàn)二次打擊。對于大國來說,核潛艇,必不可少。
二、建造核潛艇的過程
1958年6月,中國第一個核反應堆達到正常運行水平時,時任中央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聶榮臻便向中央建議啟動研制“原子潛艇”(即核潛艇)。8月,中國代表團赴莫斯科,希望在核潛艇的研制方面得到蘇聯(lián)的幫助,卻一無所獲——蘇聯(lián)拒絕討論該方面的問題;之后又提出要“暫緩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1959年9月,在中國向當時的蘇聯(lián)尋求有關核潛艇制造方面的幫助時,蘇聯(lián)方面回答道:“核潛艇技術復雜,你們搞不了,花錢太多,你們不要搞?!泵飨弥K聯(lián)的回應后,十分憤怒,說出了那句名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在我國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內(nèi)人民生活艱難,而在國際外交上我們中國又受到了打壓。在內(nèi)憂外患之下,同時為了更好的研制原子彈,中央決定暫緩核潛艇的研制。1964年,原子彈成功爆炸,我們又開始了核潛艇的研發(fā)。
當時我們并沒有研制核潛艇的經(jīng)驗也沒有什么資料,可供參考的僅是從外國買來的一艘玩具核潛艇和從報紙上拍下來的核潛艇照片。
研造核潛艇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它要求我們要了解航海、核反應堆、導彈等等知識。但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還能研制成功可謂是個奇跡。核潛艇的成功研制代表著,我國獨立研發(fā)能力的增強,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
從1966年開始設計,歷經(jīng)五年,終于在1970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下水。我國的“長征一號”不僅用了比美國“鸚鵡螺“號更短的研究時間,在性能上也并不遜于“鸚鵡螺”號,甚至要比“鸚鵡螺”號更好。
三、影響
3.1對科技的影響
與蘇聯(lián)的外交關系破裂之前,我國的科技研究與科研人才的培育都需要依靠外援,對外部具有一定的依賴性,這與當時的國際情形和我國的國情有關,而當與蘇聯(lián)的關系破裂,失去外援之后,為了中國強大,國家未來的發(fā)展,不再挨西方列強的欺辱,我國領導人仍然堅持研究核潛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每一位科研人員每個日日夜夜都堅持不懈,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奮力研究,他們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個數(shù)據(jù)都是親自手算,沒有外援提供幫助,一切對錯與否都需親身實踐驗證,這個過程是艱苦的,但他們堅持了下來,且出色完成任務,每位研究人員身上的科研精神值得每個人所學習,他們對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對我們整個社會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精神不僅告訴我們科技對整個國家的重要性,我國需要更多的科研人才,注重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科技進步,擁有先進生產(chǎn)力,國家的未來才越來越好。
同時激勵了大眾向著科技創(chuàng)新繼續(xù)努力。不懼失敗,勇于創(chuàng)新。大眾創(chuàng)新會使社會生產(chǎn)力得到解放發(fā)展,會讓生產(chǎn)力更加具有先進性,從而加快社會進步,使我們的國家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使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3.2對軍事的影響
對于海洋國家來說,擁有海軍這個軍種是十分重要的,海軍作為戰(zhàn)略軍種,它的標志是要擁有海上核打擊力量。中國自從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服役后,更加注重研制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
要真正具備海上核反擊的能力,中國就必須擁有核潛艇! 1988年,我國的導彈核潛艇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圓滿成功,這表明我國從此擁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擊力量。
3.3對民族自信的影響
從起初兩張從國外報紙上獲取的畫質(zhì)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一件在國外玩具店購得的核潛艇模型,到之后我們研制出的比普通核潛艇速度、續(xù)航時間更優(yōu)質(zhì)的核潛艇,它在水下的最高航速、最大潛深與當時蘇美英法的核潛艇基本相同。在當時,這種做法放在別的國家可能想都不敢想,但是中國成功了。核潛艇的成功研制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僅維護了民族尊嚴,也提高了民族自信。
愛國主義精神是研制核潛艇的動力,科研人員在艱難困苦條件下堅持下來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恰恰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境界,讓我們從零自主研制核潛艇變?yōu)楝F(xiàn)實。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里,他們沒日沒夜的研究測算,不屈服于眼前磨難。研究人員的精神與信念并激勵著每一個中國人。
隨著核潛艇等核武器的問世,我國的國際地位和軍事實力也隨之改寫。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的領頭國,為發(fā)展中國家不被發(fā)達國家軍事威脅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因此形成了發(fā)達與發(fā)展中兩個力量差不多的國家陣營,就像二戰(zhàn)后美國與前蘇聯(lián)的冷戰(zhàn)一樣,世界達成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減少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災難,對世界人民渴望的和平發(fā)展作出了極大地貢獻。
四、結論
從火燒圓明園到巴黎和會,“弱國無外交”,五十年代的中國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各方面還遠比不如別國,即使毛主席希望給予幫助,蘇聯(lián)方面仍不理睬。如今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科技方面碩果累累,但我們?nèi)詰獣r刻用前輩的精神和付出來警示自己,鞭策自己。
一方面,核心科技才能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從中美貿(mào)易戰(zhàn)中我們可以很好看到,大國之間的競爭主要是核心科技的競爭,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握自主權,所以我們必須要掌握核心科技,來保持我們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才能引領發(fā)展,保持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所以,要注重創(chuàng)新,堅持獨立自主,掌握核心科技,讓祖國能屹立于世界。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國家要建設科技強國,就要培育創(chuàng)新人才隊伍。我們青年人就要敢于擔當民族大任,敢想敢干、求真務實,把自己的所學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所用,報效祖國。
參考文獻:
[1]陳光文.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J]. 共產(chǎn)黨員(河北), 2014(16):61-61.
[2]鄭蔚.毛澤東: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J]. 領導文萃.2016.(6):81-84.
[3]龍鑫.繼承發(fā)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EB].https://www.sohu.com/a/166420106_181108,2017.08.22
[4]張暉.困境中誕生的中國核潛艇[J]. 黨史文匯.2006(6):35-38.
[5]申瑞杰.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EB].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530/c40531-30022151.html,2018.5.30
[6]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習近平: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EB]. http://news.12371.cn/2018/05/09/ARTI1525838732069166.shtml,2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