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尤其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學科,興趣則更加重要.物理教學就是如此.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本文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三種策略,希望能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
一、課堂教學注重互動
沒有互動的課堂是枯燥的、無聊的.從某種程度上說,互動是教師對學生發(fā)出的一種邀請,邀請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
在課堂上如何很好地和學生進行互動呢?一問一答的方式是課堂互動的一個很好的范例.例如,在《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知道,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它沒有大小和形狀,但它具有物體的全部質量,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那么在什么情況下物體才能被看作質點呢?此時教師便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來探究:我們在研究地球公轉的過程中,地球能夠被看作質點嗎?為什么呢?我們在欣賞花樣溜冰選手的表演時,選手能夠被看作質點嗎?為什么呢?很明顯,前者可以,后者不可以.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我們研究問題的影響不大可以忽略時,可以把物體看作質點.花樣溜冰選手最重要的就是肢體動作,所以其不能看作質點.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如果答錯的話,他可以邀請別的同學或者老師來幫他回答,這樣就增加了互動的機會.如此一來,課堂就變成了有活力的課堂,變成了生機勃勃的課堂.
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不局限于提問題這一種,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要有所交流.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傳遞信息的過程,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課堂節(jié)奏.
二、課堂教學聯(lián)系生活
物理的很多原理都是來源于生活,課本上大多數(shù)內容也是對常見生活現(xiàn)象的一個分析.所以,物理課堂教學應該回歸到課程設置的初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展開教學.
課堂教學聯(lián)系生活有什么好處呢?聯(lián)系生活能夠拉近學生和物理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意識到,原來物理并不是那么難,物理離我們并不遙遠,它就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后,學生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學習物理的樂趣.例如,在《勻速圓周運動》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圓周運動以及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展示幾幅圖片.第一幅圖片是汽車拐彎,第二幅圖片是火車轉彎,第三幅圖片是汽車過橋.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也都屬于圓周運動.學生學完之后,稍稍思考就能聯(lián)想到生活中其他的一些圓周運動:洗衣機洗衣服也是圓周運動的表現(xiàn).洗完衣服進行甩干的過程中,水分做離心運動,衣服作向心運動,這樣衣服和水分就分離開了.通過這樣的引導和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效果也會達到預期效果.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把文本內容和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這樣能幫助學生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掌握知識點.
三、課堂教學結合實驗
馬克思曾經說過:“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也是如此.課堂教學聯(lián)系實踐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很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因為相對于理論知識來說,實驗更加有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教學過程中,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物理學中把這類現(xiàn)象叫做電磁感應現(xiàn)象.由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和學生一起做一個小實驗:準備一個馬蹄形磁鐵,將一個導體棒連接電流表,使導體棒在磁鐵中做不同的運動,觀察電流表的示數(shù).通過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只有導體棒切割磁感線時,電流表才會有相應的示數(shù).而當導體棒做不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流表沒有示數(shù).這和科學家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完全吻合.在和教師一起做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也在探索、驗證、學習新知識.物理知識始終保持著其特有的神秘感,學生也始終保持著對于物理知識的向往.
課堂教學結合實驗可以極大程度地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不同的學習體驗,學生會收獲到不同的知識.這不僅僅豐富了學生的閱歷,還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很多學生認為物理很難,不愿意去學習物理.歸根結底,是因為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學習物理的樂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