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強
摘 要 在現(xiàn)今的教育當中,已經(jīng)不僅僅是進行知識教育,國家對于未來接班人道德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順應現(xiàn)今教育的要求,要將德育滲入在語文課堂之中,使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本文將以德育與小學語文的有機結(jié)合為主題,做一個簡要的討論。
關鍵詞 思想道德教育;愛國情懷;德育與小學語文的有機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7-0027-01
在當今的社會中,知識層面的教育已經(jīng)不是唯一。教育領域?qū)τ谒枷氲赖碌慕逃絹碓街匾暎?,仍然存在被忽視的現(xiàn)象,需要改善。
一、在作文中加強道德教育
在語文作文教學之中,可以進行愛國教育,題材相對來說較為豐富,應該對小學生做出引導,從身邊的事情開始。再具體的情況中觀察和了解,首先可以與祖國題材相互結(jié)合。兒童了解“祖國”這個詞語,是從家鄉(xiāng)的一條老街,一間老鋪開始的,因為這是祖國的一部分。那是學生最開始認識的世界,那是他們身處的環(huán)境?!凹亦l(xiāng)與祖國”,在人們的意識里是一直在一起的。因此,家鄉(xiāng)的一切事例和歷史都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素材,都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祖國的一切,也就獲得了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德育題材。
二、引導學生體驗,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懷
愛國教育是一種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它包括著道德和底線,這樣的教育要以情感為基礎。若沒有愛國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愛國的教育。情感是連接教育的粘合劑,也是進行知識教育的基礎,愛國情懷是必不可少的。愛國情懷一旦被開發(fā),便會對學生的行為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從小進行引導,打下這樣的基礎,通過不斷的深化,他們的將來一定會更加的光明,為祖國的利益奮勇向前。學生對于祖國的熱愛與他們最初的認知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教師講述問題的時候要富有感情,這樣才能夠成為啟發(fā)兒童思維的重要條件。直觀表達和語言的魅力,可以融入在學生的大腦,使學生有更深的體驗,從而變成一種情感。
三、教授方法,激發(fā)對祖國的情感
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語言訓練,會使學生有更深的理解,認識更加的清晰。在學生獲得愛國素材時,會產(chǎn)生表達的渴望。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表達,這會使學生與祖國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的密切。當寫作這類作文時,要適當?shù)氖褂糜洈?,抒情等表達方式。要通過自己的作文,來表現(xiàn)出祖國的美,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此,要注重方法,在寫作上要注重層次的區(qū)分,在記敘時要注重聯(lián)想的引導。
例如:按照方位來進行描寫景色的指導,對學生要有適當?shù)奶崾荆阂凑者壿媮碛^察,在作文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要注意觀察事物的特點,只有看得到,才能寫得好;觀察要按照順序進行,這樣的描寫才會清晰。這樣會使他們的作文“活”過來,在語文作文課上,要引導兒童進行回憶,情景再現(xiàn),通過: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哪里最美?你最喜歡哪里?你有什么樣的感觸?等問題,來引發(fā)小學生的思考,形成更好的效果。
四、將德育滲透到課堂之上,形成長遠的影響
德育并不代表要刻意的進行教學,那將會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最高明的方法是運用合理的手段,將德育精神滲入在每節(jié)課堂之中。使學生們慢慢的接受,并不斷的受到積極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強制性的約束只會造成他們的反感,所以要采取柔和的方式,來啟發(fā)小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五、將德育滲入生活,將概念直觀化
德育在語文這一科目中要潛移默化的進行不斷的滲透,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特征,并且依照他們的年齡有所參考,才能真正的將德育與教學相互融合,才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成果。
小學生了解的知識較少,比較喜歡玩,不喜歡枯燥的東西。對任何的東西都會有好奇心,喜歡突出自己。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利用直觀的想象去引導,使他們能夠更容易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和良好的德行。
例如:在講解《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有更深的啟發(fā),起到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和家長溝通,去問問家長在他們小時候是怎樣生活的。家長生活的那個年代有著怎樣的感覺?用這樣的方法來使小學生擁有感恩的心,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現(xiàn)今的家庭大多數(shù)只有一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占據(jù)大半,并不能理解感恩與愛,意志力不強,不能承受困難。所以教師要試著合理的設立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又可以懂得感恩。
例如《蓮葉青青》、《爬山》、《心中那盞燈》、《在金色的沙灘上》、《平分生命》這些課文,教師應該設立相關的情境,打破傳統(tǒng)的教室授課,帶學生走向戶外,去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
六、結(jié)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是提高素質(zhì)的重要科目。同時德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機會,將德育滲透在課堂當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才不會使德育變成機械的授課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明白重點,真正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有更深的體會。使德育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形成影響他們一生的良好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