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健
(白城中心醫(yī)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肺大泡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指大泡性肺氣腫,由肺組織中韓氣囊腔破裂融合而成,常引發(fā)自發(fā)性氣胸,影響患者肺功能??刹扇¢_胸探查、胸腔閉式引流治療,但創(chuàng)傷較大,不利于患者恢復。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收治的89例肺大泡患者,探究單孔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肺大泡患者89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經(jīng)胸部CT、X線檢查符合肺大泡診斷標準,符合相關手術指征、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器官病變、手術禁忌證、認知功能障礙。將選取的患者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n=45)和實驗組(n=44)。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為(41.35±10.49)歲;實驗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1~66歲,平均年齡為(41.58±10.60)歲;兩組肺大泡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具有同質性(P>0.05),可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肺大泡患者行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切除肺大泡。實驗組患者單孔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治療,患者取健側臥位,行復合麻醉后、氣管內雙腔插管,做1.5 cm切口于患側第7、8肋間,將胸腔鏡插入,探查胸腔及肺大泡情況,做3 cm切口于患側第4、5肋間為輔助操作孔,采用小型胸器撐開胸腔,輕微膨脹患側肺,觀察肺大泡情況,鉗夾基底切除后縫扎,術后注入生理鹽水,采用滑石粉固定胸膜,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肺大泡手術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引流拔管時間、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生活質量評分、術后VAS評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相對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肺大泡患者住院時間、引流拔管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表1 兩組肺大泡患者住院時間、引流拔管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
2.1 兩組肺大泡患者住院時間、引流拔管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比較:實驗組肺大泡患者住院時間、引流拔管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分別為(8.72±1.47)d、(1.43±0.31)d、(40.39±7.70)min、(46.62±18.98)mL,均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實驗組肺大泡患者術后VA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2.78±1.30)分、(88.78±2.25)分、4.55%,對照組肺大泡患者術后VAS評分、生活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56±2.08)分、(75.23±2.68)分、17.78%,差異顯著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大泡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與肺氣腫、肺炎等支氣管炎性病變相關,病變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肺泡空氣難以排除,增強肺泡腔壓力,導致肺泡壁破裂,進而形成肺大泡[1]。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切除肺大泡治療雖具有一定療效,但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大,患者術后恢復緩慢,生活質量較低。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的發(fā)展,單孔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大泡切除術被廣泛應用在肺大泡治療中,滿足胸腔鏡下操作條件的同時,保證術野清晰,有效切除肺大泡,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小,并減少一次性切割縫合器材的使用,保證了醫(yī)療經(jīng)濟性,減小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2]。本次研究,實驗組肺大泡患者住院時間、引流拔管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患者,術后VAS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與余永康[3]研究相符,說明采用單孔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治療肺大泡患者效果較為突出,具有創(chuàng)傷小、手術時間短、患者術后恢復快、生活質量高等特點,應在臨床大力推廣。
綜上所述,單孔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治療肺大泡的效果顯著,創(chuàng)傷小、不良反應少,患者術后恢復快,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