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禮
1970年4月15日,在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木瓜山生產(chǎn)隊的一個山旮旯里,一個孩子出生了。
這個孩子就是“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集團公司技術比武銅牌獲得者,如今的長慶油田采油十二廠板橋作業(yè)區(qū)經(jīng)理賀世宏。
母親一人養(yǎng)活4口人
不幸的是,在賀世宏出生4天后的4月19日,他的父親,擔任梁家河大隊木瓜山生產(chǎn)隊黨支部書記的賀有昌去世了。
奶奶早逝,父親又早走。賀世宏的母親張和平,面對的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公公和三個年幼的孩子。
賀世宏排行老三,哥哥賀世杰老大,姐姐老二。
實際上,賀世宏的母親張和平本來是有工作的,上世紀60年代初就是百貨公司設在梁家河大隊代銷點的營業(yè)員,屬于國家正式職工,后由于國家困難,出臺干部職工下放農(nóng)村的政策,張和平第一個自告奮勇回家務了農(nóng)。
當時的中國,由于合作社體制下的農(nóng)村,均實行工分制分配政策,土地大家共同種,產(chǎn)的糧食不管每個家庭的人口多少,均按各個家庭掙得工分的多少進行分配。而當時的政策是,一個女勞力干一個滿天的工分只有4.5分,一個男勞力一天則可以掙10分。這樣,每到分糧食的時候,勞力多的家庭,可能分到五六袋,而只有一個女勞力的賀世宏家,拿回來的只有一袋甚至半袋糧食,從而,讓賀世宏一家人最糾結的就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有鍋而揭不開鍋的困宭。
盡管村里有好心人看賀世宏一家人太可憐,有時候也會送來幾斤包谷、土豆或黃米以示關懷,但這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賀世宏的記憶里,那時候,能吃上一頓飽飯成為最大的奢望。
迫于生計,賀世宏的母親領上三個兒女討過飯;他們找到榆樹,把皮剝下來熬成糊狀充過饑;餓得實在招架不住,賀世宏半夜私自偷過鄰居家還沒有成熟的澀苦澀苦的青杏子。實在無奈,賀世宏的母親只好把大兒子賀世杰寄養(yǎng)在縣城居住的姥姥家。
最向往的就是過年
小時候,過年對于賀世宏兄妹三人來說,是一年到頭最向往的節(jié)日,也是他們最開心的時候。
過年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能吃一頓帶肉的臊子面,能吃幾口用蕎面油炸的油圈圈,每個人都能分到兩顆一毛錢可買七八顆的水果糖,運氣好的話,還能在親戚朋友跟前收到一毛兩毛的壓歲錢。
另外,還是父親賀有昌擔任生產(chǎn)隊支部書記時,村里分來了到梁家河插隊的一批北京知青,由于女知青生活上沒有男同志那么方便,好多莊戶都不太愿意接收女知青。作為支部書記的賀有昌,只好把所有男知青都分到別的生產(chǎn)隊,而讓6名女知青全部住到了自己家里。
讓賀世宏難以忘記的是,每個春節(jié),這些知青阿姨,從家里帶回來的各種各樣,他們見過或沒有見過的好吃的,都能自然不自然地給他們分享一些。
2015年4月份,已返城工作了近50年的6名女知青,其中4位還專門返回延安,走訪了她們曾經(jīng)生活過的梁家河,看望了和她們共同生活了好幾年的鄉(xiāng)親們,并前往賀有昌的墳上進行祭奠,以示對老支部書記的懷念。
再苦再累也要讓我們識幾個字
在賀世宏小時候的印象中,盡管家里的生活很艱辛,經(jīng)濟非常拮據(jù),但曾經(jīng)干過公家事的母親張和平,都要想盡辦法,讓他們上學讀書。
賀世宏說,他的母親心里非常明白,知識對于山區(qū)農(nóng)村的孩子來說是多么重要。特別是村里來了北京知青以后,看到每一位知青的言談舉止,看到他們看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看到他們給村里帶來的發(fā)展和給村民生活上帶來的變化,更堅定了母親力挺他們上學的信心。
在當時,一個上小學的孩子一年從書本到學費,充其量就是幾元錢,但對農(nóng)村靠工分掙糧,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的莊戶人,特別是像賀世宏這樣的家庭來說,要拿出幾元錢,不亞于抽筋扒皮。
作為年齡最小、上學最晚的小弟,賀世宏從四五歲開始,就學會了放牛放羊,學會了挖草藥拿出去賣掉,填補家里的開支。放牛羊的同時,賀世宏還能兼顧砍一些柴禾,以減輕母親的過重負擔。家里僅有的一只老母雞,盡管兩三天就能下一個蛋,但頭一天下的蛋,第二天就變成了油鹽醬醋,變成了針頭線腦,變成了他學習用的鉛筆、橡皮和作業(yè)本……從賀世宏記事起到上完整個小學,自家雞產(chǎn)的蛋,賀世宏吃了幾個?屈指可數(shù)。
這樣的困境一直延續(xù)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才有了一些轉(zhuǎn)機。1984年,賀世宏的哥哥賀世杰從延安師范??茖W校畢業(yè),分到了延川縣中學當老師。從此,家里的生活開支和賀世宏的學雜費,終于得到了一些墊補。
好男兒就應該去當兵
憑著看電影對解放軍叔叔留下的好印象,和對雷鋒精神的學習,能當一名身穿綠軍裝的解放軍戰(zhàn)士,成為賀世宏從小的夢想。用賀世宏當時的話說,這輩子能當個兵,就算把大事干成了。
1989年,高中畢業(yè)的賀世宏,一聽到有部隊招兵的消息,在母親的同意后,立即去報了名。政審、體檢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全部順利通過,賀世宏終于如愿以償。
因為參軍,讓賀世宏所處的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加上部隊對新兵的細心照顧和關懷,賀世宏倍感溫暖。賀世宏也下定決心,就是豁出去,也要在部隊上干出個樣兒來。
賀世宏服役的是炮兵部隊,炮兵部隊訓練相對苦,技術難度要求高。賀世宏不僅在統(tǒng)一組織的訓練中加倍努力,別的戰(zhàn)友休息時,他除了看一些技術書籍外,還主動請教老兵給他在技術上開“小灶”。另外,一個人還經(jīng)常偷偷去訓練場強化訓練,即便是三伏天、三九天也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賀世宏參軍半年后,在全團舉行的技術比武中,就取得高射炮二炮手第一名的好成績。當兵第一年,他就當上了班長,并入了黨。當兵第二年,作為軍地兩用人才培養(yǎng)的重點對象,他順利拿到了駕駛執(zhí)照。服役三年,他年年都被評為優(yōu)秀義務兵。
干啥就要把啥干好
1992年8月,在賀世宏復員回家待業(yè)8個月后,接到延安市轉(zhuǎn)業(yè)軍人安置辦的通知,賀世宏被安排到長慶油田當工人。
“快背上行李回家吧,你看看,這還是人干的活兒嗎?”讓賀世宏沒有想到的是,他到長慶油田采油一廠井下作業(yè)大隊剛下車準備報到時,比他先到幾天的兩位轉(zhuǎn)業(yè)軍人,就給他潑了一頭冷水。
“環(huán)境再苦,活兒再苦都不怕,怕的是人的內(nèi)心讓‘苦字占了上風,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作為一名軍人,如果被一個‘苦字嚇回去,那真是妄活一世?!辟R世宏心里想,只要用心、用功對待一切,世上就沒有干不出名堂的行當。
作為石油隊伍里的一名新成員,作為一名修井工,要干好工作首先要懂技術,會操作。只見賀世宏在書本上學,跟老師傅請教,上班的時候?qū)W,下班休息也抓緊學,到崗3個月就能單獨頂崗,而且操作很熟練。用他當年師傅的話說:“賀世宏3個月掌握的技能,已不亞于干了五六年的老工人。”
1993年10月,當修井工一年兩個月的賀世宏,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在部隊里拿到的駕照,不但開上了修井車,而且還當上了車組長。按照當時“干得好,有活干,干得多,拿得多”的車組承包經(jīng)營政策,賀世宏與他的車組成員,修井作業(yè)中的質(zhì)量、安全、環(huán)保等各項工作,均嚴格按照設計標準辦事,不但每一口井都能一次修到位,且口口都能達到合格標準。這且不說,修井速度上,賀世宏的車組平均每個月能修25口,別的車組最多修16口。
賀世宏在修井車組的12年,車組先后被評為長慶油田“百面紅旗單位”稱號,獲得集團公司銀牌隊獎勵。賀世宏個人連年獲得廠、油田先進個人稱號的同時,還獲得了集團公司技術比武的銅牌。
由于賀世宏車組干得好,利潤高,車組兩名優(yōu)秀的社會化員工,按照有關政策,還破格錄用為油田合同制員工。
2005年,賀世宏所在的單位實施改革重組,將修井等技術服務業(yè)務整合并成立了技術服務公司,賀世宏通過競聘走上了技術服務公司的副經(jīng)理崗位。
按照分工,賀世宏當時主管市場開發(fā)。在當時競爭隊伍混而雜,市場秩序不太規(guī)范的情況下,攬不到活兒,賀世宏就專撿不好干,別人不愿干的活兒干,撿偏的、遠的,效益不好的活兒干,甚至把別人干不好的難活兒,拿過來返工干,硬是靠誠信,贏得了甲方的信任。
在全力滿足安塞油田修井工作的基礎上,賀世宏的修井隊伍,還走進了綏靖油田,姬塬油田的長慶采油四廠、五廠等修井市場,工作量年年飽滿,服務質(zhì)量受到甲方的一致稱贊。
石油,只有拼命才能干出來
英雄必有用武之地,而沒有一波又一波的坎坷來考驗,也造就不了英雄。
2008年,隨著長慶油田的整合重組及業(yè)務轉(zhuǎn)型,賀世宏所在的技術服務公司,又整體轉(zhuǎn)型從事采油業(yè)務。從修井到采油,雖然都與油井有關,但一個修井,一個管井,卻是油田開發(fā)的兩個行當。
作為主管生產(chǎn)的副經(jīng)理,不懂采油業(yè)務還了得。合水油田的張20井區(qū)本來由采油二廠管理,交給賀世宏所在的采油一處板橋作業(yè)區(qū)管理后,按油田要求,原單位的管理人員必須對接替人員幫帶一段時間后才能離開。利用這段交替時間,賀世宏帶上幾名員工,背上行李,直接駐站住井跟班學。井站上,從聽聲音、摸溫度、看功圖、巡回檢查、做資料,到搞保養(yǎng)、調(diào)參數(shù)、管線掃線解堵等等,一天學一項,項項弄明白,一項不清楚都不會放手。
按當時的規(guī)定,本來要求交接人員幫帶培訓最少一個月時間,而賀世宏跟他的員工們,只跟學了20天就提前出師了。如今,他和所有員工,采油上不是管理骨干,也是技術能手。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賀世宏,哪里最艱苦,他就被組織指派到哪里。2014年7月,伴隨油田發(fā)展規(guī)模的加快,后勤保障跟不上,賀世宏奉命擔任搶險大隊總支書記,半年后上任大隊長崗位。
2016年1月,試采作業(yè)區(qū)由于井距分散,問題多,賀世宏又前往試采作業(yè)區(qū)坐鎮(zhèn)。一年時間,在理順管理、安全環(huán)保等各項工作全部達標的情況下,作業(yè)區(qū)日產(chǎn)量從當初的200噸,提高到了500噸。
2017年3月,合水油田當時產(chǎn)量最高的板橋作業(yè)區(qū),連年欠產(chǎn),生產(chǎn)被動,賀世宏又臨危就任。賀世宏帶領一班人,首先細心查找影響產(chǎn)量的原因,并逐一制定解決問題的清單,將責任壓到每一個人頭,每一個問題都做到對癥下藥,分類施策。屬于治安原因的,就在外協(xié)上下功夫;是油井管理上的問題,就在員工崗位責任制的落實上找癥結;屬于油藏問題影響產(chǎn)量的,就在精準措施上做文章……
從上任的第二個月開始,賀世宏就一舉扭轉(zhuǎn)了板橋作業(yè)區(qū)的欠產(chǎn)局面,并連續(xù)兩年都超額完成任務。2019年上半年,在老井遞減速度加快,投產(chǎn)新井少的情況下,亦然實現(xiàn)了時間過半,產(chǎn)量過半。
“人要懂得感恩?!辟R世宏說,“從一個吃不飽飯的農(nóng)村孩子,到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再到一名石油基層一線的管理骨干,我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黨組織的培養(yǎng),更離不開梁家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對我從小的熏陶和育養(yǎng),懷著初心來,帶著初心走,是我的永生夢想!”
是?。榱藞A夢,賀世宏在農(nóng)村是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上學是一名好學生,當兵是一名好軍人,在油田上又是一名好干將!
為了圓夢,賀世宏在油田上,由于意外,左右四條肋骨先后兩次折斷,他沒有告訴組織一聲,都是自己纏上繃帶強忍疼痛,邊干活兒邊愈合,被稱為“賀鐵人”一個。
為了圓夢,他自掏腰包搞外協(xié),視員工為親人,下站值小班讓家有急事的員工回家處理,處處把員工的事都看得至高無上。
為了圓夢,賀世宏干一項愛一項成一項,一心為黨,專心在崗,在轉(zhuǎn)崗搞采油的10年時間里,有9個春節(jié)是讓妻兒來一線陪他在崗位上過的。
賀世宏從梁家河走來了,他,不但走得很正,走得很穩(wěn),而且,走得很有勁,走得很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