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群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在此背景下“學案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并迅速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學案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種教學模式的功效與價值卻并沒有最大化發(fā)揮出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對此,本文立足“學案教學”實際,分析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低效現象,并提出應對策略,助力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字:學案教學高中數學低效現象
一、“學案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應用中的低
效現象
1.學生缺乏有效思考.
作為新課程改革下衍生出來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學案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提倡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很多教師在應用過程中會采取小組競賽的模式開展教學,但受競賽結果的影響,小組內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通常會直接將答案告知組內其他同學,導致部分學生缺少具有實踐意義的思考.
2.課堂結構不合理.
“學案教學”是以學案為依據,旨在通過相互討論、交流的模式,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因此,學案就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重要載體,而現成的學案使得教師在備課上所花精力有所減少,而課程教學也多是按照教案流程進行,因此教師對學生學習掌控力下降.再加之高中生自控能力有限,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難以正確把握時間度,可能會出現花費大量時間去解決某一簡單問題的現象,進而導致沒有多余時間去討論分析真正的教學重難點,整個課堂結構不合理.
3.實施深度不夠.
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同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對數學本質化教學越發(fā)重視,要求提高教學深度,避免出現教學形式化,但是實際教學卻與這種要求背道而馳.首先,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通過一系列的小組競賽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但是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這種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缺乏真正的思考.其次,“學案教學”是根據現有的學案開展教學活動,而課堂時間極為有限,對于學案中未涉及的知識教師就不會進行過多的講解,這樣導致教學僅僅停留在學案層面,學生的知識體系得不到拓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逐漸消磨.
二、針對高中數學“學案教學”課堂低效的應
對策略
1.借鑒學案,自主設計課程教學.
“學案教學”是以學案為基礎的,但是教師應當清楚意識到學案并非教學全部,而是應當在借鑒學案的基礎上,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進行重新設計,多方位思考,多層面總結,結合當前教學目標以及各單元知識點要求,對學案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目標明確,把握課堂進度.
不論采取何種教學形式都應當遵循既定的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在開展“學案教學”時必須要立足當前知識學習的目標,掌握每一章節(jié)的重難點,深入分析教材與學案,明確每個知識點講解所需時間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好預案,統(tǒng)籌推進,科學掌控課堂教學進度.此外,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時,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適時作出進度調整.
3.創(chuàng)新教學,深度實施策略.
當前,教學體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得到實踐應用.在導學教學中,教師常用教學方式有生活化教學、分層教學、小組合作、情境教學等,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及模式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學習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勢必要確保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章節(jié)知識的教學目標,合理選擇適宜的教學模式.
總而言之,不論何種教學改革都應當將提高課堂效率作為改革目標,在實際教學中導致“學案教學”效率低的因素還有很多,諸如學案質量、學生個體差異、學校支持度等.因此作為新時代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實踐,推動“學案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王紅偉.多媒體環(huán)境下高中數學學案教學模式及效果[J].軟件:電子版,2017(6).
[2]楊靖平.高中數學“新課改”下教學低效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讀書文摘,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