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馮婉琳作品概述

      2019-11-13 15:02:56
      心潮詩詞評論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閨秀女詩人

      張 柳

      在藝術(shù)領(lǐng)域,女性的幻覺想象和形象想象能力,占著明顯的上風(fēng),因為女性富于情感,觀察細致并且注意細節(jié),感受敏銳,像我們所說的第六感覺,在許多女性身上都有體現(xiàn),所以在進行文學(xué)想象和藝術(shù)創(chuàng)造時,女性就更容易做到細膩和逼真。在文字語言能力方面,女性也有比男性更大的優(yōu)勢。女性天然擅長于文學(xué)藝術(shù),自然有了文學(xué)追求。中國傳統(tǒng)女性面對著生活的壓力,更具備著堅強的忍耐性和韌性,對文學(xué)的追求就更為渴望和迫切,左棻在《感離》詩里寫道:“何以訴辛苦,告情于文辭”。

      女性創(chuàng)作詩歌古已有之,其歷史可上溯至古代詩歌的源頭《詩經(jīng)》。

      山西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薈萃,古往今來,詩家輩出。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許多閨秀詩人,從漢代的班婕妤《團扇詩》,到唐朝的武則天《如意娘》,楊玉環(huán)《贈張云容舞》,元代的元好問的女兒(一說妹妹)元嚴到清代的馮婉琳,民國的關(guān)露,都以詩詞作品傳名于世。

      清代,是中國古典詩學(xué)的高峰時期,全國特別是江南涌現(xiàn)出大量的女性詩詞作者。據(jù)說,當(dāng)時可統(tǒng)計的歷代四千多閨秀詩人中,清代閨秀作者超過前代,數(shù)逾三千,閨秀詩歌總集類著述大量涌現(xiàn),對女性詩人及其創(chuàng)作的整理和研究更加系統(tǒng)精進,出現(xiàn)了《國朝秀正始集》《清代閨閣詩人征略》《擷芳集》《國朝圍秀詩柳絮集》等,其中惲珠所著《國朝閨秀正始集》最負盛名?!秶|秀正始集》共收錄淸初至道光間女詩人993家,詩歌作晶總計1736首。該書刊行于道光十一年辛卯(1831)。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清初到清末,山西陸續(xù)涌現(xiàn)出傅山、陳廷敬、祁寯藻、閻若璩、徐繼畬、常贊春、王軒等文化大家。到了晚清詩壇又出現(xiàn)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雁門女史馮婉琳。

      一、馮婉琳的身世

      馮婉琳(1848-1914),字佩蕓,號雁門女史,山西代州人。晚清同光年間閨秀詩人代表,她是后來名滿天下的畫家董壽平的祖母。她的《馌蕓室詩草》和《佩蕓日記》都很有名。馮婉琳生前未刊行自己的作品。詩集由后人收集整理刊行。

      中國古代的女詩人絕大多數(shù)系閨秀名媛,她們出身于名門望族或仕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與文化熏陶,出嫁前受父親、兄長影響較多。婚嫁時多嫁入門當(dāng)戶對的官宦或文化人家,婚后主要受丈夫的影響。馮婉琳的人生也大致遵循這樣的軌跡,因而父親、丈夫?qū)λ娜松a(chǎn)生重要影響。

      馮氏家族以詩書傳家,是晚清山西四大文化家族之一,曾以厚重的文名與剛正清廉、詩書傳家的家風(fēng)稱譽一時。婉琳之父馮習(xí)三在晚清頗有詩名,流傳有《聊自娛齋詩草》等著作。婉琳的堂叔馮志沂乃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與梅曾亮、張穆、董文渙、曾國藩等人交好,是當(dāng)時的“京都四才子”之一。馮婉琳出身重視文教的書禮世家,得家族文化熏染而學(xué)養(yǎng)深厚。

      婉琳少時曾受學(xué)洪洞王軒,同治二年(1863),馮婉琳16歲,與京都名士清翰林董文燦結(jié)為連理,董文燦喜好收藏金石,在詩文等方面造詣頗高。婉琳常與丈夫詩歌唱和,隨其外出宦游開闊了眼界,自光緒二年(1876)文燦去世婉琳從京城搬回洪洞杜戍居住,于1914年去世。身后由后人收集整理詩集《馌蕓室詩草》和日記《佩蕓日記》。

      因馮婉琳岀生稍晚(1848),因此她的作品并未列入惲珠所著的《國朝閨秀正始集》,然而婉琳實是《國朝闡秀正始集》的忠實讀者,其著《佩蕓日記》曾多次提及該書,從中可以看出馮婉琳對這部作品的重視與喜愛,同時詩集體現(xiàn)的才華興味、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張、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也對同為女性詩人的馮婉琳產(chǎn)生了影響。

      現(xiàn)存的資料中,光緒年的《代州志》、民國時的《洪洞縣志》《山西省圖書館普通線裝書目錄》《山西省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山西文獻總目提要》《歷代婦女著作考》《清季洪洞董氏日記六種》《山西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都提及了馮婉琳的《馌蕓室詩草》和《佩蕓日記》。

      由胡文楷所著的被稱為中國古代婦女文學(xué)研究的現(xiàn)代起點的《歷代婦女著作考》,作者“辨章學(xué)術(shù),考鏡源流”,對四千多位女性及其創(chuàng)作進行整理著錄,尤其肯定了清代女性文學(xué)之盛況,馮婉琳及其《馌蕓室詩草》也收入其中并獲高度評價。山西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李豫編訂的《洪洞董氏文化論文集》中也有涉及馮婉琳及其作品的論文。

      二、馮婉琳詩集《馌蕓室詩草》的主題和內(nèi)容

      馮婉琳存世的著作《馌蕓室詩草》收錄有其詩歌作品總計191首,創(chuàng)作時間大體為同治七年(1868)到光緒年間。詩集內(nèi)容廣泛,題材多樣,涉及面廣,詩集分為五、七言,涉及詠史、狀物、記事、行游、寫景、抒情等諸多方面,詳細記錄了女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與心路歷程,展示了女詩人的才華與家國情懷。詩風(fēng)清麗婉轉(zhuǎn),優(yōu)雅動人,有春花秋月之作,憶親思鄉(xiāng),也有反映社會現(xiàn)實、詠史讀書的作品。作品圍繞女詩人日常生活及其生活圈子展開,展示了晚清時期的社會風(fēng)貌和官宦家庭尤其是知識女性的生活狀態(tài)與心路歷程,顯示出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家學(xué)淵源,以及本人的膽識和眼界。婉約與閑愁、蒼勁與沉著、清剛與豪邁之氣兼?zhèn)洹?/p>

      (一)反映親情的作品

      1.思親主題

      這一類作品在詩集中所占比重較大,詩人的情感所指又可以具體分為對故鄉(xiāng)風(fēng)物、對母親、對姊妹的思念,以及對閨閣時光的眷戀等。

      如《月夜思親》:

      微風(fēng)動簾幕,皎月照中庭。竟夜不成寐,披衣且剔燈。鄉(xiāng)關(guān)別離久,昕夕念老親。膝下十馀載,形影未曾分。教誨殫親力,寒燠勞親神。一旦相睽違,能不悵苦辛。椿蔭悲凋謝,慈顏入夢頻。嗟予鮮兄弟,誰為侍昏晨。感此千里隔,無語獨沾巾。

      微風(fēng)簾幕,皎月中庭,竟夜不寐,披衣剔燈,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夜色中思念家鄉(xiāng)的母親。“椿蔭悲凋謝,慈顏入夢頻”,“椿蔭”的意思是父親的恩蔽。這里應(yīng)該是指父親去世,母親在家鄉(xiāng),家山路遠,誰人來陪伴她老人家。用清冷的夜色下的景物烘托出思念之情,如臨其境。

      思 親

      自別慈闈二載馀,云山極目渺愁予。

      不知眠食平安否,惆悵何人問起居。

      對母親起居的關(guān)懷掛念之心,字里行間洋溢著不能親奉慈親的無奈。

      憶 母

      翹首慈云意渺茫,傳箋何計慰高堂。

      不因此日想思苦,異地寧知歲月長。

      起句仰望,天際渺茫,佛之慈心廣大,猶如大云覆蓋世界眾生,二句無奈,只能給母親一封書信的關(guān)懷,三句轉(zhuǎn)折,不是今天想念老母,只是山高水長,日子那么漫長,心境之凄苦,了然詩中。

      偶 感

      閑云散空碧,淡月隱曲闌。微風(fēng)天宇靜,庭樹影團圞。歸期頻年阻,回首憶舊歡。迢迢關(guān)山隔,悠悠悵路漫。離鄉(xiāng)瞬七載,知否勉加餐。徘徊望去雁,遙盼尺書難。

      寄家書有感

      拈毫每欲報平安,心緒茫茫感百端。

      豈為久離增悵觸,懸知生計總艱難。

      幾回語復(fù)嫌箋短,半晌封遲耐漏殘。

      女大何曾能奉養(yǎng),空慚千里勸加餐。

      這幾首詩前面寫景清雅、散淡,而抒情則千回百轉(zhuǎn),惆悵婉轉(zhuǎn),情景交融,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動人之深。“離鄉(xiāng)瞬七載,知否勉加餐”,“不知眠食平安否,惆悵何人問起居”等,表達了對年邁母親的擔(dān)心和關(guān)切,對自己身為女兒的無奈之情。

      下面的作品則將思鄉(xiāng)的情感滲透在字里行間,如《月夜聞笛》:

      小院西風(fēng)冷,疏窗月上遲。

      一聲何處笛,吹起故鄉(xiāng)思。

      女詩人有著文學(xué)家稟性中的特殊敏銳的觸覺,小院西風(fēng)、疏窗月上,此景之下,一聲悠然飄至的笛曲,引起了思鄉(xiāng)之情。

      馌蕓室獨坐偶成

      欄桿十二日初斜,香篆回環(huán)暈碧紗。

      出谷新鶯時選樹,過墻粉蝶半尋花。

      詩因限韻吟難就,酒為消愁量倍加。

      堪笑年年隨薄宦,故園辜負好煙霞。

      鎮(zhèn)日掩關(guān)靜不嘩,庭榆破莢草痕斜。

      渴蜂鉆紙頻窺硯,倦蝶抱枝誤墜花。

      歸夢闌珊如中酒,春愁宛轉(zhuǎn)總思家。

      才疏亦識無佳詠,刻鵠未成敢浪夸。

      第一首七律,起句從傍晚時分的身邊景物寫起,閨中的欄桿十二,夕陽初斜,香篆回環(huán),環(huán)繞著碧紗窗;頷聯(lián)寫出谷新鶯,過墻粉蝶都有自己的追求;頸聯(lián)感嘆閨中的詩酒生涯,陪伴丈夫的官宦生活,缺少了自由和散淡;尾聯(lián)略帶一絲的無聊和無奈,讓人辜負了大好時光,于是獨坐偶成。

      第二首同樣是寫閨中的詩書生涯,蕩漾著絲絲孤獨和無奈。

      女詩人16歲遠嫁異鄉(xiāng),其后隨夫在洪洞、京城等地輾轉(zhuǎn)。雖然夫妻恩愛和睦,但與家鄉(xiāng)、親人千里相隔、眷眷情深仍讓她時刻記掛?;楹?,女詩人也曾歸省代州,但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大多數(shù)時間卻只得通過寄送書信、吟哦詩作來排遣。這些思鄉(xiāng)、思親之作,讓人讀得心情百轉(zhuǎn)千回。故鄉(xiāng)和親人遠在千里之外,女詩人無論醒著還是夢中都無限眷念。

      2.傷逝主題

      女詩人婚后,與丈夫之間的相處成為其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nèi)容。夫妻間興味相投、鶼鰈情深,過著“琴瑟和鳴十四年,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美滿愛情生活。

      秋夜寄許齋主人

      細雨斜風(fēng)葉滿林,小樓憑眺獨蕭森。

      愁懷此際憑誰語,一夜思君海樣深。

      家居共處時,文燦執(zhí)筆成詩,婉琳添香聯(lián)句,伉儷詩文往來不斷。文燦外出,婉琳寄詩情解相思,自覺“黃花應(yīng)比瘦”(《秋分日憶許齋主人》),其語其態(tài)與易安當(dāng)年無異。婦人思君,歷來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傳統(tǒng)題材之一,許多文人善于假借女子之口書寫其情,馮婉琳的思婦詩則以其手寫其心,滿含女性的溫柔情思卻無半點忸怩之態(tài)。

      文燦辭世,婉琳以淚洗面,室中景物歷歷,作為一個妻子,凄涼面對人生的那種悲痛,只有自己能夠感受到。悼亡詩也是中國古典詩詞里的一種傳統(tǒng)的文學(xué)題材,而馮婉琳的傷逝詩同樣情感真切,讓人痛斷肝腸。

      傷 懷

      哭損雙眸淚灑紅,百年已短更匆匆。

      凄涼風(fēng)雨孤燈夜,慟極猶疑是夢中。

      穗幃觸目斷人腸,從此音容兩渺茫。

      一盞清漿和淚奠,是誰酸苦要君嘗。

      琴瑟合鳴十四年,無端摧拆并頭蓮。

      可憐一別成千古,料得九原也慘然。

      彩鳳分飛慟命孤,幾翻欲絕又躊躇。

      親存未敢填溝壑,腸斷高堂慰藉書。

      背義偷生總為親,傷心終日淚盈巾。

      凄涼惟有孤燈伴,舉目誰憐薄命人。

      3.送別主題

      代州馮氏與洪洞董氏都是當(dāng)?shù)氐拿T望族,馮婉琳婚后生活較為安定,她孝敬尊長,與叔伯妯娌相處融洽,還教導(dǎo)侄兒侄女作詩、繪畫。在眾多的家庭關(guān)系中她與董文渙繼妻汪氏的關(guān)系較為密切(文燦繼子維城,系汪氏與董文渙所出),詩集日記均有體現(xiàn),而《送仲嫂之東都》《送玉卿嫂之秦州》《寄懷汪玉卿仲嫂》等幾首詩都系送別題材,展現(xiàn)了官宦家庭女性的日常生活片段。

      4.書齋主題

      馮婉琳詩文成就卓越,與其自幼讀書、終身不輟有關(guān)。她出身晉商書香之家,無須為衣食所累,故而有條件涉獵廣泛。她的書齋生活成為其女性世界中的重要部分。讀書練字、敲詩唱和、焚香撫琴、臨帖拓印等,也成為其詩作中的常見景象。

      閱讀詩書是馮婉琳書齋生活的重要部分。

      夜 坐

      乍覺寒威重,開窗玉屑霏。

      云濃雅陣亂,風(fēng)峭雁聲稀。

      文字翻來謗,詩書與俗違。

      故園翹首望,魂夢隔庭闈。

      秋日書感四首(選二)

      玉露金風(fēng)濕桂枝,簾前小立月明時。

      雁橫遙塞秋傳信,蛩語深宵冷早知。

      無計消愁惟命酒,有懷欲寫勉題詩。

      憑欄多少關(guān)心事,極目云山動遠思。

      新秋天氣乍陰晴,傍晚羅衣便覺輕。

      花徑風(fēng)高醒蝶夢,草根露冷聚蟲聲。

      奇書每欲焚膏讀,逸興偏因見月生。

      慚愧綠窗徒詠絮,幾回把卷感難平。

      兩首詩寫秋夜夜讀,有玉露金風(fēng)、蛩語深宵、新秋天氣、傍晚羅衣、花徑風(fēng)高、草根露冷,簾前小立,幾回把卷,奇書欲讀,讀罷難平。讓讀者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馮婉琳常在晚來時分“敲詩戲仿連珠體,習(xí)字時臨道德篇”,可以看到她常在書齋翻閱經(jīng)典詩文,這樣的閨中生活讓她樂此不疲。

      《馌蕓室詩草》記載了馮婉琳的書齋生活、讀書名目,有些詩作還表達了她的讀書心得。

      董文燦性情簡靜,工于小篆、石鼓,雅號收藏金石、古幣、碑版,并著有《古泉幣考》《山西金石碑目》《鐘鼎文字》《貨幣所藏錄》《山西碑錄》等書。馮婉琳與董文燦志趣相投、恩愛融洽,文燦每有收藏金石,常常交于婉琳拓印,二人“自笑閨中偏好事,裹榴試拓漢甑文”(《連雨驟寒口占》)。閑暇時光切磋詩文,弄弦撫琴互敬互愛,馮婉琳的閨閣生活充滿書卷氣息。書齋之外,紫榆濃蔭、湘簾微卷,環(huán)境清幽:深入書齋,“偶臨禊帖頻揩硯,欲試瑤琴靜藝香”(《蕓室晚坐》),“渴蜂鉆紙頻窺硯,倦蝶抱枝誤墜花”(《馌蕓室獨坐偶成》),如此寂靜悠然、安適從容的書齋生活不禁讓人向往。無論是揩硯臨帖的從容用筆,還是裹棉拓印之時的興味默契,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女詩人婚后書齋生活的閑適與滿足。

      作為一名知識女性,馮婉琳詩文唱和的對象并不僅僅是董文燦,詩集中《次許裔雨馀即景韻和杜石生作》《和琴舫詠雪二絕》《和琴舫中秋風(fēng)雨感懷作》等,都是她與友人詩文往來的佳作,展示了女詩人以詩會友的日常生活。

      (二)反映所處時代的社會和歷史

      馮婉琳是一名有思想、有見地的知識女性,她的詩歌作品不僅表達閨閣情懷,也經(jīng)常關(guān)注現(xiàn)實、反映社會生活,憂國憂民,描述了晚清社會的民生百態(tài),寄予了女詩人的思想看法,她還作詠史詩,兼具時代感,借古寓今,體現(xiàn)了她的歷史觀。

      馮婉琳《馌蕓室詩草》中以“詠史”為題的詩作共四首,部分詩作中的詩句也涉及了某些歷史事件或人物。四首詠史詩創(chuàng)作于同治十三年(1874),均為七律。詩作分別以秦始皇、漢高祖、晉武帝和唐太祖等人物入筆,表達了女詩人對史事、人物的思考。

      詠史四首

      其一 秦始皇

      銷兵拓宇暴為先,棄盡詩書劫火燃。

      海上仙舟終縹緲,泰山石碣任雕鐫。

      詎知軹道修降日,即是長城筑壘年。

      上蔡動名成底事,阿房一炬付荒煙。

      其二 漢高祖

      中原逐鹿起紛爭,先入咸陽帝業(yè)成。

      破敵席前憑借箸,時危俎上忍分羹。

      除殘幸有三章約,裂土虛存六國名。

      慷慨歌風(fēng)懷猛士,白登一困少韓彭。

      其三 晉武帝

      降蜀平吳威德宣,乾坤一定昧知賢。

      志荒鐵鎖銷兵后,禍伏羊車縱樂年。

      寧識兒頑非果報,居然婦劣也當(dāng)權(quán)。

      江山半壁今何在,荊棘銅駝事可憐。

      其四 唐太宗

      義旅長驅(qū)定洛陽,云霓為慰萬民望。

      千年禮樂尊周孔,一代刑書法禹湯。

      學(xué)士登瀛開畫本,老臣進鑒戒禽荒。

      始終恩禮全動舊,仁德訏謨邁漢皇。

      女詩人選角獨特,下筆客觀。例如,她寫秦始皇,首聯(lián)以“銷兵拓宇暴為先”起筆,尾聯(lián)以“阿房一炬付荒煙”做結(jié),中二聯(lián)歷數(shù)焚詩書、求仙人、登泰山、筑長城等史事,起承轉(zhuǎn)合清晰,筆力沉穩(wěn),只述未評而情感頓現(xiàn)。她寫漢高祖,稱贊他“破敵席前憑借箸,時危俎上忍分羹”,逐鹿中原、約法三章,歌風(fēng)慷慨、氣勢奪人,結(jié)尾一句“白登一困少韓彭”,讓人無限回味。

      馮婉琳創(chuàng)作這組詩歌時,晚清王朝正處在列強入侵、割地賠款的屈辱之中,女詩人選擇這些事件和人物入詩,意圖不言自明,懷古也寓今。

      (三)詠花詠物詩章。

      如故園老梅,春之杏花、梨花,夏之榴花、荷花,秋之海棠、菊花,冬之梅花、水仙及鳳仙、凌霄、晚香玉……或惹故園情思,或觸節(jié)令感嘆,將耳聞目見一一記在心頭,或贊揚、或諷刺,無不彰顯了女詩人對時序、物候的細膩感觸、獨特感知,詩風(fēng)清靈俊秀,意境超逸。這些動物、植物與某些特定的事物,無不寄托著女詩人細膩、特別的情思與情感,是由女性視角看待世界的重要部分。

      (四)紀游閑適主題

      馮婉琳自幼喜愛讀書,涉獵廣博而思想深入,早年隨父宦游、婚后隨夫在京城等地方生活,經(jīng)歷令其閱歷深廣?!恶@蕓室詩草》收錄了《尺五天》《游二雁口占》《山樓晚眺》《擬游仙詩》等多首寫景紀游詩,以或?qū)憣?、或夢境的方式描述了作者眼中所見心中所悟的山川風(fēng)物、世情風(fēng)光。《尺五天》以夢中所見入筆,描寫夢境,頗有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的筆法,“道遙一枕等游仙”等詩句,又讓人聯(lián)想到古代的游仙詩。還有展現(xiàn)女詩人的閑適與詩情的詩句:“風(fēng)日正清美,行行櫓聲柔”“夕陽忽西下,返棹白蘋洲”等,描繪出一派日光水色、扁舟蕩漾的美景,一來一去之間,充滿了清新閑趣之美,令人艷羨,無怪女詩人發(fā)出“江湖惟夢到,此境足夷猶”之感?!拔魃郊娫谘郏n翠有無中”“年來厭城市,欲去更遲留”等詩句,更是遠離塵世,充滿了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馌蕓室詩草》內(nèi)容豐富,題材廣泛,僅憑一文難以盡述。只舉以上就足以看出馮婉琳的學(xué)識淵博,才比易安。

      三、馮婉琳詩集《馌蕓室詩草》的價值

      首先,《馌蕓室詩草》是一部詩歌作品集,詩集描述了晚清官宦家庭知識女性的思想生活狀態(tài),展示了一幅晚清社會官宦家族的生活畫卷。她的詩歌作品,題材廣泛,寫情繪景清秀細膩,抒發(fā)個人感情凄婉深情,涉及歷史題材底蘊深厚,深沉剛勁。從藝術(shù)技巧上看,格律嚴格、語言凝練、章法嚴密、感情深沉,具有高超的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她的身世,與李清照有相似之處,她的作品與清代閨秀詩人吳藻、徐燦、顧太清等相比,毫不遜色。她是清代三晉詩壇的優(yōu)秀閨秀詩人。

      其次,馮婉琳和古代所有的女性作者一樣,其作詩不求功名利祿,只是真情與性情的自然流露,與封建社會文人希望通過讀書入仕、聞達天下不同,因而她的詩作可稱為性靈之作。女詩人寫自己、寫生活、寫親情、寫社會,同時又沒有功利之心,秉筆而作,持心而為。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真實生動的閨秀女性所生活的世界。

      山西古代女性詩詞作者與江南女性詩詞作者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差距,這其中有許多原因。一是新文化運動后,近代文學(xué)史、當(dāng)代文學(xué)史中,詩詞的發(fā)展基本不被寫入;二是本地文化界不夠重視,收集史料不全面,宣傳不到位。近代女性詩詞史的研究者大都是江南人,天時地利,收集資料容易的多。而山西歷來對此不予重視,以致好多女性作者的作品散入民間,湮沒于世。當(dāng)前,恰逢詩詞發(fā)展進入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我們欣喜的看到,這幾年已有山西的文化學(xué)者,開始關(guān)注到馮婉琳的作品。我們作為女性,山西杏花詩社又是女性傳統(tǒng)詩詞組織,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將這些散落在歷史角落的明珠挖掘整理,“追尋與發(fā)現(xiàn)”,讓她們在詩詞發(fā)展青史上留名,這是我們這代人應(yīng)該做的,也是必須做的,這是我們的責(zé)任和使命。

      猜你喜歡
      閨秀女詩人
      力補石室金匱閨襜之遺亡
      ——論《歷代閨秀詞話》的價值
      著名女詩人胡茗茗
      鴨綠江(2020年26期)2020-10-22 09:18:52
      《閨秀》
      青年生活(2020年31期)2020-10-14 09:07:08
      著名女詩人 池凌云
      鴨綠江(2020年23期)2020-10-13 13:29:06
      中國優(yōu)秀女詩人作品選讀
      海峽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 00:50:38
      黃花閨秀,蕙質(zhì)蘭心——茶人曹錦旺說黃花茶
      女詩人梅爾詩集《十二背后》三人談
      從他選到自選
      ——論清人清代閨秀詩歌選本的嬗變與價值
      如何做一位活在詩里梅邊的現(xiàn)代閨秀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34
      于情于詩,曰俊曰麗——青年女詩人徐俊麗和她的無題詩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18
      泰兴市| 阳曲县| 茶陵县| 铜陵市| 正定县| 荣昌县| 长阳| 德阳市| 根河市| 栾城县| 峨边| 凤庆县| 宿松县| 博湖县| 老河口市| 广水市| 泸定县| 玉溪市| 丹江口市| 剑川县| 家居| 黄山市| 江口县| 大名县| 搜索| 自治县| 周至县| 湘潭县| 济阳县| 蚌埠市| 呼和浩特市| 抚顺县| 昌黎县| 瓮安县| 颍上县| 界首市| 玉门市| 廊坊市| 舟山市| 镇赉县| 三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