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輝 宋廷燕
貴州省余慶縣關興小學
小學語文課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課程,其教學對象是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小學生,對于語文的了解和掌握是一個塑造性很強的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其以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反思是學習小學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整個過程,也會對課堂學習效率產(chǎn)生直接影響,影響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傾向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由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前預習習慣培養(yǎng)的不二路徑就在于教師課前設置趣味性、思考性的語文問題,吸引學生去進行課前預習并尋找問題的答案,幫助學生進行基礎性、知識性的學習。由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的提問不僅要提起學生的興趣,還要切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習慣,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的同時,還要注意思考的廣度、深度、角度,提出針對性問題,引導學生展開積極向上的預習、思考活動。
例如教師在布置小學語文教材中《小英雄雨來》的教學預習任務時,教師設置問題可以參考若干個思維方向,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引導,幫助其進行課前預習。例如將問題設置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了。這三個方面也可以劃分為這篇課文中,是誰,在怎樣的努力下,做了什么,從而達到了什么樣的效果,最終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等。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會引起學生對于課文不一樣的預習和內容的了解,進而引發(fā)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的興趣或者從中受到啟發(fā)。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帶著問題課前預習課文的學習習慣,也有助于學生進行日常思考。
小學語文課教學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其具有廣泛性的特點,作為學生的母語,每個學生從小開始就在接觸語文,在生活中一直處在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中。而閱讀代表的是學生綜合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預習方法和思維方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閱讀建議和多種閱讀素材,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和學習,構建科學的預習方法。
例如教師在布置小學語文教材《亡羊補牢》的教學預習任務時,可以在課文之外給學生提供一定的相同類型的閱讀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故事內容與含義,同時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多閱讀的課前預習習慣,然后再結合問題對這篇課文進行預習,掌握初步的知識內容。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加上相同類型的成語故事的閱讀,學生更容易明白課本所傳達出的中心思想和人生啟迪,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并且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學通過多樣化閱讀內容可以更容易地展開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和學習習慣,尤其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當然,教師要給學生規(guī)定課外讀物選擇的范圍,幫助學生掌握選擇素材的方法。
小學語文課的開展必須增加更多的課外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見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時,必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預習興趣,這樣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工作開展。語文在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趣味性,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用趣味性來吸引學生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效果也十分明顯。
例如教師在布置小學語文教材《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預習任務時,需要注意將文章趣味性發(fā)揮出來,不能受限于課本具有的科學性的特點,幫助學生展開預習。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展示不同的圖片或者自然現(xiàn)象來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從而使得學生抱著好奇心去課本中尋找答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這篇文章中,學生從教師提供的自然現(xiàn)象入手,懷著好奇心展開對于課文的學習,由淺及深,最終以積極的心態(tài)預習完整篇文章。教師增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課文的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并且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對于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地努力和引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促進其學習動力的增加。教師只有帶著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把語文變成生活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從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預習、思考的能力,才能在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得學生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