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
我猜你一定聽過“狼來了”的故事:一個小傻瓜為了捉弄別人,數(shù)次大喊“狼來了”,而狼真的來了,就沒有人相信了,當然也沒人救他。而在一些軍事戰(zhàn)役中, “狼來了”的故事卻有另一番作用,而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名字一一
咦,這句看上去云里霧里的古文中并沒有“瞞天過海”這個詞呀?
如果你曾讀過古代兵法,絕不會對“瞞天過?!蹦吧驗樗恰叭嫛敝械牡谝挥?。
我們暫且不用管陰呀陽呀那幾句,先讀一讀前兩句,便能發(fā)現(xiàn),這是在講解“瞞天過?!钡脑恚悍纻涞檬种苊埽菀鬃屓怂尚复笠猓航?jīng)常見到的人和事,往往不會引起懷疑。
那么,作為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 “瞞天過?!边@招兒有人成功使用過嗎?當然。經(jīng)典案例還不少呢!
成語釋義[瞞天過海]用欺騙的手段,暗中行動。
翻翻古文和名著
南朝宋·檀道濟(相傳是這個人寫的):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h3>瞞“天”過海的故事
唐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駕親征,率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中原向東進發(fā),準備進攻一海之隔的高麗(今天的朝鮮半島)。等隊伍氣勢洶洶地到了東海邊,唐太宗卻第一個打起了退堂鼓,這是為什么呢?
唐太宗常年深居內(nèi)陸,想必是沒游過泳,見到廣闊的大海頓時就腿軟了。而就在此時,如神兵天降一般,一個衣著講究的老者走上前來,要求覲見皇帝。
這個人自稱是海邊一個大戶人家的主人,家中備齊了三十萬軍的兵糧,能幫助大家渡海。老者請?zhí)铺谙鹊郊抑行∽?/p>
唐太宗感覺遇到了大救星,便跟隨他進入宅中。說來老者的宅子很奇特,從里到外 用彩幕遮圍,連窗戶都沒有;室內(nèi)倒是很華麗,繡幔彩錦,茵褥鋪地,桌上還擺了酒席。唐太宗全盤笑納,和眾官宴飲起來。
而后不久,風聲四起,轟鳴如雷,杯盞傾側(cè),人身搖動,唐太宗驚慌地站了起來,扯掉一簾幕布,才發(fā)現(xiàn)自己哪里是在房屋里,而是在一條船上,正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
原來,這位富豪正是軍中的壯士薛仁貴假扮的,他利用唐太宗松懈的心理,騙這位“天子”上了“賊船”,順利渡海,成功玩了一招兒瞞“天”過海。
薛仁貴想辦法讓唐太宗渡海的故事,其真實性待考,而下面要講的兩場戰(zhàn)役是有記載可考的。
隋朝的將軍賀若弼受命攻克陳國的南徐州。賀若弼在第一天就帶著千軍萬馬進發(fā)到南徐州城下,陳國的軍隊頓時緊張起來,并且布好陣準備隨時應(yīng)戰(zhàn)??蓻]想到,賀若弼的軍隊只是在城外練練兵、換換陣,絲毫沒有進攻的意思。
第二天依然如此,第三天也一樣……天天喊著“狼來了”,卻根本沒見狼要吃人,陳國的守軍便逐漸放松了警惕。就在陳國毫無戒備的時候,賀若弼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攻克了南徐州城。
另一個知名的“瞞天過?!?,出現(xià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中。當時,盟軍為了攻打德軍,決定從英國出海,通過英吉利海峽,在已被德國占領(lǐng)的法國登陸。盟軍的統(tǒng)帥決定,在法國諾曼底實行秘密登陸,但與此同時,假裝進攻另一個地點——加來,并且在英國東海岸、與加來隔海相望的肯特郡設(shè)置了一個假司令部,發(fā)出了大量的假電報,更部署了一支美國的精英部隊,由知名的巴頓將軍率領(lǐng)。
這一系列舉動,讓德軍首領(lǐng)希特勒認定了盟軍即將進攻加來,便自信滿滿地在加來設(shè)防。而此時,英美盟軍正沖破迷霧,成功搶灘登陸諾曼底,踏上了法國的土地。
盟軍的將領(lǐng)顯然沒聽過“瞞天過海”這個中國成語,但這一計策卻用得漂亮。
眾目睽睽之下,不要想瞞天過海?。ā蹋?/p>
一個人的騙術(shù)就算能瞞天過海,也瞞不了自己的良心。(√)
“瞞天過海”雖然是兵書上“聰明人”的智慧,但今天我們使用時,一般來說是貶義詞。
近義詞
【掩人耳目】遮著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以假象蒙騙別人。
反義詞
【實事求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不夸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
海與天
“海”與“天”在我們的成語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除了“瞞天過?!?,你還能想到哪些組合呢?
請從“一、南、空、云、闊、北、蒸、色”中選取合適的字與“海、天”組成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