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曾清點過,但家里囤有上萬冊書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我曾被初次上門的人和快遞員質問:“你是開書店的嗎?”自然不是,我不過是書的囤積狂而已。當然,我還囤了不少灰塵。
作為書的囤積狂,我時常收獲兩種體驗:第一種是驕傲,瞧瞧,書都從地板堆到天花板了,不必別人來夸,自己都覺得自己博學。第二種是恐慌,一方面因為來不及讀,另一方面聽說家中書多會導致甲醛上升,而且地板會有一定的承重力。最近樓下裝修,我的“塌陷”的憂慮值與健康憂慮值一起上升。
擔憂歸擔憂,我還在繼續(xù)囤書,此間我有一種犬儒主義的思想及強迫癥:“知道讀不完,又搞得家里臟且亂,何必呢?”因為囤會給人提供一種非理性的快感,以為擁有了什么東西,填補了什么空虛。
有時,我還找到個理由:“書在身邊,到底方便,想看時可隨時取。”我聽說那種想看的時刻異常珍貴,哪能浪費在找書這種破事上??蔁o數經驗證明,想讀某本書時,我已經不曉得它散落在哪個角落、旮旯或夾層了。自然不能再買一本,最便捷之法是下載電子版(如果有)或到圖書館(如果有)借。有時我偏不信邪,翻搗起一個個書堆,被砸腳是常事,往往忙了一天,東搬西挪,還是找不到那本書。很多書,買了之后,隔個三四年我們才會再“碰面”,但依舊不影響我繼續(xù)囤。
頗為偶然的,因一種外力,我與流行多年的斷舍離之說產生親緣感,之前我都覺得那是說著玩的。近來,本地圖書館與商業(yè)大鱷聯(lián)合推出一項服務:讀者可在網上選書,下單五本新書,快遞到家,最長借閱一個半月后,還給圖書館便可,這期間不產生任何費用。老實說,我收到第一個包裹時,那感覺真不錯,雖然一個半月后,我只讀了其中一本。原本從圖書館借的12本書就來不及讀了,原本家里上萬冊書就來不及讀了,如今又添上這五本。不過,我發(fā)現囤書的欲望降低了,至少不想買那五本新書了。
我突然意識到,其實最想滿足的不過是購買欲而已,因為整個過程最“迷人”之處在于免費收包裹、拆包裹。免費滿足了購買欲,原本的購買欲、囤積欲就降低了。
更進一步,我覺得囤書這種事情比較無所謂了。最起碼,讀過的書有好的,有不好的,不好的書為什么還要占地方?因而,我裝了近期熱門的一款二手書應用程序,到目前為止,共賣了50冊書,賺了四百多元。真不錯呀,我心想,賣這些不要的垃圾,還能賺點小錢呢!好像這些“垃圾”原本不是自己花錢買來的似的。與此同時,我有了種清爽的感覺,原來不必具備多高的家政能力,就能得到這種清爽感。
囤與不囤都能得到快感。書在讀之外似乎有了另一種價值。當然,我尚未仔細想過,以后如果沒有那項服務,也沒有收書應用程序了,情況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