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清
我沖出門急匆匆地往樓下跑的時候,看見有一個婦女在樓道里打掃衛(wèi)生。我以為社區(qū)又要搞什么突擊活動,沒大理會。只有一點點奇怪的是,這位打掃衛(wèi)生的婦女穿的不是環(huán)衛(wèi)工人的黃色工作服,而是一身藏袍,脖子上還掛著碩大的珊瑚項鏈。
晚上下班回來時,看見那位婦女還在打掃衛(wèi)生,看來她已經(jīng)掃了整整一天了。以前在樓角或者馬路邊上隨意堆放的私人物品全部清理掉了。不知什么人養(yǎng)了貓狗后留下的棚舍也被拆掉了,小區(qū)院子里瘋長的雜草更是清理得干干凈凈,露出花園本來的面貌。整個小區(qū)就像重新梳妝打扮過的小姑娘,變得煥然一新、容光煥發(fā)。
看見我回來,她直起身子打招呼:你下班了?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
遠處,一位穿著長大褂正往車上鏟垃圾的男子也走過來打招呼。這時候,我才明白,他倆是兩口子,是我們小區(qū)新招的門衛(wèi),今天第一天上班。那男的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對我說:我才仁文江是哩,她卓瑪央金是哩。
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是青海玉樹人,康巴藏族,玉樹地震前,他倆以種莊稼、打零工為生。玉樹地震后,他倆輾轉(zhuǎn)來到西寧,經(jīng)人介紹,到我所居住的這個小區(qū)看大門,兼管物業(yè)。
小區(qū)很小,就一幢樓房,用一個很大的院子圍著,院子里有一些花草樹木,院墻上張貼著一些社區(qū)的標語或通知,大門一關(guān),自成天地。
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就住在大門口的門衛(wèi)房里。門衛(wèi)房是一大一小兩個套間,外間是他們的辦公室兼臥房,里間做儲物室兼廚房。常常是才仁文江端坐在窗前,一手捻佛珠,一手翻看桌上的報紙信件,卓瑪央金則穿著長長的藏袍,在臥室和廚房之間來回走動,端出一碗碗的奶茶和糌粑。
小區(qū)的人對這兩個新來的藏族門衛(wèi)很好奇,一有閑暇就往門衛(wèi)跑,坐在才仁文江家的床沿上、凳子上,有幾個則坐在桌子上,一邊喝奶茶一邊聊天,聊得熱烈而興奮。
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這戶藏族人家生活并不富裕,再去聊天的時候,他們便各自從家里帶一些吃的用的送給才仁文江。有一位叫馬明德的住戶,是個回族,以前是清真飯館的廚師,會做好多面食。不過現(xiàn)在年齡大了,已不在清真飯館掌勺,而是回到家里,頤養(yǎng)天年。
馬明德老伴已經(jīng)過世,兒女也長大成人,分家另過。馬明德一個人住在單元房里,難免寂寞,所以,他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度過。搬個小馬扎,一個人坐在墻角或花壇邊,默默地坐著,一坐就是一天。
自從才仁文江兩口子搬來后,馬明德就到門衛(wèi)房坐著了。常常占據(jù)著窗口正中才仁文江的位置,眉飛色舞地說著什么。來門衛(wèi)串門的人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一向沉默寡言的馬明德,有著一副好口才,他講的故事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們都喜歡馬明德,大人小孩都叫他馬阿爺。馬阿爺贏得了空前的尊重。
馬阿爺受尊重的原因,除了會講故事,還在于他拿來的美食。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廚師,只是,他一個人住,吃不了多少,他也不愿意花費功夫做復(fù)雜的清真美食?,F(xiàn)在,門衛(wèi)房每天都聚集了那么多的人,馬阿爺覺得是時候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藝了。他白天在門衛(wèi)房講故事,講他年輕時的經(jīng)歷,到了晚上,他便鉆進廚房,做出他拿手的美食,蜜馓、花花、油炸糕、酥合丸……第二天一早,他把這些美食一股腦兒地拎下來,放在桌子上,任由大人小孩取食。他則美滋滋地看著人們一邊吃一邊不斷地稱贊他的好手藝。
我每天下班時,都要瞄一眼門衛(wèi)窗戶,看有沒有我的信件快遞或者報刊。這時候,馬阿爺或者卓瑪央金就會沖出來,手里攥著一把美食,硬塞到我手里。馬阿爺還會說:一個小區(qū)一家人,我們住在一個院子里,就是緣分。你不要客氣,嘗嘗我的手藝——我以前在尕樓館當過廚師長呢。
我只好接下他們遞給我的食物。不過,由于我上班,早出晚歸,也沒有時間到門衛(wèi)房去閑聊,所以,小區(qū)的人我大多還是不認識。不過我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盡可能地周濟一下才仁文江兩口子,常常把單位發(fā)的面粉或者洗滌用品拎下去,送給卓瑪央金。
春天來到的時候,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城市的生活,他們脫下長袍,換上簡裝,不過,脖子里依舊戴著項鏈,手指上也套著碩大的藏式戒指。潔白的牙齒,黝黑的皮膚,他們對小區(qū)的每個人友善地笑著,牙齒白得發(fā)亮。他們把封凍了一個冬天的土地翻開,澆水、施肥、清理雜物,看樣子要種點什么了。
小區(qū)門外也有一片土地,以前沒人打理,只長了一些荒草,自生自滅?,F(xiàn)在,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也把它們翻開,四周培了一些新土,做成塄坎。才仁文江又從門衛(wèi)接了長長的皮管子,嘩嘩地澆水。卓瑪央金快樂地在水管下洗沾滿了泥土的雙手,臉蛋紅撲撲的。
當春光明媚、萬物復(fù)蘇的時候,小區(qū)里的花草也生長了起來。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在小區(qū)的園子里種上花草,旱金蓮、掃帚梅、綢子花,還有星星點點的石竹兒。而在小區(qū)外面的園子里,種的則是蔬菜。當香菜苗的嫩芽頂破土地倔強地露出頭時,我發(fā)現(xiàn),才仁文江把地又分成了若干個小塊,每一塊里種的菜都不一樣,香菜一畦,韭菜一畦,小油菜一畦,還有芹菜一畦。中間的塄坎上,則點了蘿卜、豌豆和洋芋,菜地的四周,種的是長豆角。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找了一些細長的竹竿,準備在豆角起來后給它們搭架子。
嫩綠的青菜冒出小芽,一天天地長起來了。坐在門衛(wèi)室閑聊的人們也挪出室外,開始坐在菜地邊聊天了。卓瑪央金在大茶壺里煮上放了咸鹽的茯茶,斟在每個人的杯子里。人們捧著茶杯,吸溜吸溜地喝著滾燙的茶湯,嘴里嚼著馬阿爺做的油炸面食,齒頰留香。小區(qū)里的人們才徹底和才仁文江夫婦混熟了,有些人還從他們的嘴里學了一兩句藏語,聊天的時候也會半生不熟地拿來用用。小區(qū)里的孩子尊稱才仁文江為阿珂,就是藏語叔叔的意思,后來,不管大人小孩,都一律叫他門衛(wèi)阿珂。
門衛(wèi)阿珂種的菜一天天長大,菜園里顯出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象來。每天早晨,小區(qū)的老人們就像上班一樣,準時地搬把凳子,聚集到菜園邊上,開啟他們愉快的閑聊方式。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則忙著打掃衛(wèi)生,清理垃圾。就有熱心的人幫他們一起干,大家七手八腳地把垃圾車推到大門口,等收垃圾的大罐車來時,又一齊用力,將鐵制的垃圾架子車掀翻到大罐車的拖斗里。
還有人手腳麻利地幫著收拾好門衛(wèi)的報紙、信件和快遞包裹。這其中,我的報紙和雜志最多,他們就嘟囔:這院子里還住了個秀才,怎么不下樓和我們說說話?
當然,只要有閑暇,我也很喜歡到小區(qū)門口的菜園邊坐坐,和大家喝茶聊天。有一次,我學會了一種新型的絲帶繡,就是用稍微寬一點的彩色綢緞條,拼接成各種圖案,然后再用細密的針線固定好,類似于刺繡,但更像是堆繡,簡單易學,繡出來還好看。
我就拿著花繃和針線蒲籃,到樓底下的菜園邊去繡。我的繡活兒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人們圍著我的花繃仔細查看,嘖嘖有聲,一致稱贊我心靈手巧,會做這么新奇的針線活兒。只是,到樓下閑坐的一般都是老人小孩,他們對我的刺繡夸贊了一陣后,很快失去了興趣,依舊坐在一邊談天說地,孩子們就在馬路邊的空地上騎滑板車玩。
我一個人坐在菜地邊的樹蔭下,安靜地刺繡。繡得累了,便把花繃放在膝蓋上,抬眼望一會兒菜園子。
才仁文江種的菜已經(jīng)長得很高了,郁郁蔥蔥的,把這一片黃褐色的土地染成了賞心悅目的綠色。仔細看,每一棵菜的每一個葉片都長得肥碩飽滿,鮮嫩欲滴。每一個葉片都是昂揚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充滿著生命的活力。
忽然,我聞到了菜葉子發(fā)出的香氣,這是一種淡淡的、優(yōu)雅的香氣,只在它生長的土地上方輕盈地縈繞,若不仔細嗅,絕不會傳到人們的鼻孔里。然而,倘若你靜下心來,只以眼前的菜園子為伴,它們便會把這美妙的香氣絲絲縷縷地傳送給你。我深深地嗅著它們發(fā)出來的香氣,身心沉郁。這不是蔬菜本身的氣味,而是它們在生長的時候散發(fā)出的生命的氣息,是對滋養(yǎng)它的土地和陽光回贈的微笑。我沉浸在蔬菜的香氣中,放下針線,細細地打量著正在生長的油菜、芹菜和韭菜們。這些我們平常司空見慣的蔬菜,它在土地上生長的時候,竟然那么美麗,那么精致,每一個葉片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品。只是,它們深藏起自己的美麗,只以平凡的模樣出現(xiàn)在菜市場,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里,變成人類用以果腹的食物。
當蔬菜長到一定高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拔起它用來做菜了。馬阿爺?shù)谝粋€動手,他拔了一些油菜,一些香菜,又拔了幾棵剛剛長到半大的水蘿卜,在自己家燒了一大鍋羊肉面片,又和才仁文江兩個人,把大鋼精鍋抬下樓來,招呼人們拿碗盛飯。
院子里的人每人舀了一碗馬阿爺?shù)拿嫫?,就蹲在菜園子邊上,或者坐在馬路邊的倒牙石上,吃得熱火朝天。都說自己種的菜好,沒施化肥,吃著就是香。馬阿爺停下?lián)泼嫫膭幼?,說:關(guān)鍵還在于我手藝好。人們又趕緊附和:對的對的,馬阿爺?shù)氖炙嚊]得說。
菜再長高一點的時候,才仁文江就招呼大家收菜。小區(qū)的人也不客氣,誰家做飯了,就到樓下揪一把碧綠的新鮮菜,素炒也好,或者切碎了下到湯鍋里揪面片也好,都是新鮮水靈、青翠鮮嫩,使人食欲大增。
才仁文江也招呼我去拔菜,我嘴上答應(yīng)著,其實一次也沒有拔過。每天下班后,都是到市場上買一些蔬菜回來。才仁文江就很奇怪,問我,是不是他種的菜不好吃,為什么放著現(xiàn)成的新鮮菜不吃,還要花錢買市場上已經(jīng)蔫了的菜?我只好以實相告:才仁,我怕蟲子。你種的菜沒打農(nóng)藥,有好多蟲眼。市場的菜打了農(nóng)藥,但農(nóng)藥把蟲子都殺死了,我不害怕。才仁文江說:那有什么,把蟲子挑出來就是。我說:我要是敢把蟲子挑出來,我就不害怕蟲子了。
等第二天下班時,才仁文江就把一個大塑料袋遞給我:這個洗干凈了,你不要怕,直接吃就是。我接過來,里面是他種的全部蔬菜,每樣摘了一點,洗得干干凈凈。我當場拿出一個水靈靈的紅皮水蘿卜,咔嚓一聲咬了一口。卓瑪央金露出她白瑩瑩的牙齒笑了。
門衛(wèi)阿珂的蔬菜供應(yīng)了我們一夏天,我們吃了一茬又一茬。當豆角秧子上的豆角全部摘完,最后一棵茄子花也閉了花蕊,不再開放的時候,天氣漸漸涼了,秋天到了。冷風一陣一陣地吹,吹得樹葉滿地亂轉(zhuǎn),吹得風沙迷了人們的眼睛。
菜園子邊上再也坐不住人了,人們又搬起小凳子,擠到才仁文江的小屋里,卓瑪央金依舊微笑著,點起一個大烤箱爐子,煮出一大壺滾燙的茯茶斟給大伙兒。
馬阿爺受了風寒,感冒了。他不愿意麻煩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們,每天自己穿著厚厚的棉大衣,戴上帽子,再拄一根手杖,慢慢地走到醫(yī)院去掛點滴。
有一天,他下樓的時候心慌氣短,渾身哆嗦,只好用手杖點著地,另一只手扶著樓梯欄桿,一步一步地往下挪。正在打掃衛(wèi)生的卓瑪央金看見了,急忙丟下笤帚扶住了他,把他慢慢地扶下了樓。
那一天,小區(qū)的衛(wèi)生就只有卓瑪央金一個人打掃,才仁文江扶著馬阿爺,陪他到醫(yī)院去打針。打完針后,又攙著他走了回來。
以后,照顧馬阿爺?shù)娜蝿?wù)自然而然地就由才仁文江兩口子擔負了起來。馬阿爺穿戴好下樓時,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已經(jīng)在樓下等著了,他們借來一輛三輪車,上面鋪了厚厚的棉被,扶著馬阿爺坐下,一個人蹬,另一個人推,把馬阿爺護送到醫(yī)院里。
后來,小區(qū)的一位小伙子看見了,他有私家車,就對才仁文江兩口子說:阿珂,以后你們別蹬三輪了,我開車送你們過去,打完針后我再來接。有了小伙子幫忙,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的負擔減輕了許多,每天,他們只需把馬阿爺扶下樓,搭上小伙子的車上醫(yī)院,回來后,再把馬阿爺扶上樓。有時候馬阿爺心慌腿軟走不了路,就由才仁文江背上樓。卓瑪央金則留在小區(qū)里,負責打掃衛(wèi)生。另外有好心的人幫他們看守門衛(wèi),負責整理報紙快遞。
半個月后,馬阿爺好了,他又坐在門衛(wèi)阿珂的辦公桌前,給大家講他當廚師長的故事。
一個冬天又過去了。
其間,小區(qū)里發(fā)生了好多變化,有的人家兒子結(jié)婚了,有的人家閨女出嫁了,有的人家搬走了,也有的人家新近搬進來了。一成不變的好像只有我們幾個,我依舊每天急匆匆地沖下樓跑去上班,卓瑪央金和才仁文江依然早早地起來打掃衛(wèi)生??匆娢?,卓瑪央金總會停下笤帚,直起身子打招呼:阿且,早。我也回以微笑:卓瑪,早!馬阿爺依舊每天到門衛(wèi)講故事,不時地帶下來一捧他做的各式小面點。
等到樹葉兒轉(zhuǎn)青,草尖冒芽的時候,才仁文江和卓瑪央金商議著要把菜園子的地翻一下,今年接著種一些綠菜。當他們早早地起床,手握鐵鍬來到菜地邊時,只見一個人正在翻地。他穿得很厚,嘴邊的哈氣一團一團地散開,大半個菜園子已經(jīng)被他翻出來了,裸露的泥土散發(fā)著新鮮濕潤的氣味,在早晨的空氣中飄散。
那人抬起頭來,是馬阿爺。他抹了一把頭上的汗水,憨憨地笑著說:今年,咱們還種菜,我還給大家燒面片……
責任編輯 ?韋健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