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道君
1
我有個朋友,他的口頭禪是:“周末來我家吃飯啦!”
他很會做菜,一個人就能做一桌子吃的,大多是紅燒肉、油燜蝦、土豆絲、清蒸魚這些家常菜。
雖然家常,但也比外賣好吃,因為每次他都會去市場挑最新鮮的食材。
每當他在廚房忙碌時,我們總會假裝想去搭把手,但基本上都被趕出來。
“你們行行好,別給我添亂行不?”
“我們是想去幫你的,是你自己不要的?。 ?/p>
這樣演一番,我們吃的時候會心安理得一點。
每次狼吞虎咽的我們和克制的他總是對比鮮明,每道菜他就夾幾口,然后就跟我們聊天。
可我們常會忘記,他有時周末都在加班,卻放下工作就為給朋友做頓飯,吹吹牛。
汪曾祺說:“愿意做菜給別人吃的人是比較不自私的?!?/p>
因為很多時候,做飯費時又麻煩,如果不是有執(zhí)著的情誼,誰愿意處理繁瑣的食材,忍受油煙的熏染,搞得一身疲憊呢?
愛做飯的人,往往不自私,他們懂得溫柔對待一飯一蔬,懂得如何付出愛,懂得怎么把生活過出光芒。
2
我一直想吃一碗管家的面。
管家真名叫程熙,原本是設(shè)計師,但卻莫名其妙地被當成廚師,只因他能做出一碗連蔡瀾都拍手稱道的手工面,不靠廣告就成網(wǎng)紅。
這一切只是機緣巧合,源于他的情義與不自私。
最初,他只是想做一碗手工鴨蛋面,慰藉自己而已。
但沒想到,卻勾起了無數(shù)人的回憶:
“請你多做一些吧,我爸媽很想念老上海的味道?!?/p>
再之后,管家每次做面時都會多做一些,慢慢地,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辛苦,可也收獲許多粉絲的熱愛,甚至到了“一面難求”的程度。
也有投資找上門,他一口回絕:做面是我自己的一個興趣,不是商業(yè),也不為賺錢。
程熙常常要解釋:“我不是開面店的”,甚至要在門口掛個牌子:“不是面店”。
管家只是想用一碗面,慰藉城市里思鄉(xiāng)的人們,他的面里不止只有味道,還有情義。
他的院子里都是朋友歡聚,吃喝玩樂。
人多時,人們甚至會從自己家里搬來凳子,就為了吃頓飯。
有一回,一個粉絲說:“家父生日將近,也算半個饕客且喜愛面食,我受限無法趕至他身邊慶祝,若有機會明后日讓家父拜訪管家的院子,可否一嘗管家的手藝?”
管家說:“請你父親來,我為他做一碗生日面?!?/p>
愛做飯的人,就像隱世大俠,在江湖中開著一間酒旗飛揚的小店。
過往的俠客,來此打尖,聊開了,一碗酒肉換一生情義。
正如《食神》里周星馳吃的那碗叉燒飯,簡簡單單,因為情義,成為他心目中吃過的最好的美食。
美食何須山珍海味,只要有情義,就是人間至味。
3
現(xiàn)代家庭常見的一幕是:妻子在廚房里手忙腳亂,丈夫在沙發(fā)上坐享其成,倘若菜色不合胃口,還要指指點點,儼然嘗遍百味的美食家。
黃磊不是這樣,他覺得為家人做頓飯,能讓自己和愛的人吃得飽穿得暖,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妻子孫莉不善做飯,黃磊為了能讓家人吃上好飯好菜,也為了不讓妻子勞累。溫柔的他就擔起大梁,兜起圍裙,掌勺顛鍋,不時絮絮叨叨:“這糖醋排骨要是加冷水,這個肉就變得很緊,就不爛了……”
在有些觀念中,家庭“煮夫”不太值得稱道。
可黃磊并沒因此沒面子,穿梭在廚房的煙火里,反而越顯他的溫柔與魅力。
那是一種對生活的溫柔,對家庭的溫柔,甚至,對觀眾的溫柔。
在某一期綜藝里,戚薇做客點了一道熏魚。
黃磊親自下廚,煎炸翻炒腌制,當他把熏魚夾到盤子里時,戚薇一嘗,就哭了起來。
因為她外公生前總愛給她做熏魚,自外公去世后便再沒吃過熏魚。如今黃磊做的熏魚,讓她想起了外公。
做飯是一個需要耐心、細心的過程,甚至還要傾注情感。
愛做飯的人,也必定是溫柔的人。
張曼玉說過:“到了我這個年齡,最喜歡的是一個煮得一手好菜的男人?!?/p>
男人的責任,是既能穿梭在槍林彈雨中,也能徘徊于人間煙火里。
愛做飯的他,扛住了外面的狂風暴雨,回身就用溫柔盈滿家里的角落。
畢竟有愛的廚房,才是生活。
4
有一次,荷西的老板聽聞三毛廚藝了得,要來他家指名吃“筍片炒冬菇”,但家里沒有筍片,荷西著急地跟三毛說這事。
“大老板要我做菜?不干不干,請上司吃飯未免太沒骨氣,我這個人啊,還談些氣節(jié)?!?/p>
三毛正要宣揚人的骨氣,轉(zhuǎn)頭看到荷西可憐兮兮的表情,馬上改口溫柔地說:“好,明天晚上請他們夫婦來吃飯,沒問題,筍會長出來的?!?/p>
荷西婚后第一次如情人般地望著她,不巧三毛那天辮子飛散,狀如女鬼。
次日晚上,三毛特意穿上長裙,布置了桌子,最后這頓飯吃得賓主盡歡。
荷西高興地問道:“這個‘筍片炒冬菇’真好吃,你哪里弄來的筍?”
三毛哈哈大笑:“哦,你是說小黃瓜炒冬菇嗎?”
“什么,你,你,你騙了我不算,還敢去騙老板?!?/p>
“我沒有騙他,他自己說這是他一生吃到最好的一次嫩筍片炒冬菇?!?/p>
荷西將她抱起來,大叫:“萬歲,萬歲,你是那只七十二變的猴子,叫什么,什么……”
三毛拍了一下他的頭:“齊天大圣孫悟空,這次不要忘了?!?/p>
所謂愛,就如三毛所說:“如果愛情不落到洗衣、做飯、數(shù)錢、帶孩子這些零散的小事上,是不容易長久的?!?/p>
有些愛,如煙火,剎那間燃盡所有;有些愛,是一碗人間煙火,是有人問你粥可溫。
作家張曉風說過一段話,大意是:
一個女人熬到金婚,會燒五萬四千多頓飯。她把廚房用火供成了廟宇,她自己是祭司,比任何僧侶都虔誠,一日三舉,寒暑不斷,那里面一定有些什么執(zhí)著,一定有些什么令人落淚的溫柔。
那里面如果不是愛的話,還能是什么呢?如果那個做了五萬四千多頓飯的女人不懂愛,那誰還懂愛呢?
這個世界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有了愛,美食才真正能稱之為疲憊生活里的溫柔夢想。
人這輩子會遇到許多陪你吃飯的人,但很難遇到愿意為你做飯的人。
他(她)們在廚房里忙碌,日復(fù)一日的油煙讓皮膚老化,雙手粗糙,只為把你空虛的胃伺候好,讓你感受這人間煙火里的溫暖。
廚房應(yīng)是家里最溫暖的地方,有了我們的理解與關(guān)心,才讓做飯的他(她),不至于跟鍋碗瓢盆一樣孤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