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
【摘 要】漁鼓作為我國特有的一類曲藝表演藝術,結合了說、唱、表演三種形式。迄今為止,漁鼓在民間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并逐漸分布到各個地區(qū),具有地方特色。其中以零陵漁鼓為例,自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提出后,零陵漁鼓的保護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本文通過總結湖北、山東、祁東三個地區(qū)漁鼓保護和傳承的主要做法,提出了零陵漁鼓保護和傳承策略。
【關鍵詞】零陵漁鼓;地方保護經(jīng)驗;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027-02
零陵漁鼓作為零陵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曲藝形式,地方特色濃厚,文化內涵豐富,但是因各種原因,目前零陵漁鼓已經(jīng)面臨著失傳的境地,引起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因此總結其他地方漁鼓保護和傳承的做法和成功經(jīng)驗,提出零陵漁鼓保護和傳承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零陵漁鼓概述
(一)零陵漁鼓簡介
零陵漁鼓是當前湖南永州境內所有漁鼓的統(tǒng)稱,其在永州全境及周邊地區(qū)廣為流傳,誕生于明末時期,其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和文化以及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精神需求,因此擁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民俗、社會學價值。
(二)零陵漁鼓表現(xiàn)形式
當前零陵漁鼓主要有唱、有說有唱、說唱表演結合三類表現(xiàn)形式。零陵漁鼓的唱腔最開始是一種單調反復演唱的單曲體,后來結合人物性格特征和曲目情節(jié)變化唱腔,但是其始終是將當?shù)氐恼Z音作為基礎,而演唱的內容大多取材于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歷史演義等。
(三)零陵漁鼓藝術特征
1.樂器個性化特征。零陵漁鼓不僅表示其藝術,而且還表示這種藝術所用樂器的名稱,跟其他的樂器相比,漁鼓在外形上差異較大,而且其取材非常容易,制作工藝簡單,因此具有個性化特征。
2.語言個性化特征。零陵漁鼓作為一類說唱藝術,其主要是以語言的形式通過說唱向觀眾表達內容,因此這項藝術既來源于民間又植根于民間,其受眾主要為廣大普通老百姓。為了便于受眾理解,零陵漁鼓通常是將本地的語言作為音調基準,從而逐漸形成了個性化語言。
3.演唱內容豐富性特征。從內容上分析,零陵漁鼓的內容包含神話故事、清官斷案、民間傳說、才子佳人等,因此非常豐富。
4.唱腔富于變化性特征。由于零陵漁鼓是由道士腔演變發(fā)展而來,當前已經(jīng)發(fā)展為高腔、笑腔、正腔、散板等形式,唱腔優(yōu)美、深沉。零陵漁鼓的表演藝術還常常根據(jù)人物性格特征和情節(jié)發(fā)展變化唱腔,并適當穿插板式唱腔和曲牌體,因此賦予了零陵漁鼓唱腔變化性特征[1]。
二、地方漁鼓保護和傳承經(jīng)驗
(一)湖北漁鼓保護和傳承主要做法
湖北漁鼓歷史悠久,是流行于湖北區(qū)域,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一種說唱藝術。湖北漁鼓由沔陽漁鼓改名而來,最早可以追溯至道情??v觀湖北漁鼓發(fā)展歷史,先后有麻城漁鼓、長陽漁鼓、襄陽漁鼓以及沔陽漁鼓。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湖北漁鼓,當?shù)匚幕块T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2007年,湖北漁鼓入選為湖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考慮到保護力度較弱,文化部又于2013年制定了《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計劃實施方案》,在該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在全國確定約40個的地方戲創(chuàng)作演出重點院團,注重培養(yǎng)一批批潛心地方戲曲藝術、德藝雙馨的漁鼓藝人,挖掘并整理出一批珍貴的地方戲曲史料,將其打造成地方戲曲劇種保護中心、地方戲曲劇目創(chuàng)作中心、地方戲曲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中心、地方戲曲藝術傳播普及中心,從而逐步構建地方戲曲藝術生態(tài)保護區(qū)[2]。
(二)山東漁鼓保護和傳承主要做法
山東漁鼓作為一類傳統(tǒng)的說唱藝術,同樣起源于道情,由伴奏的樂器而命名。山東漁鼓和其他地方的漁鼓風格存在較大差異,其中寒腔漁鼓主要流行于濟寧和臨汵等地區(qū),代表藝人有王永田、翟教寅等,而濟寧以東和以北流行的是兩坡漁鼓、靠山紅、大小關腔等派別。魯北樂陵的漁鼓雖然未廣為流行,但是其曲調優(yōu)美,載歌載舞,男女對唱等形式在道情中別具風格。為了保護和傳承山東漁鼓,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采取了漁鼓進校園、漁鼓進課堂等策略,把漁鼓納入了中小學課余選學教材內容,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和節(jié)假日學習漁鼓戲劇。2015年5月29日,國家一級演員王增旭到學校中為學生表演了《渡林英》的漁鼓戲名段。平陰漁鼓作為山東漁鼓中的一支,作為平陰漁鼓的第19代傳承人的朱世年曾這樣唱道:“簡板響,漁鼓響,張果老騎在驢背上?!敝挥昧藥拙浜唵蔚拿裰{介紹了平陰漁鼓的演奏樂器和歷史淵源。平陰漁鼓流傳至今已經(jīng)長達上千年的歷史,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但是同其他傳統(tǒng)藝術一樣,在傳承過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難題,例如目前平陰漁鼓唯一的傳人朱世年依然沒有收到中意的弟子。為了解決上述問題,2007年中央電視臺便在《鄉(xiāng)土》這一欄目中播放了《一個人的漁鼓》,朱世年希望通過媒體的作用,提高社會各界對平陰漁鼓的重視程度,通過電視臺的宣傳,推進漁鼓進學校等手段,不斷擴大漁鼓的影響力。除此之外,朱世年老師還建議政府部門,將漁鼓和當?shù)氐穆糜谓Y合起來,通過旅游為日益消逝的平陰漁鼓保護和傳承探索一條可循之路,讓后代也能感受到漁鼓的獨特魅力。
(三)祁東漁鼓保護和傳承主要做法
祁東漁鼓主要流行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和衡陽市祁東縣的一類地方戲曲藝術,屬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組成部分。由于在祁陽和祁東一帶擁有廣泛的民間群眾基礎,祁東漁鼓受到了廣大老百姓的喜愛,并逐漸發(fā)展成完整的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從內容上看,祁東漁鼓包含了當?shù)氐男≌{和民歌,融合了南岳衡山宗教音樂元素,結構為單體板腔。在表演祁東漁鼓時,可以在前奏和間奏部分的停頓處配合漁鼓擊打。伴隨著非物質遺產(chǎn)保護的提出,祁陽縣和祁東縣非常重視漁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并多次申報了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祁東漁鼓,祁陽縣在本地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對傳統(tǒng)的漁鼓典籍進行了整理和保護。2007年,祁東漁鼓被列入了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2008年,又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另外,文化部門還積極挖掘祁東漁鼓素材,創(chuàng)造出了更多的作品,并重視民間藝人的培養(yǎng),從而實現(xiàn)祁東漁鼓的傳承。除此之外,當?shù)卣块T還協(xié)同音樂協(xié)會,將祁東漁鼓推向全國,讓更多的觀眾感受祁東漁鼓的魅力,相關部門還應該組織祁東漁鼓的藝人進學校、進社區(qū)演唱,提高祁東漁鼓的傳唱度[3]。
三、地方經(jīng)驗對零陵漁鼓保護和傳承的啟示
(一)加強對零陵漁鼓的宣傳
要想實現(xiàn)零陵漁鼓的保護和傳承,首先應該借助有效途徑加強零陵漁鼓的宣傳,具體而言,相關部門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借助媒體宣傳零陵漁鼓。零陵區(qū)文化館可以錄制零陵漁鼓的優(yōu)秀曲目,將其放在各大新聞媒體和網(wǎng)絡媒體上,以便更多有興趣的人欣賞到零陵漁鼓。二是通過雜志宣傳。零陵區(qū)相關部門可以爭取在各大主流雜志中專題報道零陵漁鼓,從而制造新聞熱點。三是通過旅游宣傳。借鑒山東漁鼓的做法,零陵區(qū)可以在本地的著名景區(qū)中推廣和宣傳零陵漁鼓,讓來旅游的游客欣賞到零陵漁鼓,促進零陵漁鼓的宣傳。
(二)完善法律政策,加強監(jiān)督執(zhí)行力度
2014年,湖南省文化館將零陵漁鼓、九澧漁鼓、祁東漁鼓三大省級非遺項目整合成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名錄。零陵漁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要想對其保護,首先離不開傳承人和非遺團體的法律保護,其次是相關作品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法》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項目的代表傳承人應該具備的條件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對他們的權利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針對這一不足筆者建議可以將其細化,例如可以就零陵漁鼓傳承人的資助和傳承隊伍的保護制定相應的標準,除此之外,還應該進一步完善零陵漁鼓作品的知識產(chǎn)權保護[4]。
(三)加強和教育機構的合作
可以尋求和教育機構的合作,在教課書中適當編入零陵漁鼓的相關知識,從而讓零陵漁鼓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零陵漁鼓的傳承離不開教育,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新興力量,對他們展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方面的教育,在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方面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部門可以組織零陵漁鼓藝術家定期到學校中為學生表演零陵漁鼓,或者開設零陵漁鼓相關的講座,從而幫助學生了解零陵漁鼓。
(四)加大對零陵漁鼓傳承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力度
零陵漁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其存在形式本是無形的,必須通過傳人才能得以傳承。為此要加大對零陵漁鼓傳承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yǎng)。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零陵漁鼓老藝人的保護力度,在保護的同時鼓勵他們教導更多的優(yōu)秀繼承人,以師帶徒的形式,保證零陵漁鼓后繼有人,避免這樣民間藝術的失傳。其次,要重視挖掘本地零陵漁鼓藝人。具體而言,針對那些熱愛零陵漁鼓的業(yè)余者,政府部門可以將其匯聚起來,為他們提供了解和學習零陵漁鼓的平臺。針對專業(yè)的零陵漁鼓藝人,要為其提供表演的舞臺,并鼓勵藝人相互交流,溝通表演技巧,從而零陵漁鼓的演出水平。最后提高對零陵漁鼓理論書籍的重視程度。雖然零陵漁鼓歷史淵遠,內容豐富,獨具藝術風格,但是零陵漁鼓相關的理論文章卻為數(shù)不多,以至于無法對零陵漁鼓發(fā)展和傳承提供理論支持,針對這一問題,要鼓勵加大對零陵漁鼓研究力度,把優(yōu)秀的作品、報驗等編制成書本,促進零陵漁鼓傳承時的研究[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非物質遺產(chǎn)保護的今天,人們的非物質遺產(chǎn)保護意識也不斷增強。2014年,湖南省文化館將九澧漁鼓、零陵漁鼓、祁東漁鼓三個省級非遺項目整合成“湖南漁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名錄。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零陵漁鼓的保護力度,采取加強對零陵漁鼓的宣傳、完善法律政策、加強和教育機構的合作、加大對傳承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力度等策略,從而讓零陵漁鼓走向全國。
參考文獻:
[1]譚雅鈺.零陵漁鼓的傳播現(xiàn)狀調查及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3):15-16.
[2]汪玲莉.湖北漁鼓發(fā)展現(xiàn)狀與傳承保護問題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6,(07):35-37.
[3]王湘蓮.淺談祁東漁鼓的傳承和發(fā)展[J].戲劇之家,2018,(06):16-17+21.
[4]楊瑩.廣西漁鼓之研究成果綜述[J].民族音樂,2017,(02):23-25.
[5]陳宗文.論平陰漁鼓的藝術特性與傳承發(fā)展[J].北方音樂,2016,36(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