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其萃
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中國古俗中,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天官節(jié))﹑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地官節(jié))﹑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jié)(水官節(jié)),是為道教“三元”之說。
在泉州,元宵節(jié)素有“上元小年兜”之稱(“年兜”為閩南語之于春節(jié)的稱呼),大體興于唐宋時期,是緊跟在初九拜天公之后的又一個節(jié)日高潮,作為閩南風俗民情的集中展現(xiàn),深根民間、世代相傳、影響廣泛!閩南地區(qū)家喻戶曉的陳三五娘的愛情故事就緣起于元宵之夜睇燈時的邂逅。
“鬧元宵”恐怕是泉州人一年之中最熱鬧的節(jié)日了,鬧元宵的習俗直至今日仍深植人們的生活習慣之中。對于泉州人來說,只有鬧過了元宵,吃了元宵丸,才算是完完整整地過了年?,F(xiàn)今,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逐漸消退,泉州人的元宵節(jié)卻依然精彩——吃元宵、賞花燈、看大戲、踩街……,舉城同慶,共享歡樂!
泉州人“鬧元宵”的重頭戲必屬燈會了。泉州燈俗自唐初建城后即由中原傳入,乃至南宋,燈燭之盛,聞名全國,明代時連杭州點燈,也要請泉州燈匠精制。新中國成立后,泉州花燈制作技術(shù)不斷革新,品種繁多、造型新穎、巧奪天工,為海內(nèi)外所共賞。泉州的花燈有刻紙料絲燈、錫雕宮燈、彩扎燈等種類,集繪畫、書法、刀刻、糊裱、彩扎、錫雕等于一身,以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紛繁奪目的色彩和五彩斑斕的燈光烘托傳統(tǒng)元宵佳節(jié)的熱鬧喜慶氣氛。置身元宵夜的刺桐城,市區(qū)萬燈齊掛,長街一望如星宿,開元寺、威遠樓、文廟等主要展示地燈光燦爛,中山街等街道走廊亦是各式琳瑯,你會感受到“舉城同慶”的歡樂。
元宵花燈還有其特殊寓意,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在閩南、臺灣和粵東方言中,“燈”與“丁”諧音,人們據(jù)此認為元宵花燈有象征子嗣繁衍、人丁興旺的吉祥意義。因此,元宵節(jié)掛燈、送燈、婦女觀燈等,都具有祈求生子,尤指生男孩的寓意。在臺灣往昔元宵節(jié),婦女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意指鉆到花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兒時記憶里,這個晚上還有一件頗富浪漫氣息的趣事不能不做,那就是“游燈”,即點上一盞燈籠,走街串巷。這種燈籠在閩南話中叫“嫩餅燈”,燈籠有紅、黃、綠、粉、橙等顏色,上面繪有簡易的花草蟲魚等圖案,點著時通過紙透出光來,朦朦朧朧,搖曳著,煞是美麗、令人陶醉!燈籠平時是折疊成扁平的,用時在中間的一塊小鐵片上固定住一盞小蠟燭,即使有風也不會將蠟燭吹滅。點燃后緩緩提起,用一根棍子鉤住上面的鐵絲,便可以提著它到處走了。當全城的人們都點燃了燈籠,大花燈與小燈籠交相輝映,整個城市成了一個光明的城市、熱鬧的城市、絢爛的城市!
而將元宵節(jié)熱鬧氣氛推向高潮的就是“踩街”了,據(jù)說這是由最早的“迎神賽會”演變而來,迎神賽會于元宵節(jié)當天或過后數(shù)日舉行。明《閩書》載:“泉中上元后數(shù)日,大賽神像,裝扮故事,盛飾珠寶,鐘鼓震天,一國若狂”;明萬歷《泉州府志》載:“上元內(nèi)外,……裝飾神像,窮極珍貝,閱游衢路”;清《溫陵歲時記》載:“上元前后夜間,好事者或摘某詩句、某傳奇,飾稚小兒童,裝扮故事,導以火把鼓吹,爆竹盈耳,游行市上,謂之裝人”。解放后,泉州市文化部門把迎神賽會中的化裝游行,改造利用為“文藝踏街”。
相沿成俗,現(xiàn)在的泉州元宵文藝踏街仍保留了閩南地區(qū)主要民俗傳統(tǒng)的藝術(shù)形式,有陣頭、花燈、彩車、閣車、紙塑巨像、旗鑼鼓槍等陣勢和貢球舞(彩球舞)、拍胸舞、錢鼓舞、大鼓吹、籠吹、龍虎斗、弦管、南音、十音、五音、舞獅、弄龍、裝(妝)人、火鼎公火鼎婆、南少林武術(shù)等文藝表演節(jié)目。
既然說起了泉州人的元宵節(jié),就不得不提一提堪稱“八閩第一奇”的“炸佛”了。在泉州永春達埔一帶,元宵節(jié)素有“炸佛”習俗,據(jù)考自明代始,已傳數(shù)百年?!罢ǚ稹睆拿磕贽r(nóng)歷的正月十一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在元宵節(jié)當晚達到高潮。前面四天“炸佛”只有一輪,元宵節(jié)當晚有兩輪,是為“巡游”和“炸佛”。
“炸佛”由四名小伙赤裸上身抬著“趙大天君”佛像置街游走,鞭炮在佛像身上、小伙身邊炸開,幸運的話,佛像的“胡須”會被炸掉,小伙子的身上卻一點不覺得疼,甚是奇妙。抬佛的男子,要經(jīng)過嚴格“選拔”,一般來講,是選擇去年結(jié)婚還未生孩子的男青年,寓意丁財兩旺。彼時,村里家家戶戶準備鞭炮數(shù)串,纏繞在長約4米的竹竿上,待得佛像走近自家門口,點燃鞭炮,大人小孩便舉起竹竿,伸到佛身上去,爭相“炸佛”了。最好能炸了天君的胡須,便能祈福消災、添丁旺財,最是吉利。
泉州元宵節(jié)的民俗活動還有聽戲(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歌仔戲、提線木偶)和博餅、猜燈謎、敬代人(請?zhí)嫔恚?、祀棕蓑娘、聽香、乞龜、攻炮城、貢石陣、獵戶陣、搶佛仔、馬隊閣、裝閣與鰲山等等,不一而足。
在我看來,泉州的元宵節(jié),最珍貴之處就在于它深深印在每個泉州人的心中,成為一年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小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我們,也希望這種傳統(tǒng)代代相傳,不論走到哪里,這種傳統(tǒng)民俗文化都深藏于我們的心中,指引我們家的方向!??!
農(nóng)歷己亥年二月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