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妹 陳喜華 毛大龍
摘 ?要: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專業(yè)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引人入勝中潛移默化,于無聲處里恍然大悟”的融合效果為基本原則,以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倫理道德規(guī)范教育為核心內容,做到創(chuàng)新專業(yè)課程話語體系、深刻挖掘思政教育資源、積極促進專業(yè)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分工與協(xié)作等要求,切實推進“課程思政”這一系統(tǒng)工程。
關鍵詞: 課程思政; 原則; 核心內容; 要求
中圖分類號: G641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19)04-0064-05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1]這就意味著“立德樹人”不是哪一位教師的職責、也不是哪一門課程的任務,而是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即“課程思政”教育理念;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yè)教學存在相互分離的傳統(tǒng)“思政課程”已不能滿足育人的需求,新形勢下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落腳點應是“課程思政”而非“思政課程”;這就意味著高校教師需轉變觀念,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即將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之中。由此可見,“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以實現(xiàn)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的一種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2]從現(xiàn)實淵源來講,相對于當前我國相當長一段時間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誤區(qū)而言,“課程思政”確實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但從民族傳統(tǒng)文化淵源來講,“課程思政”并不是新的教育理念。韓愈的《師說》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本椭赋?,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老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傳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排在首位,意為“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韓愈的 “傳道、授業(yè)、解惑”,三者合一,缺一不可與“課程思政”理念的內涵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課程思政設計問題、專業(yè)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問題、課程思政評價問題等等,都是當前亟待破解的問題。其中,最基本、最首要的問題就是必須弄清楚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核心內容和要求。
一、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圍繞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樂”的目標,把專業(yè)課同思想政治教育知識點相融合,必須堅持三大原則,才能使課程思政理念在推行過程中不跑偏。
(一)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原則
“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 “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經(jīng)之路。真正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務必做到 “德智融合、德技融合”。所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必須在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前提下落實和推進,缺少任何一方面,都與我們的目標背道而馳。因而,堅持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原則,需理清兩個問題:一是明確前提。實施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必須在不影響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下進行價值引領?!皟r值引領”必須在不影響課程本身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內在有機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二是消除疑慮。在專業(y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會干擾專業(yè)課程本身的教學活動和減弱教學效果的,相反還會提升教學的思想性、人文性等,還能深化教學內涵,提升教學效能。
(二)堅持專業(yè)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的原則
理清專業(yè)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關系是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首要問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同向同行”四個字。“同向同行”四個字指明了專業(yè)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系。既然是“同向同行”,就沒有誰為主誰為輔的問題,兩者處于同屬地位,只是側重點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側重點在“面”,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體系的構建;專業(yè)課程思政的側重點在“點”,旨在對大學生在某一思想政治體系的深化。專業(yè)課程思政離不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總體指導和引領,思想政治理論課也需要專業(yè)課程思政的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兩者相輔相成,同向同行,形成合力。進一步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顯性的思政課,專業(yè)課程思政是隱形的思政課。在“同向”方面,要解決政治方向的一致性問題,育人方向的一致性問題,文化認同的統(tǒng)一性問題;在“同行”方面,要解決步調一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享發(fā)展的問題。[3]
(三)堅持“引人入勝中潛移默化,于無聲處里恍然大悟”的融合效果原則
如何實現(xiàn)專業(yè)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落實“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問題。從融合的方式上來講,必須多樣化。在一門課程中實施單一的融合方式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無效的。從融合的效果來講,必須要做到“和風細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目前收集到的融合方式有“畫龍點睛式、專題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隱形滲透式”四種,值得借鑒和推廣。四種融合方式不僅體現(xiàn)了融合手段的多樣化,而且均符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要求。簡單地理解,畫龍點睛式即對知識點和技能點的簡明提示,由此及彼。專題嵌入式即將專題教學目標分解為知識與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教學中嵌入。元素化合式即將專業(yè)課程元素、課程知識點元素與思政元素相契合。隱形滲透式即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日學而不察”的效果。四種融合方式各有優(yōu)勢,必須結合專業(yè)課程自身特點進行選擇使用??傊?,無論采用哪種融合方式,都必須以達到“引人入勝中潛移默化,于無聲處里恍然大悟”的課程思政效果為佳。
(三)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積極促進專業(yè)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分工與協(xié)作
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堅持教育的宗旨和歸宿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在人的全面發(fā)展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最根本的,所謂“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7]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育人工作,即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把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放在首位,有意識地為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撐和物質支持,有意識地加強師資隊伍的德育能力和水平,有意識地在校園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中營造育人氛圍,有意識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發(fā)揮育人功能等。要摒棄“德育是思政課教師的專屬任務”的錯誤觀點,明確課程思政是專業(yè)課(通識課)+思政課。專業(yè)課(通識課)畫龍,思政課點睛;課程思政是“形而上的德育,形而下的專業(yè)” ,即無形的德育,有形的專業(yè)教學的定位,將德育工作落實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積極促進專業(yè)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分工與協(xié)作。
四、結語
“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當前需著力擺正教師對思政教育的態(tài)度。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苦功夫。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強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世上最難做的就是做人的工作,但不能因為難,我們就逃避,就轉移工作的重心,而應該下苦功夫,在了解掌握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核心內容與要求的基本框架下,有意識地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和開發(fā)。當然,任何一項新工作的推動,都不能靠自發(fā)形成,需要相關教育行政部門通過一定的行政手段來推動。當務之急在于及時地給予教師相應的培訓制度、獎勵制度保障,在幫助教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的同時給予適時適量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形成人人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榮,讓每一位教師真正把“傳道”放在首位,形成合力共同落實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變?yōu)樽杂X行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9(01).
[2] 高德毅,宗愛東.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zhàn)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 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3] 邱仁富.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4]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04-10-15(01).
[6][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 [2019-03-3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7] 習近平.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4-5-5(01).
[8] 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探討[J]. 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Abstract: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s essential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ence with the guidance of values, the study of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to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effect of “engaging in the subtle and subtle, suddenly enlightened in the silent place”. Its core contents are ideal belief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ethical and moral standard education. It innovates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iscourse system,taps the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chieves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personnel, whole course and all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ely promote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and earnestly promote the systematic project of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s; core contents; demands
(責任編輯: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