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聰 華北理工大學 河北唐山 063210
肝臟是機體貯存鐵量最豐富的器官,鐵過量會導致活性氧增加,細胞氧化應激,造成細胞凋亡【1】。鐵蛋白作為鐵的主要儲存方式,若肝臟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病變,肝臟對血清鐵蛋白的清除不夠徹底,就會加重肝臟鐵聚積,從而引發(fā)炎癥,肝細胞壞死,導致肝細胞癌的產生和發(fā)展。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機體的許多疾病如脂質代謝紊亂、肝臟疾病、糖尿病均與鐵過載有關,目前針對血清鐵蛋白的研究初步有了進程,現就血清鐵蛋白在肝臟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研究作一綜述?!?】
血清鐵蛋白(Serum ferritin)是鐵主要存儲形式,SF相對分子質量約450 000 kDa, 血清鐵蛋白含鐵量為20%左右。鐵蛋白是一種籠狀蛋白,蛋白質外殼由24個亞基組成。由在心臟組織中含量豐富的重亞基(H)和主要存在于肝臟組織中的輕亞基(L)按兩種不同比例組成。兩種亞基的比例受組織類型和炎癥水平的影響,是變化的。正常個體的血清鐵蛋白主要由L亞基構成。【3】
鐵蛋白可以由不同細胞分泌釋放,如巨噬細胞,肝細胞,可以對鐵攝入并儲存,機體鐵缺如或過載與疾病密切相關【4】。當其水平升高時則可提示肝臟疾病、反復輸血、炎性反應或腫瘤等因素影響,當血清鐵蛋白水平下降時則可懷疑為缺鐵性貧血, 血清鐵蛋白水平的檢測可以為許多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5】。
為了進一步分析不同程度肝臟疾病的血清鐵蛋白變化,廣西桂東人民醫(yī)院對收治的不同類型的肝臟疾病患者196例進行了研究和統(tǒng)計學分析【6】。研究發(fā)現:肝病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的健康人類群許多,并且在這幾種肝病患者中,由低到高依次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統(tǒng)計學差異顯著, 在不同肝臟疾病中,最后一組患者SF水平最高,SF水平與ALT、AST水平呈正比,和與之相關的研究結果符合【7】 【8】。
近年來多項研究顯示,血清鐵蛋白水平升高可見于多種惡性腫瘤如肝癌、血清鐵蛋白在原發(fā)性肝癌患者中水平顯著升高,尤其是在甲胎蛋白陰性患者中更具臨床意義【9】。另有研究認為,肝癌頻發(fā)的原因與過量的鐵對DNA的自由基損傷有關【10】。血清鐵蛋白的敏感性高于AFP90%以上【11】。與此同時曹寒沁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鐵蛋白水平的檢測后發(fā)現,患者血清鐵蛋白水平明顯升高,對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預后判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認為血清鐵蛋白水平可作為肝臟受損的重要參考指標【12】。
當機體出現疾病時,血清鐵蛋白可隨之發(fā)生不同的改變。鐵蛋白在細胞內鐵的儲存方式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已然成為重點的研究方向。
大量研究表明,人血清鐵蛋白含量的增減與機體某些疾病相關,特別是發(fā)現利用大腸桿菌重建的磁性人鐵蛋白具有識別腫瘤使其可以檢測到的特性,鐵蛋白可以做為理想的納米載體【13】。在構建腫瘤實時監(jiān)測與輸送藥物具有重大意義。血清鐵蛋白越低,揭示腫瘤患者遠期預后良好,其醫(yī)治后效果越顯著,說明療效越好【14】。此外,鐵蛋白在缺鐵性貧血的臨床鑒別、納米生物材料平臺【15】和納米材料的生物呈遞【16】等方面也及其重要,血清鐵蛋白對肝臟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前景廣闊,通過少調或下調機體血清鐵蛋白對缺鐵性貧血和肝臟疾病的治療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