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厚新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深入踐行依法治國,增強公民的法治意識。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正處于思想意識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倘若教師能立足道德與法治該學科的課程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不僅可以使其掌握有價值的知識內容,還可以增強其法治意識,為其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意識素養(yǎng)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初中生;道德意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策
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盡管我國對學生的法治教育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不盡如人意。在這樣的情況下,道德與法治課程應當發(fā)揮其法治教育主陣地的作用,由教師結合法治內容,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有價值的法治知識,并在知識、技能、情感等發(fā)展的過程中,獲得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發(fā)展。那么,我們究竟要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呢?
一、豐富教學內容
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為提升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對其進行法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而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法治教育的主陣地,豐富的教學內容是有效實施法治教育的基礎。對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嘗試利用教材內容和校本課程豐富法治教學內容。
1.挖掘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資源
教材是教師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載體??v觀我們所使用的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其在八年級下冊對法治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而且,新改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如“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學會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如知情權、監(jiān)督權等”。這些內容的增加,可以拉近學生與法治知識的距離,使其感受到法治知識的生活價值。除此之外,新版教材還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之后,搭配了相應的生活案例或探究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在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歷的過程中,結合所學習的內容對這些案例、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在知識應用中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新版教材中的這些內容為我們實施法治教育提供了現(xiàn)實的依據。對此,我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往往會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法治因素,并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利用多種方式將這些法治內容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其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法治意識素養(yǎng)。
在運用教材內容組織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盡管教材中收錄了法治內容,但其數量是有限的。此時,則需要補充材料,引導學生在大量的法治案例的分析下,對法治產生感性的認知,由此在大量感性經驗的積累下,實現(xiàn)理性認知。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我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往往會利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初中版)》中的法治案例作為補充,引導學生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法治意識。
2.利用教本課程中的法治教育資源
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對學生所進行的法治教育,其成效是有限的。尤其在有限的教材內容的限制下,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往往令人擔憂。對此,學校應當打破課程的限制,利用校園、本地的教育資源,建立法治教育校本課程,以此在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資源的同時,使學生在感知豐富多彩的內容的過程中真正地獲得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發(fā)展。比如,學??梢园l(fā)揮其自身的教育作用,利用法治知識講座、法治知識競賽等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自主感知法治知識的魅力。再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向學生講述“公交車上的讓座”故事,使學生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獲得有效成長;引導學生表演“毒品害我”舞臺劇,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感知到毒品的危害。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明確指出,在法治教育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和法治意識的發(fā)展實際,科學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體驗、實踐等互動參與中,自主感知、自主理解,在知行結合的過程中獲得法治知識,實現(xiàn)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發(fā)展?;诖?,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利用以下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
1.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是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的主場所。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以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方式,在應用講授法的過程中,輔助其他方法,以此豐富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其在自主性的發(fā)揮下獲得有效發(fā)展。
(1)體驗式教學
親身體驗對初中生養(yǎng)成法治意識素養(yǎng)有積極的影響。對此,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教學所需,運用體驗式教學法,為學生設計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真實感受,從而使其將知識轉化為認知、情感,促進其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以“拒絕身邊的不良誘惑”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利用多媒體向其直觀地展現(xiàn)一些初中生沒有堅守底線,在外界的誘惑下做出違法行為,且受到法律制裁的新聞。在這樣直觀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學生不僅會被新聞內容所吸引,還可以在違法結局的反思下,產生共鳴,自主地樹立起法治意識。為了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我在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之后,會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自主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學生可以創(chuàng)設“網絡誘惑”這一情境,在情境中分別扮演沉迷于網絡的中學生、網吧老板、超市售貨員、警察等角色。學生因為經受不住網吧老板的勸說,走進了網吧,在一次次網上沖浪的過程中花完零花錢。網吧老板逼迫學生付款,在被逼無奈下,學生半夜到一家超市偷錢,正好被售貨員抓住,送到公安局。在這樣的情境體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感知到沉迷于網絡的危害,而扮演警察的學生則要借助所學的知識對該學生進行勸解。如此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拒絕身邊的不良誘惑”有一個更深刻的感知,感受到法律的權威,還可以在應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
(2)探究性教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對此,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利用探究性教學法,引導學生立足學習內容,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其進行反思,以此在反思過程中增強對法律的認知。
以“公民基本義務”該內容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這樣應用探究性教學法:首先,我立足教學所需,借助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地播放了某某受賄的內容。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思考:某某被處以刑法懲罰的原因是什么?為了有效地解決該問題,我鼓勵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在小組中要利用多種方式,如書籍、網絡等搜集與案例相關的資料。在搜集大量的信息后,學生需要對其進行分析、整理,建立條例清晰的說明。之后,我則鼓勵每一小組選擇一名代表將本組的說明展現(xiàn)出來。在學生展現(xiàn)說明的過程中,我會立足某些內容進行點評。在這樣的探究性教學活動參與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參與課堂的機會,還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為其法治意識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外實踐活動
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素養(yǎng),單單發(fā)揮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作用是不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盡管能獲得大量的理論知識,但是沒有實踐,這些知識僅僅是一紙空談。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睂Υ?,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打破課堂教學的限制,結合教學所需,開展一些符合學生發(fā)展實際的實踐活動,以此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增強法治感悟,掌握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方法,在學以致用中踐行法律行為。比如,我會利用周末時間,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積極地參與到“志愿協(xié)警”活動之中。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協(xié)警的日常工作進行細致的觀察,學習相關的協(xié)警知識等,并親身體驗協(xié)警的日常工作。以此在換位的情況下,親身體會到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并站在法律的角度上對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進行思考、分析,以此增強其法治意識。
3.法治教育結合德育
法治教育活動的開展并不是在單純地講授法律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法治意識才是重中之重,而法治意識的樹立往往需要以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作支撐。對此,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發(fā)揮該學科的德育功能,在引導學生感知、理解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將德育滲透其中,尤其向學生講述與傳統(tǒng)道德有關的內容,以此以良好的道德意識來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以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來約束學生的行為,進而為其法治意識的增強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針對所講授的內容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自覺紀律教育等,使學生在大量的道德內容的引導下,意識到破壞國家統(tǒng)一、危害集體利益、違法亂紀等行為的危害,以此在良好道德的驅使下,對自身的思想意識、行為活動等進行約束,從而在意識轉化為行為的過程中使其真正獲得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總之,在法治國家的大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該課程應當發(fā)揮其本質作用,由教師從教材、生活中選取與法律有關的內容,使學生在大量的理論知識引導下,自主感知、理解法治知識的內涵;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深化法治認知,在課外實踐活動參與中,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實現(xiàn)意識向行為的轉變,進而促進其法治意識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汝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法治意識的培育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8.
[2]馮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對學生法治意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6.
[3]馮凡琪.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的策略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