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丹 賈春虹 趙爾成
摘要:為了評價22%氟蟲腈懸浮種衣劑在玉米中的殘留動態(tài)和環(huán)境安全性。2014—2015年在北京市郊區(qū)和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郊區(qū)進行22%氟蟲腈懸浮種衣劑在玉米上的殘留試驗。消解動態(tài)試驗結(jié)果表明,氟蟲腈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級動力學方程,植株上的降解半衰期為6.6~7.5 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為20.7~24.2 d。土壤樣品中能檢測到代謝物氟蟲腈砜和氟蟲腈硫醚,玉米植株樣品中沒有檢測到代謝物的殘留。2年2地的最終殘留試驗結(jié)果無明顯差異,收獲的玉米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的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
關鍵詞:氟蟲腈;代謝物;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玉米;土壤;殘留
中圖分類號: TQ450.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3-0226-04
GB/T 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nóng)藥最大殘留限量》[1]中規(guī)定,氟蟲腈的殘留物為氟甲腈、氟蟲腈砜和氟蟲腈硫醚之和,以氟蟲腈表示。關于氟蟲腈的檢測分析,蔬菜、谷物、油料和油脂作物上參照SN/T 1982—2007《進出口食品中氟蟲腈殘留量檢測方法 氣象色譜—質(zhì)譜法》[2]方法,水果、糖料和食用菌則參照NY/T 1379—2007《蔬菜中334種農(nóng)藥及多殘留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和液相色譜質(zhì)譜法》[3]方法。但SN/T 1982—2007和NY/T 1379—2007僅僅規(guī)定了母體氟蟲腈的檢測方法,沒有包含3個代謝物的測定分析。部分文獻報道的氣相色譜[4-7]、氣質(zhì)聯(lián)用[8-9]、液相色譜[10-11]、液質(zhì)聯(lián)用[12-13],均未涉及代謝物分析。Cheng等報道了氟蟲腈及其代謝物的殘留檢測方法,主要采用QuEChERS前處理技術,共萃取物對目標化合物的干擾較大,有較強的基質(zhì)效應[14-16]。玉米樣品含水量不高,玉米植株色素較多,鮮食玉米和老玉米含有較多蛋白質(zhì)、脂肪等,采用復合固相萃取小柱能排除更多的雜質(zhì),減少共萃取物對目標化合物的干擾。為此,本研究利用石墨化炭黑復合乙二胺基-N-丙基固相萃取小柱凈化,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開展了玉米和土壤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的殘留檢測分析,并于2014—2015年,在北京市郊區(qū)、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郊區(qū)進行了氟蟲腈22%懸浮種衣劑在玉米上的殘留試驗,以期為該藥劑的殘留風險和環(huán)境安全性評估提供科學依據(jù)。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農(nóng)藥:氟蟲腈22%懸浮種衣劑,以色列馬克西姆化學公司生產(chǎn);試驗作物:玉米,品種為鄭單958。
1.2 施藥方法
施藥方法為玉米播前種子包衣處理,施藥次數(shù)為1次。
1.3 試驗時間和地點
2014—2015年的田間試驗,在北京市房山區(qū)石樓鎮(zhèn)夏村、河南省新鄉(xiāng)市平原新區(qū)王村進行;室內(nèi)分析試驗由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農(nóng)藥與農(nóng)田環(huán)境研究室完成。
1.4 田間試驗方法
試驗設計參照NY/T 788—2004《農(nóng)藥殘留試驗準則》[17]進行,分為最終殘留試驗和消解動態(tài)試驗2個部分。試驗均設空白對照區(qū)、高劑量試驗區(qū)、低劑量試驗區(qū)、消解動態(tài)試驗區(qū)。采樣方法、樣品制備、儲存等按照《農(nóng)藥登記殘留田間試驗標準操作規(guī)程》執(zhí)行。
1.4.1 消解動態(tài)試驗 在有代表性的玉米田設置試驗小區(qū),植株消解動態(tài)按300 mL/100 kg種子(75 g a.i./100 kg種子)用藥。將藥劑加水至藥液量為10 mL/kg種子,倒入種子中充分攪拌,混勻后晾干,機械播種。玉米播種后,玉米苗長至 10 cm 高時開始動態(tài)試驗樣品采樣,此為第1天,并在隨后的第2、3、7、14、21、30、45天采集玉米植株。設對照區(qū),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30 m2。隨機在試驗小區(qū)內(nèi)6~12個采樣點采集2 kg生長正常、無病害的玉米植株,切碎、混勻后,用四分法分取150 g樣品2份,分別裝入封口樣品袋中,并外貼標簽,貯存于-20 ℃冰柜中保存。小區(qū)邊行和每行距離兩端0.5 m內(nèi)不采樣。
在玉米試驗的同一地塊進行土壤消解動態(tài)試驗。從試驗田中0~15 cm取土樣約30.0 kg,搗碎過篩,每0.5 kg為1份,每份加入上述處理好的種子10粒,與土充分混勻,裝入牛皮紙袋中,外套80目紗網(wǎng)(以免紙袋破碎后土壤散落),埋入試驗田中(在未處理玉米地行間挖溝埋入,讓土袋四面均與土壤接觸)。于埋入后每間隔6 d取樣1次,共采樣15次,另設空白對照。每次取3袋土,撿出種子后混勻土壤,用四分法分取100 g樣品2份,分別裝入封口樣品袋中,并外貼標簽,貯存于-20 ℃冰柜中保存。
1.4.2 最終殘留試驗 在有代表性的玉米田設置小區(qū)。處理劑量分別為推薦劑量200 mL/100 kg種子(50 g a.i./100 kg種子)和高劑量300 mL/100 kg種子(75 g a.i./100 kg種子),玉米播前種子包衣處理1次。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30 m2,分別于玉米收獲期前1個月(青玉米)和玉米成熟期采集玉米、植株和土壤樣品。在試驗小區(qū)分8~10點取青玉米或玉米8~10穗,玉米地上植株 8~10株,分別裝入樣本容器中包扎妥當。土壤樣品于玉米行間隨機取點5~10個,采集0~15 cm的耕作層土壤1 kg。同時采集玉米和土壤對照樣品,樣品帶回實驗室處理。
1.5 實驗室樣品制備與保存方法
田間樣本在采集后8 h內(nèi)運回實驗室,并立即制備成實驗室樣品冷凍保存。植株樣本剪切成1 cm以下的小段或切碎,混勻后,用四分法分別取150 g 2份,裝入樣品袋中,并外貼標簽。玉米樣品先脫粒(應有1 kg籽粒),然后將玉米粒充分混勻,取100 g樣品2份,分別裝入樣品袋中,并外貼標簽。土壤樣本碾碎后過篩,收集于搪瓷盤或其他適宜容器中,充分混勻,用四分法分別取200 g樣品2份,分別裝入封口樣品袋中,并外貼標簽;剩余的土壤樣品另取100 g,裝入封口樣品袋中外貼標簽,用于土壤樣品含水率的測定。含水量較高不能過篩的土壤樣本,可不過篩,直接混勻后取樣。
1.6 檢測方法
1.6.1 儀器與試劑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UPLC-MS/MS,美國沃特斯公司);應用軟件為Masslynx4.1質(zhì)譜工作站;1/10萬和1/100電子天平,康式振蕩機、BUCHI 215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儀、高速離心機、超聲波清洗器、各種玻璃器皿等。
色譜純乙腈、甲醇、甲酸,百靈威試劑公司購買;水為娃哈哈純凈水;氟蟲腈標準品,純度99.0%,以色列馬克西姆化學公司提供;氟甲腈標準品,100 μg/mL,百靈威試劑公司購買;氟蟲腈砜標準品,純度98.3%,百靈威試劑公司購買;氟蟲腈硫醚標準品,純度99.4%,百靈威試劑公司購買;石墨化炭黑復合乙二胺基-N- 丙基固相萃取柱,月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購買。無水硫酸鈉使用前在130 ℃烘烤6 h。
1.6.2 樣品的前處理
1.6.2.1 提取 稱取樣品20 g(精確至0.01 g)置于250 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7 g氯化鈉搖勻,加入100 mL乙腈避光浸泡過夜,過無水硫酸鈉脫水,收集50 mL濾液,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近干,氮吹儀吹干,加入1 mL乙酸乙酯待凈化。
1.6.2.2 凈化 采用石墨化炭黑復合乙二胺基-N-丙基固相萃取小柱凈化。用5.0 mL乙酸乙酯活化固相萃取柱,然后將上述制備好的1.0 mL樣品轉(zhuǎn)入小柱內(nèi),用10.0 mL乙酸乙酯-丙酮(體積比1 ∶ 1)的混合溶液分5次洗脫小柱,收集洗脫液于平底燒瓶中,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濃縮至近干,乙腈和水(體積比1 ∶ 1)的混合溶液準確定容至2.0 mL,過0.22 μm濾膜后,轉(zhuǎn)入預切口進樣小瓶中,待UPLC-MS/MS檢測分析。
1.6.3 樣品的分析測試條件
1.6.3.1 液相色譜條件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 μm),柱溫40 ℃,樣品室溫度10 ℃,進樣量3 μL。流動相A為乙腈,流動相B為0.1%甲酸水溶液,流速0.3 mL/min。流動相梯度洗脫程序:0~2.0 min,流動相A由15%線性變化至90%;2.1~4.0 min,流動相A保持90%的比例等度洗脫;4.1~5.0 min,流動相A由90%線性變化至15%。
1.6.3.2 質(zhì)譜條件 電噴霧負離子電離源(ESI-),掃描方式為多反應離子監(jiān)測模式(MRM),毛細管電壓0.5 kV,離子源溫度為150 ℃,去溶劑氣溫度為500 ℃;去溶劑氣、錐孔氣體為高純液氮,去溶劑氣流速1 000 L/h,錐孔氣體流速 50 L/h;碰撞氣為高純氬氣;4個化合物質(zhì)譜參數(shù)見表1。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方法的準確度、靈敏度和精密度
設定3個添加濃度水平,每個濃度設5個重復,按照上述分析步驟開展添加回收率試驗, 另設空白對照。試驗結(jié)果見注:*指定量離子對。
2.2 氟蟲腈在土壤上的消解動態(tài)
氟蟲腈在北京市土壤的原始沉積量為0.384 mg/kg,其消解規(guī)律符合一級動力學模型,消解方程為C=0.520 5e-0.028 6t,R2=0.951 0,半衰期(T1/2)=24.2 d。氟蟲腈在河南省土壤中的原始沉積量為0.202 mg/kg,其消解規(guī)律符合一級動力學模型,消解方程為C=0.380 0e-0.033 5t,R2=0.970 5,半衰期(T1/2)=20.7 d。
在土壤環(huán)境中,氟蟲腈發(fā)生降解,代謝物氟甲腈的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由圖1、圖2可知,氟蟲腈砜和氟蟲腈硫醚能在土壤樣品中檢測到,采樣間隔期內(nèi),氟蟲腈砜的殘留量從低到高緩慢增加,北京市試驗點在54 d達到最大殘留量0.150 mg/kg,河南試驗點在60 d時達到最大殘留值 0.086 mg/kg,之后殘留量逐步減少,90 d時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代謝物氟蟲腈硫醚的殘留量也是從低到高緩慢增加,66 d達到最大殘留量 0.029 mg/kg(北京市)和 0.027 mg/kg (河南?。?,之后殘留量逐步減少,90 d時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
2.2 氟蟲腈在土壤上的消解動態(tài)
氟蟲腈在北京市土壤的原始沉積量為0.384 mg/kg,其消解規(guī)律符合一級動力學模型,消解方程為C=0.520 5e-0.028 6t,R2=0.951 0,半衰期(T1/2)=24.2 d。氟蟲腈在河南省土壤中的原始沉積量為0.202 mg/kg,其消解規(guī)律符合一級動力學模型,消解方程為C=0.380 0e-0.033 5t,R2=0.970 5,半衰期(T1/2)=20.7 d。
在土壤環(huán)境中,氟蟲腈發(fā)生降解,代謝物氟甲腈的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由圖1、圖2可知,氟蟲腈砜和氟蟲腈硫醚能在土壤樣品中檢測到,采樣間隔期內(nèi),氟蟲腈砜的殘留量從低到高緩慢增加,北京市試驗點在54 d達到最大殘留量0.150 mg/kg,河南試驗點在60 d時達到最大殘留值 0.086 mg/kg,之后殘留量逐步減少,90 d時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代謝物氟蟲腈硫醚的殘留量也是從低到高緩慢增加,66 d達到最大殘留量 0.029 mg/kg(北京市)和 0.027 mg/kg (河南省),之后殘留量逐步減少,90 d時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
2.3 氟蟲腈在玉米植株上的消解動態(tài)
氟蟲腈在北京市郊區(qū)玉米植株中的原始沉積量為 0.023 mg/kg,14 d消解率98.88%,其消解規(guī)律符合一級動力學模型,消解方程為C=0.037 2e-0.104 8t,R2=0.732 7,半衰期(T1/2)=6.6 d。氟蟲腈在河南省郊區(qū)玉米植株中的原始沉積量為0.024 mg/kg,21 d消解率98.80%,其消解規(guī)律符合一級動力學模型,消解方程為C=0.055 0e-0.093 0t,R2=0.918 3,半衰期(T1/2)=7.5 d。在玉米植株中,氟蟲腈的3個代謝物的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北京市、河南省玉米植株的消解曲線見圖3、圖4。
2.4 氟蟲腈在土壤和玉米中的最終殘留量
2014—2015年氟蟲腈在玉米上的最終殘留結(jié)果表明, 氟蟲腈22%懸浮種衣劑按高、低劑量在玉米播前種子包衣處理1次,收獲期玉米樣品和土壤樣品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的殘留量均低于0.01 mg/kg。北京市、河南省2地的檢測結(jié)果無明顯差異。
3 結(jié)論
氟蟲腈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上降解較快,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為20.7~24.2 d,植株上的降解半衰期為6.6~7.5 d。我國規(guī)定氟蟲腈在玉米上的最大允許殘留限量為 0.1 mg/kg[1],本試驗中以色列馬克西姆化學公司生產(chǎn)的22%氟蟲腈懸浮種衣劑,在北京、河南2地以 200 mL/100 kg 種子(50 g a.i./100 kg種子)和高劑量300 mL/100 kg種子(75 g a.i./100 kg種子)于玉米播前種子包衣處理1次,收獲玉米和土壤中氟蟲腈的殘留量均低于 0.01 mg/kg,收獲玉米是安全的。嚴格按照標簽規(guī)定的使用程序合理用藥,該藥劑對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安全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nóng)藥最大殘留限量:GB/T 2763—2016[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6.
[2]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 進出口食品中氟蟲腈殘留量檢測方法 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SN/T 1982—2007[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 蔬菜中334種農(nóng)藥及多殘留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zhì)譜法和液相色譜質(zhì)譜法:NY/T 1379—2007[S]. 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7.
[4]陳志濤,丁立平,吳文凡,等. 分散固相萃取-氣相色譜法測定水產(chǎn)品中氟蟲腈和丁烯氟蟲腈的殘留[J]. 農(nóng)藥,2014,53(12):904-905,926.
[5]趙 麗,洪雪花,榮國瓊,等. 氣相色譜法測定水果中氟蟲腈農(nóng)藥殘留[J]. 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7,8(10):3921-3924.
[6]呂 磊,何 力,甘金華,等. 分散固相萃取-氣相色譜法測定水產(chǎn)品中氟蟲腈殘留[J]. 分析試驗室,2015,34(7):847-849.
[7]葉 倩,鄧義才,路大海,等. 氣相色譜法測定蔬菜水果中氟蟲腈等6種農(nóng)藥殘留[J]. 農(nóng)藥,2016,56(1):51-54.
[8]徐振球,成 強,王龍根,等. GC-MS法對芹菜中氟蟲腈殘留量的測定[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6,44(12):329-331.
[9]沈偉健,柳 菡,張 睿,等. 氣相色譜-負化學源質(zhì)譜法測定禽蛋及蛋制品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J]. 色譜,2017,35(12):1224-1228.
[10]白寶清,李美萍,張生萬. QuEChERS-DLLME-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蔬菜中溴蟲腈和氟蟲腈殘留[J]. 食品科學,2014,35(24):254-258.
[11]王玉玲,史常春,李自華,等. 氟蟲腈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方法優(yōu)化[J]. 農(nóng)藥,2014,53(8):577-578,593.
[12]成 婧,王美玲,朱紹華,等.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茶葉中啶蟲脒、吡蟲啉和氟蟲腈殘留量[J]. 食品安全質(zhì)量檢測學報,2016,7(1):131-137.
[13]胡貝貞,蔡海江,宋偉華. 茶葉中氟蟲腈等8種農(nóng)藥殘留的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法測定及不確定度評定[J]. 色譜,2012,30(9):889-895.
[14]Cheng Y P,Dong F S,Liu X A,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pronil and its major metabolites in corn and soil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Analytical Methods,2014,6(6):1788-1795.
[15]賀 敏,宋 丹,董豐收,等. UPLC-MS/MS快速檢測韭菜和土壤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殘留[J]. 環(huán)境化學,2016,36(5):925-932.
[16]堵燕鈺,羅漪漣,王潔瓊,等. 在線凈化-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zhì)譜技術測定蔬菜中氟蟲腈及其代謝物殘留[J]. 環(huán)境化學,2017,36(4):928-930.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部. 農(nóng)藥殘留試驗準則:NY/T 788—2004[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