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勇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尚嵇尚嵇中學
化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對學生了解客觀世界具有解釋和說明的功效。隨著我國教育教學形式的轉變,在當下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科學合理調整教學安排,適當組織學生動手實驗,通過對實驗過程的實際觀察與操作,幫助學生有效掌握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實際接觸實驗內容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中,因為蠟燭等是學生生活中很容易接觸到的事物,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筆者組織學生利用蠟燭、燒杯、火柴、水、澄清的石灰水等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筆者首先組織學生觀察石蠟的物理性質,并組織學生按照實驗流程設計實驗,為實驗的順利開展做基礎。實際實驗過程中,學生基于對教材的閱讀提問“蠟燭燃燒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蠟燭燃燒時生成了什么物質?”“蠟燭熄滅后有什么現(xiàn)象?”接下來,筆者組織學生基于實驗問題進行實驗操作。在研究蠟燭燃燒生成物的研究中,學生猜測認為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為檢驗猜想,筆者組織學生利用擁有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驗證。學生將用澄清的石灰水浸濕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學生發(fā)現(xiàn)“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蠟燭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碳。但一名學生在驗證的過程中沒有用澄清的石灰水浸濕燒杯,卻發(fā)現(xiàn)燒杯內壁產生水霧。進而得出“蠟燭燃燒生成水”。筆者對學生的實驗過程進行糾正與補充,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本節(jié)課實驗內容和原理。在初中化學實驗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學習內驅動力的推動下自主參與實驗,提高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實際操作實驗的過程前,首先要明確實驗教學的目標,并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標。這樣一來,在明確的實驗目標下,促使學生流程地完成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性和能動性。
例如,“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實驗”的實驗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驟和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于是,筆者首先對實驗過程進行演示,基于學生對實驗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的掌握,筆者組織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并著重操作實驗教學目標內容。實驗完成后,筆者組織借助對實驗過程的操作總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常態(tài)下無色無味氣體,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和化學性質,“通常下,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基于此,筆者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探討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銜接,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實驗前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標,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另外,教師還要結合實驗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
新形勢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同時,還要挖掘教材,使得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在化學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教材上的實驗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實驗操作,使得學生在借助實驗載體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例如,在“水的凈化實驗”中,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沉淀、過濾、吸附等,初步學會過濾操作基本節(jié)能。在實驗前一節(jié)課,筆者組織學生從生活中自主收集實驗材料,即水。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致得以提高。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收集的水進行實驗,完成實驗教學目標。在完成實驗任務后,筆者組織學生結合收集水的場所,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找出凈化水的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驗內容拓展實驗形式,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夠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實驗操作有助于學生直觀形象掌握知識。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基于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實驗操作的同時制定趣味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興趣,從而在學生積極參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實驗內容,并能夠利用實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化學知識技能與化學思維能力齊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