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彩翼
【摘 要】目的:研究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應用價值及滿意度。方法:選擇66例我院所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作為本研究的時間范圍,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為33例。其中常規(guī)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為參照組護理措施,綜合護理為實驗組干預方法,對比2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及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結果: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前血常規(guī)指標未具有一致性(P>0.05)實驗組護理后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與參照組相比較高,同參照組(72.73%)相較,實驗組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服務滿意度(93.94%)較高,組間可見顯著差異。(P<0.05)。結論: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期間予以綜合護理,可增強臨床治療效果及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
【關鍵詞】再生障礙性貧血;綜合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6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2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臨床中常見的貧血亞型之一,以中青年群體為主要發(fā)病人群,患者受到多種因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下降,故導致患者外周血血細胞減少[1]。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發(fā)生出血及感染的比例較高,本研究分析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護理方式,研究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66例,分組方式為抽簽法,組間分布為實驗組(n=33)與參照組(n=33)。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男女分布比例為36/30。年齡分布18-64(42.03±10.66)周歲。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程時間分布0.3-3(1.47±0.62)年。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年齡、性別、病種、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程時間分布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校準結果合格。
1.2 方法 常規(guī)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為參照組護理措施,酌患者病情、治療措施及恢復情況開展護理工作。綜合護理為實驗組干預方法,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比例較高,故護理人員需為患者構建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嚴格控制家屬探訪次數(shù)及人數(shù),并按照無菌化原則實施護理操作,每日早晚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空氣清新[2]。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及時更換其內衣褲及床單,每日清潔會陰,保持患者衛(wèi)生。在院期間患者穿刺位置盡量選擇小靜脈,穿刺后對其出血情況予以觀察,叮囑患者選擇軟毛牙刷清潔口腔,警惕牙齦出血問題,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每隔2h調整體位,避免患者局部皮膚受壓發(fā)生壓瘡所致的出血癥狀[3]。對于心理狀態(tài)不佳的患者,護理人員通過心理護理干預調節(jié)患者情緒,保障其身心健康。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66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相關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9.0軟件之中,實驗組與參照組護理前后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數(shù)據(jù)實施t檢驗形式校準,對比表述方式為(均數(shù)±標準差)。2組患者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通過檢驗形式校準,檢驗表述方式為(n%)表示。P<0.05是其統(tǒng)計學意義對比水準。
2 結果
2.1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前后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指標比較
對比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前后血常規(guī)指標數(shù)據(jù)(見表1),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前血常規(guī)指標未見顯著差異(P>0.05),實驗組護理后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高于參照組,兩者差異明顯(P<0.05)。
2.2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比較
實驗組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服務滿意31例,占比93.94%;參照組為24例,占比72.73%。對比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5.3454,P=0.0207),實驗組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服務滿意度(93.94%)高于參照組(72.73%),兩者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再生障礙性貧血病情較重,臨床發(fā)病因素包括藥物、化學毒性、輻射、病毒、免疫功能及遺傳因素,臨床死亡率較高,患者死亡原因一般多由重度感染和出血所造成[4]。為了保障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形式,其結果顯示,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前血常規(guī)指標未見顯著差異,實驗組護理后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高于參照組,實驗組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在臨床護理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期間,其護理工作需側重于患者并發(fā)癥預防方面,避免對患者生命體征產生影響,從而保障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增強其血常規(guī)相關指標,加強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促使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信心,是提升臨床治療效果的重要護理措施[5]。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實施綜合護理,預防患者臨床發(fā)生出血或感染問題,構建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并給予患者人文關懷與心理干預,其臨床護理效果確切,因此,綜合護理在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方面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優(yōu)勢。
參考文獻
陸留仙.綜合護理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病情緩解的影響評價[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1):112.
趙偉偉,陳燕琴.1例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老年患者首次微移植治療的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7(07):81-83.
劉淑萍.團隊式授權教育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23(15):1983.
郝靜,李紅霞,劉俊麗.中醫(yī)護理方案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8,24(9):1076.
孫桂彬.健康教育路徑在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