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話語標記語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

      2019-11-07 09:50胡文婷
      現(xiàn)代語文 2019年7期
      關鍵詞:研究現(xiàn)狀展望

      胡文婷

      摘? 要:話語標記語是各類型語言中的共項,在人們的日常表達中是一種高頻使用的語言形式。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國外學術界大致從五個視角進行探討;國內(nèi)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分為四類。就目前研究成果和發(fā)展趨勢來看,漢語話語標記語研究還需在概念、類別、跨語言、方言和理論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和突破。

      關鍵詞: 話語標記語;研究現(xiàn)狀;展望

      一、引言

      在言語交際互動中,存在著一些在傳統(tǒng)語法分析中不被重視、不易解釋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式以往僅被認為具有虛義,不影響話語結構,似乎可以刪掉。不過,它在語言交際中如同路標,標示了語篇信息的發(fā)展,使語句間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性,幫助縮小受話人的推理范圍,從而引導受話人按說話人的意圖正確理解話語意義,在話語交際中為話語理解起指引標記的作用。例如:

      (1)用什么方法在炒作,用什么方法囤積?你看,先是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媒體語言語料庫,新聞1+1)

      (2)媒體在報道這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特意引用了一個說法:事實上,我國目前有將近60%的城鎮(zhèn)雇員人數(shù)不在統(tǒng)計口徑里面。換句話說,假如企業(yè)有一百人,只統(tǒng)計其中40人就把他當成100人的人均數(shù)公布,恐怕是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誤導了人們的視線。(媒體語言語料庫,朝聞天下)

      (3)?? ???? ???? ??? ???, ?? ???? ?? ???? ?? ?? ?? ??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韓國EDU標準字典)

      (4)I was packing, cleaning the house, and visiting friends, in short, it was a busy week.(我在整理行裝,清掃屋子和訪友,總之,這是繁忙的一周。)(現(xiàn)代美國英語平衡語料庫)

      在例(1)~例(4)中,“你看”“換句話說”“?? ????”“in short”,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增刪不影響話語內(nèi)容;反映了說話人的元語用意識;能幫助受話人理解信息;具有動態(tài)的語用功能。學界將這類表達稱為“話語標記語”。話語標記語廣泛地運用于各類型語言中,對它理解和使用恰當與否,有時甚至成為評價一個人語言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對這一語言現(xiàn)象進行考察研究,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踐價值。

      二、話語標記語界定

      很長時間以來,話語標記語的名稱和定義并沒有在學界達成統(tǒng)一認識?!霸捳Z標記語(話語標記)”只是它眾多名稱中使用得較為普遍的一個,其他名稱還有語用標記語、提示詞、小品詞、連接詞、話語指示語等。對于話語標記語,國內(nèi)外學界在以下方面已達成了共識:話語標記語能通過多種方式調(diào)控言語交際的互動性,它本身沒有或很少載負意義,不直接構成話語的命題內(nèi)容,在言語交際中只通過語境、情景線索或者依附于自身的常規(guī)語用意義而被理解。話語標記語只為話語交際意圖的理解提供信息標記,表現(xiàn)說話人的元語言意識,從而對話語理解起引導或制約作用的程序性意義。

      何自然是較早將話語標記語理論介紹和引入國內(nèi)的學者,面對國內(nèi)紛繁不一的界定,他從狹義、廣義兩個方面進行了歸納。何自然(2006)指出,“從狹義的角度來說話語標記語是在互動式言語交際中從不同層面上幫助建構持續(xù)性互動行為的自然語言表達式;從廣義角度來說,話語標記語指書面交際和口語交際中表示話語結構以及連貫關系、語用關系等的所有表達式。”他的這一觀點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同。

      三、國外話語標記語研究

      對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的西方學界已初見端倪。Randolph Quirk在一次題為《隨意的交談——日常日語的一些特征》的講座中,首次明確談到了一些在日??谡Z中反復出現(xiàn)的“修飾語”,如“you know”“you see”“well”等,他認為這些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標記具有重要價值。同一時期的Fries在《英語的結構》中將功能詞細劃為了15類,其中:K組(well,now,oh,why)、L組(yes,no)、M組(look,say,listen)和N組(please)也是這類詞語。1977年,《語用學雜志》在荷蘭創(chuàng)刊;1986年,該雜志首次以特輯形式介紹各國語言的話語標記研究(當時使用的術語是particle)。1987年,Deborah Schiffrin的《話語標記》問世,此書被公認為是本領域的開山之作。1990年,《語用學雜志》正式以話語標記為主題出了第二本專題特輯。1998年,在加拿大召開了首次以話語標記為主題的“話語聯(lián)系與話語標記”國際研討會。2011年,《linguistic(語言學)》雜志為這一研究專門出了一期特刊。之后,話語標記語研究在語言學界迎來一個大發(fā)展時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話語標記,并使它有了向多學科、重應用方向的發(fā)展趨勢。

      縱觀國外的話語標記語研究,大致可從五種理論角度予以述評:

      (一)話語連貫角度

      連貫角度側重于研究話語標記語是如何使話語在句法和語義上連貫的,著重探討了話語標記語的句法特征和語義特征。這一派的代表性學者有Schiffrin和Redeker。

      Schiffrin是話語標記語研究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她的《話語標記》被公認是20世紀80年代這一領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她在語言學領域首先確定了“話語標記語(discourse markers)”這一術語,并給這一術語下了一個較為模糊的定義:“一種括隔(類似于用括號分隔開內(nèi)外內(nèi)容)交談單位的連續(xù)性依賴成分?!彼胤治隽恕癮nd”“because”“but”等11個話語標記,從共時角度考察了它們的用法和分布。在她看來,話語標記是一個符號,方便聽話人了解說了什么,話語即將向哪里發(fā)展,是否即將結束,前后話語銜接是否有不恰當?shù)那闆r出現(xiàn)等。她認為,話語標記的功能在于加強話語的連貫性,連貫就是“構成話語中的相鄰單位的關系”。她還提出了五種話語連貫模式:交換結構、行為結構、概念結構、參與模式、信息狀態(tài)。Schiffrin的模式之所以影響深遠,不僅是因為她提供了多種話語連貫模式,而且也能幫助我們理解不同的話語標記在語言和語言使用中的作用。然而她沒有進一步闡釋這五種話語標記間的關系。她指出,一些話語標記只關系到兩個句子的語義現(xiàn)實,而另一些話語標記則關系到句子的邏輯層面或言語行為(語用)層面。語義特征在她的話語連貫模式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雖然Schiffrin也強調(diào)語用關系,但是她只聚焦于11個話語標記在話語中的局部連貫(local coherence)功能,并沒有進一步分析話語標記如何在更高的語篇層面(global level)上來指引聽話人。

      在Schiffrin的研究基礎上,Redeker進一步推動了話語標記研究的發(fā)展。Redeker(1991)修正了話語標記(她稱之為話語操作語)的核心意義(core meaning),她認為,話語操作語的核心意義是在于它能明確對語義表述所起的本質(zhì)作用,限制、約束對上下文的理解。作為語篇連貫的標記之一,話語操作語是一個大類,她認為,需要給這個表達成分下一個更加清楚的定義,而不是把它限制在一個隨意選擇的集合中。她指出,話語操作語就是一個詞或一個短語……它們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把聽話人的注意力帶到一個特定的、即將要說的話語的某種關聯(lián)中。也就是說,話語標記最基本的功能是讓受話人注意即將說出的話與現(xiàn)實語境的某種特殊的關系。在考察了Schiffrin五種模式中的11個話語標記后,她認為,信息狀態(tài)和參與模式?jīng)]有其他三類那么界限分明,可以合并為一類,由此提出了三個會話層面:概念結構、修辭結構、序列結構。每一個話語標記都參與這三個層面,但是總會有一個與語境最為關聯(lián)的層面占據(jù)主導地位。

      總之,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話語標記語的語義特征和功能主要是為了話語中的連貫關系。他們認同這樣一些背景假設,比如,如果語篇、話語是連貫的,那么就肯定有連貫關系存在,不同的話語標記反映了不同的連貫關系。然而,這一角度并沒有從心理學上解釋為什么說話人會選用特定的話語標記語表達潛在的連貫關系,也沒有說明話語標記語在語篇上是如何為受話者指引話語連貫關系的。因此,像Unger這樣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就認為從連貫角度分析話語標記語并不恰當。

      (二)句法—語用角度

      句法—語用的視角則強調(diào)話語標記的語法和句法屬性,如它們的詞性、句法位置、句法搭配和制約,Zwicky(1985)和Fraser(1999)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學者。

      Zwicky認為,話語標記在分布、韻律、意義上都具有語法特殊意義,主張將話語標記與其他功能詞區(qū)別開來。話語標記經(jīng)常處于句子之間,引導對話的進行,常以語音停頓或逗號與上下文分隔開來。因此,話語標記的語用意義大于語義意義。

      Fraser是本學派最有力的倡導者。他分析了一些話語標記的句法格式,發(fā)現(xiàn)這些標記并不是在所有句法格式中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它們并不能獨立地組成某一句法類別。早期的Fraser認為,只有那些可以引導一個獨立句子的才算是話語標記。與Schiffrin涵蓋非謂(Non-verbal)語話語標記不同,他強調(diào)話語標記只能是這樣的詞語表達(Linguistic expression):第一,可以通過上下文意義來豐富的核心意義;第二,能夠指示說話者想表達的暗含在前后話語間的關系(不像Schiffrin所認為的僅是說明關系)。不同于之前“只有那些可以引導一個獨立句子的表達才算是話語標記”的界定,后期的Fraser用了一個更為寬泛的說法:“引導兩個獨立信息的表達式”。他認為:第一,話語標記是具有語用詞匯意義的表達式,可能是連詞、副詞或者一些特殊的介詞短語,指示了話語片段S2和S1的一些關系;第二,它們有一個程序性而非概念性的核心意義,對它們的理解可以從語言和概念上的語境中得到;第三,話語標記有兩種類型:一些是通過話語片段S2可以表示部分S1的意義;另一種是話題的轉(zhuǎn)換。Fraser的理論框架是以句子的意義為核心的。他特別討論了前一句話中的意義是如何用語用標記承接到下一句話中的,他指出,“由話語標記引導的話語片段S2和話語片段S1之間是有關系的,這種關系正是由話語標記來體現(xiàn)的”。Fraser將話語標記分為兩大類:引導信息的和引導話題的。第一類與片段S2和S1表達的信息的某方面有關,這又可分為三小類:對比標記、闡述標記、推理標記。第二類是引導話題的,作用在于話題的管理,即提示話題的轉(zhuǎn)變。Fraser(2009)指出,話題標記是一種話語管領標記,這些表達如“incidentally”“before I forget”“if I might continue”,都是所正在生成的話語結構的元評論。這篇論文考察了它們在話語中的四種用法:返回前一話題;繼續(xù)當前話題;偏離當前話題;引進新話題。

      句法—語用這派學者認為,話語標記不僅是一種語用類別,還是一種句法類別(syntactic class),如Fraser建議應將話語標記作為語法中獨特的語用類別,因為它對話語的解釋力很強,并且在句法上也有一群類似的同類成員??偟目磥?,他們重視話語標記語法和句法上的特點、分布和韻律,但是對語用功能關注較少。

      (三)認知—語用角度

      認知語用學的理論基礎是D.Sperber和D.Wilson的關聯(lián)理論。認知—語用角度正是基于這一理論提出的。他們認為,話語標記語可以制約語義關聯(lián),因為它們制約了受話人對話語的理解。也就是說,話語標記語解釋得越清楚,對預計上下文效果就把握得越好。運用關聯(lián)理論研究話語標記語的學者有Blackmore、Rouchota、Adersen等。

      從認知—語用角度進行研究的學者中,Blakemore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她認為,話語標記語從詞匯層面上限定了認知語境所暗含的話語片段的關聯(lián)性。因此,應將話語標記視為詞匯對上下文的制約。她指出,至少有四種由標記表達的信息可以被制約:上下文意義的派生;以更好的證據(jù),加強存在的假設;反駁存在的假設;直接表明后接話語(1992)。與Fraser不同,她認為話語連貫并不取決于闡述、解釋、重述、對照等連貫關系,對話語的理解并非是連貫的副產(chǎn)品,而是聽話人尋求最佳關聯(lián)的結果。

      Rouchota(1998)的觀點與Blackmore有所不同。她認為,話語標記語是說話人提示受話人通過語境中的編碼信息,按說話人期待的方向理解話語。并不是所有的話語標記都有相同的意義類型:一些有概念意義,一些有程序性意義;也不是所有的話語標記在交流中都起相同的作用,一些幫助闡釋話語內(nèi)容,另一些起限制作用?;陉P聯(lián)理論的分析,她在《話語的連接》中還提出了一些問題:它們連接什么?它們是連接之前的話語單位還是鄰近語句?她在比較了兩種研究思落后發(fā)現(xiàn),話語標記都起限制作用:對連貫論,話語標記限制的是連貫關系,受話人或讀者為了理解要對話語作出回顧;對關聯(lián)論,話語標記是用來限制理解過程的,它幫助引導受話人或讀者通過語境和語境效果理解話語意思。

      所有持關聯(lián)理論的學者都只研究一些單獨的話語標記,這些話語標記多為“so”“but”這樣的邏輯連接詞,或是“therefore”“however”這樣的連接副詞,通常都不超過兩個話輪的長度。與連貫論相比,關聯(lián)論從心理學角度對話語標記的使用作出了更為合理的解釋。隨著關聯(lián)理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從這一角度出發(fā)研究話語標記,并在話語的生成、理解上發(fā)現(xiàn)很多限制作用。

      (四)順應角度

      順應理論角度是基于Verschueren(1987)提出的順應理論形成的。經(jīng)豐富和修正后,在她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語用學詮釋》,1999)著作中正式確立。

      根據(jù)順應理論,語言的使用是一個連續(xù)的選擇過程,語言的變異性、可協(xié)商性和適應性是語言使用的三個屬性,語言使用的三個研究角度是順應性的語境關聯(lián)、結構對象及順應過程的動態(tài)顯著性。動態(tài)順應是最重要的語用研究核心,動態(tài)跟語境和結構之間的性質(zhì)、發(fā)展相關。順應性的語境關聯(lián)大致分為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交際語境可以從心理、社會、物理三個層面進行分析,可以將其視為靜態(tài)的語言外現(xiàn)實;語言語境則是順應性語境關聯(lián)的另一個方面,需要研究銜接、互文性和連貫性。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話語標記語是一種語言順應過程中的“元語用意識”(meta pragmatic awareness),話語標記的使用是語言交際策略的雙重選擇,反映了語言使用者對語境的順應。順應理論將語用定義為“綜合了認知、社會、文化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提供了一種研究話語標記語的新視角。從某種程度上說,順應理論從更為宏觀完整的角度闡釋了話語標記語的作用。

      (五)互動角度

      話語功能語法學家和會話分析學家組成了互動語言學研究的主要隊伍,代表人物有Couper-Kuhlen Elizabeth、Margret Selting、Emanuel A. Schegloff、Sandra A. Thompson、Cecilia E.Ford等。

      這派學者強調(diào)要從語言原本的自然棲息地(natural habitat) ——社會互動出發(fā),以“綜合互動觀”為基礎,重新詮釋語言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其核心理念是:語義、功能、句法結構之間存在互動性,三者是在交互過程中自然“浮現(xiàn)”的產(chǎn)物,并隨著交際的開展而不斷變化。他們強調(diào)指出,語言的意義、功能和句法結構并非事先既定的,而是始終處于建構、變化過程中,交互主體間的“互動”正是其建構、變化的驅(qū)動力。與之前研究角度有所不同,它更關注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動態(tài)而真實的語言運用情況,側重使用真實自然語料進行實證研究。由于話語標記產(chǎn)生于言語交際互動中,具有動態(tài)語用功能,因此,已有不少學者將這一新興理論運用于這一領域,并建立了多模態(tài)的語料庫資源。從早期對英語、日語、漢語的探討到目前對廣東、海南臨高等自然方言口語話語標記語的探討,互動角度研究已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四、國內(nèi)話語標記語研究

      話語標記語在20世紀90年代末傳入國內(nèi)。此前國內(nèi)學界多從語法學、篇章語言學和修辭學的角度,在詞語層面探討這一特殊語言現(xiàn)象。話語標記語引入國內(nèi)后,學界開始從語篇、話語等層面展開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我們對1998~2019年4月發(fā)表在核心期刊及CSSCIC期刊上的有關話語標記語研究的論文進行了統(tǒng)計,共有383篇,這些論文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一)介紹和綜述

      關于話語標記語的理論介紹和相關綜述的論文,有9篇,占總數(shù)的2.3%。如何自然和冉永平(1998,1999)對關聯(lián)理論的語用照應與關聯(lián)進行了評介,探討了關聯(lián)理論指導下話語聯(lián)系語的語用限制,并介紹了國外話語標記語的研究成果和一些獨特的話語標記語,如“well”“you know”“I mean”等。這些論文引起了很多學者的強烈關注。孫利萍(2011)從語用功能、位置、構成、基式與疊連等角度,對話語標記語的類型作了梳理;王立非等(2015)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法,考察了國際會話分析進展;姜占好等(2017)評述了2000~2016年的國外兒童語用習得研究;鐘茜韻(2017)對話語標記語演變研究所依據(jù)的理論作了評介;方梅等(2018)介紹了互動語言學,強調(diào)以互動視角進行漢語研究;王強(2018)介紹了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的元話語標記語等。

      (二)宏觀理論研究

      有關話語標記語宏觀理論研究的論文,有49篇,占總數(shù)的12.7%。如何自然、莫愛屏(2002)基于關聯(lián)理論,解釋了話語標記語對語用照應上的制約作用。冉明志(2008)探析了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功能;殷樹林(2012)討論了話語標記語的性質(zhì)特征、定義及形成過程;楊國萍等(2016)從語法—語用角度,對話語標記語進行了深入探討;張曼等(2017)探討了書面語域中元話語標記語的功能和分布等。這些研究借鑒了國外理論的研究視角,對漢語話語標記語的定義、特征、功能、認知和演變等不同側面進行了考察與探討。

      (三)應用研究

      話語標記語在語言應用和二語習得領域的研究論文,有83篇,占總數(shù)的21.7%。這些論文大都是將話語標記語放在語言的日常使用語境或?qū)ν鉂h語教學、翻譯、庭審等特定領域,進行應用研究。如劉麗艷(2006)分析了跨文化交際中話語標記語的習得與誤用;唐斌(2007)探析了話語標記語“其實”及其英譯的語用功能;闞明剛等(2013)通過對話語標記語體的對比,探討它對漢語教學的啟示;孫炳文(2017)從翻譯的角度,闡述法庭中譯員對話語標記語選用可能會影響語碼轉(zhuǎn)換和司法公正等。

      (四)微觀研究

      有關具體話語標記語的微觀研究的論文,有238篇,占總數(shù)的62.2%。從數(shù)量上不難看出,這是國內(nèi)話語標記語研究的主流。這些論文大多是運用國外某一理論,著重對某個或某幾個話語標記語的語義、特征或功能進行描述并探討其演化歷程。如方梅(2002)分析了“這”“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現(xiàn)象;劉麗艷(2006)探討了話語標記“你知道”的使用模式與認知功能、劉麗艷(2009)闡述了“這個”和“那個”的語法化及其使用的影響因素;李宗江(2009)論述了“看你”類的意義及主觀化演變歷程、李宗江(2010)描述了“我說”類的演變歷程;董秀芳(2010)認為,“我告訴你”來源于完整小句;朱軍等(2014)分析了“那什么”的話語功能;李秉震(2016)對“關于”的語用功能進行了探討;胡承佼(2016)對“倒好”的功能和意義進行了闡釋,等。

      近些年國內(nèi)話語標記語研究,還呈現(xiàn)出從典型個案向類的發(fā)展趨勢。這些研究從意義、功能或性質(zhì)等方面對話語標記語進行分類,考察具有同一類屬性的話語標記語的異同點。如張旺熹、姚京晶(2009)闡述了漢語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語系統(tǒng)的主觀差異性;金鑫(2010)考察了讓步話語標記語的演變;楊才英、趙春利(2012)探討了焦點性話語標記語;周明強(2015)分析了斷言類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和認知特征。不過,從論文數(shù)量上看,還不是很多,共有31篇,僅占第四類研究的13.7%。

      五、話語標記語研究展望

      從現(xiàn)有文獻來看,學者們對漢語話語標記語概念、功能和演化方面的探討,為今后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不過,話語標記語雖然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但關于它的界定、分類、特性等,仍有諸多不清楚的地方。就此而言,話語標記語尚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要將研究引向深入,還需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厘清概念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研究和發(fā)展,話語標記語的研究范圍和對象在不斷地擴大,但對于話語標記語仍然缺乏有說服力的嚴格定義,話語標記語的內(nèi)涵與外延不明,它與語用標記語、嘆詞、插入語、連接詞等的關系仍然沒有厘清。

      基于類的系統(tǒng)性研究

      在個案研究占主流的基礎上,需要從“類”的角度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學界目前已有“自上而下”向類的研究的趨勢,有的將話語標記語按語義功能分為坦言類、委轉(zhuǎn)類、超預期類等,有的按語言形式分為“X的是”類、“X不X”類、“所V/可V”類等。這些分類都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分類標準也不統(tǒng)一,使得一些話語標記被納入不同的類別反復研究,另外一些標記語則始終被忽視??偟膩砜?,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類標準,歸納出漢語話語標記語的層次和系統(tǒng),科學有效地考察具有同一類屬性的話語標記語的異同點及不同類屬話語標記語之間的關系。

      基于類型學的跨語言考察

      話語標記語是一個各語言都有的語言共項。通過語言間的比較研究,能更客觀全面地認識本體。在語際維度上,國內(nèi)對不同類型語言間話語標記語的實證性對比分析嚴重不足,更缺乏從大類角度切入的宏觀研究。

      基于方言語料的考察

      作為一個地區(qū)民眾所使用的共同語,方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資源,它負載著該地區(qū)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內(nèi)容。方言是人們每天實際使用的真實語料,它像“活化石”一樣記錄和保存著語言演變的歷史過程。我國有著豐富的方言資源,但是對方言中話語標記語的研究僅有8篇論文。方言中話語標記語的研究有待深入和拓展。

      理論創(chuàng)新

      認識與實踐、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之間是辯證統(tǒng)一、互存互動的關系。理論創(chuàng)新是在原基礎上的提高和發(fā)展。創(chuàng)新理論更適應于客觀規(guī)律,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更強。要做到理論創(chuàng)新,首先,要借鑒當下的學術前沿成果。目前,國外互動語言學方興未艾,它以互動觀為基礎,關注動態(tài)而真實的語言運用,可以說,它與產(chǎn)生在言語交際互動中、具有動態(tài)語用功能的話語標記語,有著天然的理論契合性。國外互動語言學與話語標記語的結合已初具雛形。相比而言,國內(nèi)基于該框架的話語標記語研究尚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其次,要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漢語作為和印歐語完全不同類型的語言,有著自身的鮮明特征與演進歷程。目前,漢語話語標記語研究都是基于國外話語標記語研究的不同理論視角展開的,在將國外理論與漢語實際相結合的同時,應構建符合漢語特點的漢語話語標記語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認知語用學——言語交際的認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Zwicky,A.Clitics and Particles[J].Language,1985,(2).

      [4]Fraser B.Topic Orientation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5).

      [5]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6]Elizabeth Couper-Kuhlen & Margret Selting.Interactional Linguistics:Studying Language in Social Intera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8.

      [7]何自然,冉永平.關聯(lián)理論——認知語用學基礎[J].現(xiàn)代外語,1998,(3).

      [8]何自然,冉永平.話語聯(lián)系語的語用制約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3).

      [9]孫利萍,方清明.漢語話語標記的類型及功能研究綜觀[J].漢語學習,2011,(6).

      [10]王立非,李琳.會話分析的國際研究進展:考察與分析(2008—2012)[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5,(1).

      [11]姜占好,劉萍,康佳萍.國外兒童語用習得研究述評(2000—2016)[J].外語教學,2017,(5).

      [12]鐘茜韻.話語標記語演變的理論之爭:現(xiàn)狀與評價[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6).

      [13]方梅,李先銀,謝心陽.互動語言學與互動視角的漢語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3).

      [14]王強.交往行為理論視角下英語學術語篇中互動式元話語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2).

      [15]何自然,莫愛屏.話語標記語和語用照應[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2,(1).

      [16]冉明志.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功能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S1).

      [17]殷樹林.話語標記的性質(zhì)特征和定義[J].外語學刊, 2012,(3).

      [18]楊國萍,向明友,李瀟辰.話語標記的語法—語用研究[J].外語學刊,2016,(4).

      [19]張曼,宋曉舟.書面語域中元話語標記語的功能和分布:以F-LOB為語料[J].外語學刊,2017,(5).

      [20]劉麗艷.跨文化交際中話語標記的習得與誤用[J].漢語學習,2006,(4).

      [21]唐斌.話語標記語“其實”及其英譯的語用功能探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3).

      [22]闞明剛,侯敏.話語標記語體對比及其對漢語教學的啟示[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6).

      [23]孫炳文.從“言有所為”到“譯有所為”——英漢話語標記語的目的等效研究[J].外語研究,2017,(2).

      [24]方梅.指示詞“這”和“那”的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2,(4).

      [25]劉麗艷.話語標記“你知道”[J].中國語文,2006,(5).

      [26]劉麗艷.作為話語標記的“這個”和“那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1).

      [27]李宗江.“看你”類話語標記分析[J].語言科學, 2009,3.

      [28]李宗江.關于話語標記來源研究的兩點看法——從“我說”類話語標記的來源說起[J].世界漢語教學, 2010,(2).

      [29]董秀芳.來源于完整小句的話語標記“我告訴你”[J].語言科學,2010,(3).

      [30]朱軍,史沛沛.“那什么”的話語功能[J].當代修辭學,2014,(1).

      [31]李秉震.語體視角下“關于”的語用功能研究[J].中國語文,2016,(2).

      [32]胡承佼.“倒好”的話語標記傾向及其具體表現(xiàn)[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6,(1).

      [33]張旺熹,姚京晶.漢語人稱代詞類話語標記系統(tǒng)的主觀性差異[J].漢語學習,2009,(3).

      [34]金鑫.讓步話語標記演變的認知分析[J].求索, 2010,(9).

      [35]楊才英,趙春利.焦點性話語標記的話語關聯(lián)及其語義類型[J].世界漢語教學,2014,(2).

      [36]周明強.斷言類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功能和認知特征[J].當代修辭學,2015,(6).

      猜你喜歡
      研究現(xiàn)狀展望
      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制度構建與完善
      我國環(huán)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園林綠化植物應用現(xiàn)狀與展望
      淺析電力系統(tǒng)諧波及其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延續(xù)性護理現(xiàn)狀及展望
      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理論研究現(xiàn)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展望” ——阿倫德
      稻城县| 青州市| 宁强县| 乌什县| 古蔺县| 雷州市| 确山县| 竹溪县| 郓城县| 大连市| 莫力| 大新县| 集安市| 和政县| 杭锦后旗| 永善县| 泰和县| 类乌齐县| 兴山县| 奉新县| 大洼县| 平定县| 永福县| 石家庄市| 宜城市| 渝北区| 昌平区| 安溪县| 玉林市| 尉犁县| 富锦市| 巫溪县| 琼中| 扶余县| 松滋市| 屏边| 宝应县| 宁远县| 兴业县| 涟水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