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軒
摘要:本文通過具體的教學設計詳細闡述主題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嘗試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夠通過發(fā)揮主題閱讀強大的教學功能,使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關(guān)鍵詞:主題閱讀教學;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17-100-2
“主題”特指文學作品中的“文化主題”,即從哲學的角度看,那些屬于“人生意義”的“詞語”。具體來講指那些連接著學生精神世界、現(xiàn)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guān)的“觸發(fā)點”、“興奮點”、“共振點”。
在這個閱讀主題的指引下,我們首先要詳盡透徹地了解教材現(xiàn)有的知識和能力體系,關(guān)注文本的文化內(nèi)涵和歷史價值,緊密聯(lián)系時代背景或歷史背景去解讀文本的時代意義,由淺入深,由個別延伸到整體,由彼及此,由個性拓展到共性,實現(xiàn)立體化直觀化的主題教學效果。
筆者現(xiàn)以蘇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第九專題中蘇軾所寫的一篇人物傳記《方山子傳》為例,圍繞“傳中變調(diào)”這個主題進行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劉向編寫的《晏子春秋》)
2.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3.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
《晏子春秋》是中國古代第一篇人物傳記,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是第一篇純文學的人物傳記,而《史記·游俠列傳》又是第一篇寫俠客的傳記。宋代的人物傳記掙脫了史傳“史”的束縛,更注重人物傳記“文”的一面,注重傳主“隱”的一面,這一變化讓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散發(fā)著個性化的光芒。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宋人蘇軾的《方山子傳》,去認識與眾不同的方山子。
二、整體感知
1.疏通文意。
(1)自由默讀全文,利用工具書和課下注釋過好字詞關(guān)。
(2)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字詞句不明之處,并總結(jié)概括。
(3)結(jié)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朗讀品味,掃清閱讀障礙。
(4)投影相關(guān)練習題,檢查鞏固。
三、走進文本
1.你覺得傳主方山子是個怎樣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據(jù)并用自己的話概括?
2.對于作者蘇軾你了解多少,請談談自己對蘇軾的看法?
3.投影出學案對方山子人物理解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學生自由討論分析錯誤原因。
四、文本研讀,抓文中隱含的主題
1.學生大聲朗讀全文,圈點勾畫出和方山子有關(guān)的語句來,仔細剖析寫出閱讀感受。
2.小組內(nèi)交流展示閱讀感受。
3.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其他學生補充、反駁或者質(zhì)疑。
4.教師總結(jié)學生發(fā)現(xiàn)的“亮點問題”:
(1)本文在敘述順序上有獨到之處,跳出了傳統(tǒng)傳記先述傳主姓名、籍貫、世系然后生平事跡的框架,同時順敘,倒敘,插敘轉(zhuǎn)換自如。
(2)文中為什么著重描寫方山子年少時豪俠之氣和隱居山中生活狀況,而對其隱居前的家境介紹只是一筆帶過。
(3)為什么不像傳統(tǒng)傳記那樣以人名為題?
(4)整篇文章讀起來感覺有些模糊,文中對于傳主的生平介紹的不夠詳細。
(5)蘇軾為什么要寫方山子?蘇軾為什么這樣寫好友陳季常?
5.總結(jié)歸納本文的閱讀主題
師生對以上問題進行篩選整合,最后引用沈德潛的話“此傳中變調(diào)也”來進行小結(jié),進而明確本文的主題——傳中變調(diào)意何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方山子的許多獨特之處,請同學們再自由朗讀文本。
2.點出本文的主題是“傳中變調(diào)意何在”。
二、合作探究
1.從文中篩選信息,按時間順序概括方山子的人生歷程,板書并補充修改。
明確:少年——俠客 壯年——書生 晚年——山中居士
2.試著從文中選出一個有代表性的字或詞語,總結(jié)方山子的形象特點,并談談自己的理由。
(小組討論,交流展示)
明確:“隱”、“異”、“得”(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置,主要是鍛煉學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拓展延伸
1.閱讀學案上拓展延伸中的蘇軾的《陳公弼傳》(有刪減),比較兩篇傳記在思想上和內(nèi)容上的異同點(小組合作探究)。
目的:通過比較讓學生更直觀的加深對“傳中變調(diào)”的認識。
2.自讀學案中的《寄吳德仁兼簡陳季?!罚伎计渲忻鑼懙年惣境Ec《方山子傳》中的方山子形象有無不同?(結(jié)合學案上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明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在《方山子傳》中,蘇軾加入了更多自己的主觀情感,是有為而作。而在《寄吳德仁兼簡陳季?!愤@首
詩中更多表現(xiàn)的是好朋友好兄弟之間的調(diào)侃,更多地再現(xiàn)了蘇陳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3.蘇軾為何用這種別具一格的方式來寫自己的好友陳季常呢?目的是什么?(提示學生聯(lián)系本文寫作背景)
明確:這是蘇軾謫居黃州時的抒懷之作,是借方山子之口委婉宣泄自己憤懣情感的人物傳記。
四、課外作業(yè)
1.課后閱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歸有光的《筠溪翁傳》,并搜集整理蘇軾被貶黃州時的所寫的其他詩詞。做好摘抄,做好短評。
2.完成閱讀之后,以小組為單位,寫一篇《蘇東坡傳》。
總之,把主題閱讀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能充分尊重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能使教師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的突顯和強化。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只有不斷進行自我“修煉”,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使課堂真正變成自我的“秀場”,這樣才能使自己脫穎而出成為教壇的“傳奇”,學生心中的“神話”。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周密精心地運用主題閱讀教學,借此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量,那么,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變得更加地富有活力,充滿魅力。
[參考文獻]
[1]竇桂梅.朝向“偉大事物”——“主題教學”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05).
[2]劉憲華.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閱讀——主題閱讀的研究與思考[J].人民教育,2013(13?14).
[3]陸恕.讓閱讀舒展開來——記“新語文主題閱讀”實驗[J].人民教育,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