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樹,羅章,李舉憲
(1.重慶旅游職業(yè)學(xué)院,重慶 409000;2.西藏大學(xué) 農(nóng)牧學(xué)院,西藏 林芝 860000)
地牯牛即甘露子(StachyssiebolidiiMiquel),又稱地蠶、玉環(huán)、寶塔菜、螺螄菜,為唇形科水蘇屬多年生草本,呈念珠狀或螺螄形塊莖,色乳白[1]。
地牯牛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上旬地上莖葉枯皺,地下塊莖成熟,可以收獲[2]。地牯牛富含水蘇糖等功能因子,通常在北方被加工成醬菜食用,在南方被做成泡菜。
為了便于儲運或加工,需要對地牯牛進行干燥處理。干燥的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諸如熱風(fēng)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油炸、真空冷凍干燥等,各有優(yōu)缺點[3,4]。
本文對地牯牛分別采用熱風(fēng)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凍干燥,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對地牯牛干燥的影響,并采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shù)研究地牯牛的最佳干燥工藝。
真空冷凍干燥是將物料預(yù)先凍結(jié),然后在一定的真空狀態(tài)、較低溫度下,物料中的水分升華從而干燥的方法。干燥后的產(chǎn)品收縮率小,能夠保持物料原有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外觀形態(tài)[5,6],能夠保留原料中的活性成分,脫水徹底,質(zhì)量輕,復(fù)水率高等[7]。與其他食品干燥方法相比,真空冷凍干燥是獲得高質(zhì)量產(chǎn)品的最佳方法,但是它的成本相對較高[8]。在真空冷凍干燥中,冷凍過程對干燥過程有一定影響,過冷度的不均勻性導(dǎo)致不均勻的冰晶,進而導(dǎo)致不均勻的干燥行為。因此,控制過冷度可顯著改善冷凍干燥工藝[9]。
鮮地牯牛:市購;檸檬酸、氯化鈉、氯化鈣:均為分析純。
FA2204B電子天平 上海天美天平儀器有限公司;DHG-9000電熱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 上海齊欣科學(xué)儀器有限公司;G80F23CN2P-B5(R0)微波爐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Christ ALPHA 1-2 LD plus冷凍干燥機 德國Marin Christ 公司。
1.3.1 原料處理
挑選無機械損傷、無褐變、無病蟲害的新鮮地牯牛,清洗干凈表面泥土后,切成一定厚度的薄片,立即投入配制好的復(fù)合護色液中浸泡護色30 min,然后置于網(wǎng)篩上漂洗瀝干備用。根據(jù)前期研究結(jié)果,最佳復(fù)合護色液為0.4%的氯化鈣、0.5%的檸檬酸和1%的氯化鈉[10]。
1.3.2 水分測定
直接干燥法[11]。
1.3.3 熱風(fēng)干燥
將處理后的不同厚度的地牯牛置于網(wǎng)篩上,分別放入不同溫度的烘箱中進行干燥,每隔5 min取樣快速測定其重量,試驗3次取平均值。
1.3.4 微波干燥
將處理后的不同厚度的地牯牛置于平盤上,放入微波爐,設(shè)定不同的功率,每隔1 min取出快速稱重,試驗3次取平均值。
1.3.5 真空冷凍干燥
將處理好的不同厚度的地牯牛放入-18 ℃冰箱中預(yù)凍12 h。將真空冷凍干燥機預(yù)冷30 min,使冷阱溫度穩(wěn)定在-30 ℃,放入樣品。設(shè)置樣品溫度為4 ℃,分別設(shè)置不同干燥時間和不同真空度進行干燥,凍干結(jié)束后記錄凍干樣品的重量,每個單因素試驗重復(fù)1次。
1.3.6 真空冷凍干燥正交試驗設(shè)計
根據(jù)單因素試驗,選取物料厚度、真空度、干燥時間作為正交試驗的3個因素,設(shè)置3個水平,設(shè)計L9(34)正交試驗,見表1。按照正交表所確定的試驗組合,依次進行真空冷凍干燥,樣品快速密封,包裝待測,每組試驗重復(fù)3次。
表1 L9(34)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1.4.1 皺縮率
用量筒裝清洗干凈的烘干過100目篩子的細河沙10 mL,再將待干燥的鮮地牯牛沒入沙中記錄體積V1,然后將干燥后的該地牯牛沒入沙中測量體積V2。
1.4.2 凍干率
式中:M表示樣品鮮重,m表示干燥后樣品重量,n表示樣品平均含水率。
通過多次試驗得出新鮮地牯牛樣品平均含水率為86.11%。
表2 不同干燥方式下的皺縮率
由表2可知,采用熱風(fēng)方式對地牯牛進行干燥時,產(chǎn)品的皺縮率非常大,為58.3%,皺縮超過一半,這是最終產(chǎn)品外觀要求所不期望的。采用真空冷凍方式對地牯牛進行干燥,皺縮率為8.3%,幾乎可以保持原有外形,這與真空冷凍干燥可以保持物料原有的形狀結(jié)論一致[12]。
圖1 不同熱風(fēng)干燥條件下含水率變化曲線
由圖1a可知,在熱風(fēng)干燥過程中,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水分不斷下降,地牯牛切片越薄,達到干燥終點所用的時間越短,即地牯牛切片越薄,水分被蒸發(fā)得越快。由圖1b可知,在熱風(fēng)干燥過程中,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水分不斷下降,干燥溫度越高,達到干燥終點所用的時間越短,即干燥溫度越高,地牯牛干燥的速度越快。
圖2 不同微波干燥條件下含水率變化曲線
由圖2a可知,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地牯牛水分逐漸降低。厚度為2 mm的地牯牛切片最先達到干燥終點,干燥5 min后含水率為1.92%。厚度為10 mm的地牯牛切片干燥所用的時間最長,這是因為地牯牛越厚,水分越難從內(nèi)部向表面遷移[13],從而干燥時間延長。由圖2b可知,隨著微波功率的增大,干燥的時間在縮短。當微波功率為480 W時,干燥12 min含水率為5.61%;微波功率為640 W時,干燥11 min后含水率為4.61%。說明當微波功率超過480 W時,隨著微波功率的增大,干燥的速率增大不明顯。這是因為微波功率過大, 物料內(nèi)部快速吸收微波能快速蒸發(fā),而表面水汽蒸發(fā)遷移速度相對小于內(nèi)部,導(dǎo)致干燥速度增加緩慢[14]。 在采用微波干燥地牯牛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微波干燥的地牯牛成品會出現(xiàn)焦糊斑點,這是由于微波加熱的不均勻性造成的[15]。
真空度、厚度和干燥時間對地牯牛真空冷凍干燥率的影響見圖3。由圖3變化趨勢可知,真空度對地牯牛真空冷凍干燥的影響幅度比較小,隨著真空度的增大,干燥率逐步增大,當真空度超過60 Pa時,干燥率反而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隨著真空度不斷增大,水蒸氣傳質(zhì)速度逐步加快,但當真空度繼續(xù)增大時,升華溫度降低,冰晶升華的速度減慢,從而降低了凍干速率[16,17]。
圖3 真空度、厚度和干燥時間對凍干率的影響
地牯牛的厚度對干燥影響較大,由圖3可知,隨著地牯牛厚度的減小,凍干率逐漸增大。這是因為較薄的物料厚度減小了傳熱阻力,熱量很容易達到升華層而使冰晶升華,并且較小的厚度減小了傳質(zhì)阻力,便于水蒸氣的逸出。但是厚度不易過薄,過薄會導(dǎo)致成品皺縮嚴重,色澤變暗。
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地牯牛的凍干率在增加,但是當超過8 h以后,干燥率趨于平穩(wěn),再延長干燥時間會使能效降低。
依據(jù)單因素試驗,選擇真空度、干燥時間和物料厚度為因素,設(shè)計L9(34)正交試驗研究地牯牛凍干工藝,見表3。
表3 L9(34)正交試驗結(jié)果與極差分析
由表3可知,各因素極差均大于空白試驗的極差,說明各因素對地牯牛凍干影響顯著。RB>RC>RA,其中干燥時間和物料厚度對地牯牛的凍干影響最為顯著,其次是真空度。
表4 正交試驗方差分析表
由表4可知,試驗所涉及的3個因素中干燥時間和物料厚度均極顯著,真空度較顯著。3個因素的主次關(guān)系是:干燥時間>物料厚度>真空度,這與極差分析結(jié)果一致。
圖4 試驗因素與凍干率關(guān)系圖
由圖4可知,選擇3個因素中的最佳水平,得到最佳組合為A2B3C3,即真空度30 Pa,干燥時間10 h,地牯牛厚度3 mm。通過驗證試驗得到地牯牛真空冷凍干燥率為95.36%。考慮到真空度為次要因素,對干燥率影響變化幅度不大,加上在實際生產(chǎn)中考慮經(jīng)濟性,降低能耗,故選擇A1B3C3為最佳凍干工藝參數(shù),即真空度20 Pa,干燥時間10 h,地牯牛厚度3 mm,該條件下地牯牛的凍干率為94.62%。
本試驗采用冷凍干燥方法研究了鮮地牯牛的干燥工藝。通過正交試驗,優(yōu)化出地牯牛的最佳凍干工藝參數(shù),即真空度20 Pa,干燥時間10 h,地牯牛厚度3 mm,該條件下地牯牛的凍干率為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