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彩云
(首都師范大學(xué),北京 100048)
隨著普通話的提倡和普及,各具特色的方言不同程度地受到普通話的影響,甚至在逐漸消失。方言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需引起我們的關(guān)注和重視。
本文調(diào)查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張家口所轄的懷安縣。懷安縣位于山西、河北、內(nèi)蒙三省交界處。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二版),張家口懷安縣屬于晉語區(qū)的張呼片。
近年來,對張家口方言詞匯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研究成果卻不是很可觀,而對懷安方言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對張家口方言的研究,學(xué)者們大多都是從語音、詞匯、語法方面來研究的,較多的屬語音。詞匯方面,《河北方言詞匯編》中,李行健對河北方言詞匯進(jìn)行了全面的調(diào)查研究,并進(jìn)行歸類?!稄埣铱诜窖缘娜朔Q代詞》一文,顧宣宣依據(jù)詳實豐富的方言材料,對張家口方言的人稱代詞進(jìn)行了分析,并將其與山西、內(nèi)蒙的人稱代詞進(jìn)行橫向比較,填補(bǔ)了對張家口方言代詞研究的空白。陳偉的《河北懷來方言詞匯研究》以懷來方言詞匯為研究對象,將懷來方言詞匯和普通話詞匯進(jìn)行共時、歷時的比較,使人們對懷來方言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認(rèn)識。
許寶華曾指出:“田野調(diào)查深入了,獲得的方言材料多了,才會對方言現(xiàn)象和語言問題有更深的理解?!惫P者作為懷安人,本身就對懷安方言非常熟悉。利用便利條件,分別找了中年、青年、老年各十人進(jìn)行調(diào)查。依據(jù)《漢語方言詞語調(diào)查條目表》對方言詞語的歸類和排列方法,將懷安方言詞匯整理如下:
(1)天文。放虹(雨后出現(xiàn)彩虹);后天爺(月亮);爺爺(太陽)。
(2)地理。背陰撥(背陰地);背地旮旯(一般沒有人的地方,某一角落);陽婆婆(陽光照耀的地方);圪嶗嶗(角落,旮旯)。
(3)時令時間。大天白晌(大白天);冬景天(冬天);后晌(讀作“后hang”,下午);年時個兒(去年);前仍個(前天);前晌(讀作“前hang”,上午);晌窩(中午);爺兒落(傍晚);夜來個(昨天)。
(4)植物。圪針(植物上長著的刺);木根兒(蒲公英);豆節(jié)節(jié)(豆角);番瓜(南瓜);茴子白/疙瘩白(圓白菜);山藥(馬鈴薯);酸溜溜(沙棘粒);玉黍兒(玉米)。
(5)動物。嘣樹蟲蟲(啄木鳥);草雞(母雞);蛾蛾(蝴蝶);鴣鴣鳩(布谷鳥);犵貍(松鼠);蟈蟈尤(貓頭鷹);黑叫驢兒(蟋蟀);家巴子(麻雀);叫喳喳(蟈蟈);雀兒(鳥的總稱);水池泡兒(蜻蜓);喜切切(喜鵲);鞋板蟲(潮蟲);蚰蜒(蜈蚣)。
(6)房屋、物品。镚子/镚镚(硬幣);圪蛋蛋(較小的成球狀的物體);蓋窩(被褥);晾瓶(玻璃瓶);茅四(廁所);圪包包(用紙或布包起來之后形成的整體);圪臺臺(臺階);雀燈子/洋火(火柴);趿拉板兒(拖鞋);羊迷子(衣服上的口袋);胰子(香皂);窨子(地窖);搌布(洗鍋用的抹布);灶火/鍋頭(灶臺);土坷垃(土塊兒)。
(7)人物關(guān)系、稱謂。刺兒頭(不講理,不敢惹的人);大別子(丈夫的哥哥);大大(父親);大工(泥瓦匠);大師傅(廚師,做飯的人);大爺(對父親的哥哥的稱謂);大娘(對大爺妻子的稱謂);俄(我);二根兒(大人對老二或小孩兒的昵稱);nga孩(兒長輩對小輩的昵稱);gang gang/gie gie(哥哥);侉子(外地人,一般指口音不同的人);老漢(丈夫);老根兒(家中最小的孩子);老奶奶(婆婆);老爺爺(公公);捏孩兒(第三人稱,一般有同情的意味);捏hang(他家?!癶ang”用在代詞或動詞后邊,表示處所);你hang(你家);nga hang(我們家);nge(我);切人(客人)。
(8)身體相關(guān)。逼兜(耳光);背鍋子(駝背);奔漏(額頭);鬢拐節(jié)(鬢角);肚拔臍兒(肚臍眼);二股頸(脖子后面的部分);骨節(jié)節(jié)(關(guān)節(jié));圪獨(拳頭);圪扭子(胳膊肘);圪膝頭(膝蓋);圪肢肩/圪肢窩(腋窩);胡毝(cai)(胡須,胡子);節(jié)板子(腳丫子);麻生(身上的泥);迷毛(眉毛);彭生生(劉海);下殼子(下巴);燕兒窩(后脖頸);腰節(jié)股(腰);引素疙瘩(喉結(jié));咋頭兒(指頭)。
(9)衣服、穿戴。襖兒(上衣);布衫子(單長袖上衣);叉叉褲(小孩子們穿的開襠褲);坎肩子(馬甲)。
(10)飲食。冰疙瘩(冰塊兒,冰棍兒);粉圪蚪兒(玉米面做的涼粉);油沓沓(煎餅);油餅兒/油香(油條)。
(11)文化活動、風(fēng)俗習(xí)慣。藏人人(捉迷藏);串串話(朗朗上口,順口的話);地牛(陀螺);風(fēng)忽嚕兒(手里拿著玩的小風(fēng)車);熬年年(除夕守歲);不淶淶(過年房檐或門框上貼的花紙,各種顏色,風(fēng)一吹會抖動起來);不楞鼓(拔郎鼓)。
(12)動作行為。愛見(喜歡,喜愛);挨排(按一定順序安排);挨訓(xùn)/挨戳(被人訓(xùn),挨罵);挨砸(挨打);安墊(原本打算。例:我正~去找你,你就來了);安咐(囑咐);揞(①將藥面敷在傷口上。例:他往傷口上~了點兒消炎藥面兒;②將酒或其他食物一口喝或吃完。例:杯子里還剩最后一點兒酒,他端起來一口~了);熬磨(消磨,打發(fā),如~時間);懊厭(因心情不好而發(fā)脾氣);不拉(往平整理一理。例:床單的一角皺了,快去~展);不淶(抖動。例:抹布上全是塵土,拿到院子里~~);不撈(不停地動彈,同“不楞”,可以用于人);不捋乎(沒理會,沒注意);不咂(吧唧嘴,或者指慢慢品嘗某食物的味道);擺一擺(洗一洗);別開/繃開(裂開);抃(bian)(卷袖子或褲腿。例:把袖子~起來);賓服(發(fā)自內(nèi)心地佩服);茬乎(在乎。“茬”讀為擦);杵倒/多倒(跌倒);戳摞(收拾。例:把桌上的盤子~一下);瞅捏(仔細(xì)地看);打?qū)Γㄗ⒁馍眢w);待見(喜歡);旦(猜);叼忙/叼空(抽時間);倒侃(聊天);得摟(說出某事;抖動某物,以便把灰塵抖下去。例:千萬別把這件事~出去);等當(dāng)(比劃,打算,做好做某事的架勢。例:你也學(xué)著老師的樣子~一下這個動作);諦頓(慢慢地仔細(xì)考慮);丁頭(遇見,碰頭);定音(把事情確定下來);顛(出去玩耍,逛街。例:我去外邊~一會兒);跌皮/放賴(耍無賴);丟盹兒(打瞌睡);獨接(兩腿跳著往上,亂蹦亂跳。例:小侄子兩腿一~就上炕了);多/定(打。例:~你一個耳光);估摸(猜想,計算);箍住(圍上。例:用圍巾把頭~);骨攏(滾);圪諂/圪菜(撒嬌);圪蹴(蹲);圪利(撓癢癢肉);圪繞(繞來繞去);圪縮(縮小了);圪朽(干枯。例:被摘下來的花一會兒就~掉了);圪招(招惹。挑逗);圪眨(眨眼);圪鉆(鉆);圪皺(皺眉頭);擱爺(鬧意見,吵嘴或打架);擱轉(zhuǎn)(放到一邊去。例:吃過飯之后把剩下的菜~);夠(伸長手 把東西從上面拿下來);摑(guai)(打巴掌;磨刀。例:再不聽話小心~你一耳光);慣心(慣著,溺愛嬌縱);荷(拿。例:他從抽屜里~出一張紙來);忽擦(抹。例:衣服上不知從哪里~了一點油漬);忽拉(劃;畫。例:不會寫字的妹妹拿著筆在紙上瞎~);忽喃(慢慢咀嚼;自己低語);忽撇(忽悠,說假話哄人);忽瞻(眨眼睛);胡謅(胡亂編造);節(jié)記(惦記);結(jié)殼/結(jié)殼打蛋(口吃);呟(罵);扣/碰扣(打翻,灑出來。例:杯子的水~了);潰習(xí)(跪下);摱(扔,放。例:我把鑰匙~到哪去了);摸撈(摸;磨蹭。例:別在那兒~了,麻溜地);眊(看);拿轉(zhuǎn)(拿開,拿走);殺格(把剩下的食物吃光。例:還剩一口菜,你~了吧);拾跟(一起走,相伴而行。例:咱倆~著去學(xué)校吧);抬(藏);肖扮(學(xué)著,模仿);揎(推);輿(一邊一個人抬起來。例:跟我把這個柜子~到另一個屋子里);眼紅(羨慕,嫉妒);央計(勸說,安慰);繒(扎,捆綁。例:頭發(fā)散著不利索,~起來吧);張攬(開始去做。例:又快中午了,該~著做飯了);雜(摘。例:~豆角);tiu(讀一聲)(拎,提溜);tiu(讀四聲)倒(滑倒 );Ngai(愛)。
(13)形容詞。灞(涼,太冰。例:冰糕太~,不能給嬰兒吃);白不咋(沒事。例:——不小心踩到你了,沒事吧?——~?。?;白不堪堪/白不奈奈(調(diào)皮得令人無奈);白枯藍(lán)淡(顏色淺,不好看);板板的(扁的);漕(cao)了(衣服臟了);戳摸(膽子大,在陌生人面前也放得開。例:這孩子~,不認(rèn)生);刺撓(感覺癢癢,不舒服。例:頭發(fā)~,該洗了);瓷頭占腦(形容小孩子長得結(jié)實可愛,堅強(qiáng)不哭);刺毛搭散(不光滑順溜);叮嘰嘚啷(發(fā)出不舒服的雜音);二忽疑心/二忽打性(猶豫不決);摁得慌(隔得不舒服。例:這床不平,坐上去~);乏(累);翻陰陽(懂事理。例:這孩子~,不是那種糊涂蛋);費氣把力(費很大的勁);圪出麻先(不鮮,皺多,不平展);圪磣(不干凈;事做的令人心寒);圪森森(陰森森的);圪淹淹/圪溢溢(容器里的液體相當(dāng)?shù)臐M);疙瘩溜星(形容疙瘩太多);夠吱(夠嗆,乏了累了;人快不行了);寡氣/寡球氣(不行,不好,不怎么樣。同“寡”。例:這幾年外貿(mào)行業(yè)可是~,生意不好做?。?;干嘣嘣(形容人又干又瘦);機(jī)米(聰明伶俐);近邊(不遠(yuǎn));可喜(長得好,惹人喜愛);蘭貶(羞愧,丟人。例:能干出這事來,我都替你~);老艮艮(老,有韌勁而不脆);膀(腫);求粗(不高興,生氣。例:小李把對象惹~了,人家不搭理他了);求毛(吝嗇 );求迷性眼(愛答不理,傻樣兒);悄悄的(讓別人別出聲);切踏(可憐。例:小紅~的,從小就沒了母親);十笑(好笑);酸正(漂亮,人長得好看);索利(心靈手巧。例:這姑娘~,啥活兒都會干);甜(不夠咸,味道淡。例:菜有點~,再少放點鹽);焉心(過癮,滿足。例:玩了一次碰碰車,沒玩~,還想來一次);做的西(厲害,和別人不合。例:小趙~,一般沒事不要惹他)。
(14)方位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半欄桿子(中間);邊頭堰際(邊上,靠邊的地方);對把把(對面);浮頭(物體的表面,上頭);管心心(筆管的筆芯;物體的核心部位);囊頭(上頭,上面);表/別介(別,不要,表示禁止或勸阻);當(dāng)緊(馬上就);當(dāng)處兒 /當(dāng)中兒(中間);擱共(一共,總共);伙伙(一起,合伙);老刮的/緊的個(一直,不停的);一氣(一段時間,一陣子);照正(按正對著的方向);dong(放在動詞后面,表示……的時候);lao(放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完成);ge(放在動詞后面,表示動作將要發(fā)生)。
(15)數(shù)量詞。半圪截兒(半截);浮捎(一小部分);圪節(jié)節(jié)(一小節(jié));一掛車(一輛車)。
2.1.1 以“圪”字為前綴的方言詞
“圪”字放在動詞、名詞、形容詞、量詞及象聲詞構(gòu)成新詞。詞綴“圪”一般無實義,但放在動詞前有時有動作重復(fù)或繼續(xù)之意。如:“圪擺”的“擺”是“洗”的意思,整個詞是“洗一洗”的意思,“圪卷”是“卷起來”,“圪瞇”是“睡一小會兒”等?!佰佟弊鳛槊~、形容詞、量詞和象聲詞的前綴,起到表音襯字的功能,并且“圪”字后面多為重疊詞。如:圪臺臺、圪整整、圪包包、圪嚓嚓等。還有一部分構(gòu)成四字格的,如:圪出麻先、圪丟圪瘩等。
2.1.2 以“忽”字為前綴的方言詞
“忽”作為詞綴同樣無實意。用“忽”作詞頭的詞有動詞、形容詞及象聲詞,如:忽板、忽擦、忽顫、忽喘、忽通通、忽忽撩亂、忽幾打淹、忽喇板扇等。
2.1.3 以“兒”字為后綴的方言詞
兒化在懷安方言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構(gòu)詞形式。在名詞后面加“兒”構(gòu)成新名詞,新名詞通常是對原名詞含義的拓展或特定化,如:襖兒、瓜子兒、黑叫驢兒、老根兒、雀兒、水池泡兒、玉黍兒等。
2.1.4 以“個”字為后綴的方言詞
加在時間詞后面,跟“某日里”意思相近。如:今兒個、明兒個、年時個、前仍個、外天個,夜來個等。
疊音詞在懷安方言中是應(yīng)用極其廣泛的一種詞類。疊音詞能夠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人或物的狀態(tài),表達(dá)出喜愛或親切之感,如:板凳凳、小盆盆、熱乎乎等。(1)有的詞重疊之后,與原詞意義不同,如:?!E#ㄒ环N昆蟲)、票——票票(特指錢)等。(2)有的詞重疊之后,與原詞相比,詞義縮小了,專指原詞的某一類型,如:車——車車(體積較?。⒀邸垩郏▽V感】吡郏┑?。(3)有的詞語重疊后,詞性發(fā)生了變化,如:蓋——蓋蓋(名詞,蓋子)、漕(形容詞,臟)——漕漕(名詞,臟東西)等。
懷安方言中,一些古語詞的意義沒有發(fā)生變化而沿用至今,這樣的詞匯在懷安方言中可能有百十來個。由于條件限制,不能一一列舉和統(tǒng)計。如在古語中,“荷”是“拿,背”的意思,“甚”有“什么”的意思,懷安方言同樣保留了下來?!百e服”古語有“臣服”之意,而在懷安方言中意為“佩服”。“胮”讀作“pang”,意為腫大,是古義的保留。
合音詞是把兩個音節(jié)的詞合成一個音節(jié)的詞,分音詞反之。這樣的詞數(shù)量不多,但使用頻率較高。如合音詞:這個——宰、那個——外、黑老哇——烏鴉(“哇”是“烏鴉”的合稱)等;又如:擺——不淶、撥——不拉、畫——忽拉等。
作為土生土長的懷安人,利用便利條件搜集了大量懷安方言詞匯材料,并對其進(jìn)行了整理和解釋,并參考前人研究方言的思路和角度對懷安方言詞匯展開研究。但由于能力所限,分析和研究并不深入,有待于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中不斷深入和提高,為保留懷安特色文化作出貢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