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洋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出山店水庫是淮河干流上的大型防洪控制工程,工程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境內,壩址在京廣鐵路以西14 km的出山店村附近,距信陽市約15 km,出山店以上河長約100 km,控制流域面積2 900 km2。出山店水庫工程的主要任務為以防洪為主,結合供水、灌溉,兼顧發(fā)電等綜合利用。出山店水庫有供水、灌溉任務,每年向信陽市供水8 000萬m3,其中淮河北岸向明港鎮(zhèn)供水2 950萬m3,時段最大供水流量1.32 m3/s,受水區(qū)地面高程在80 m左右;向淮河南岸的信陽市老城區(qū)和羊山新區(qū)供水5 050萬m3,時段最大供水流量2.1 m3/s,受水區(qū)地面高程在79 m左右。根據(jù)出山店水庫灌區(qū)布置,灌區(qū)總土地面積607 km2,總耕地面積50.6萬畝,灌區(qū)分淮南和淮北兩部分,其中淮南灌區(qū)土地面積340 km2,耕地面積30.6萬畝,淮北灌區(qū)土地面積267 km2,耕地面積20萬畝。灌區(qū)地面高程在83.0 m以下。
為滿足灌溉和供水要求,結合水庫的特征水位和受水區(qū)的地面高程,確定設南、北兩個灌溉洞,渠首水位需不低于83.5 m。北灌溉洞是為灌溉淮北灌區(qū)和明港鎮(zhèn)供水而設置的,設計流量13.87 m3/s,加大流量16.38 m3/s;淮北灌區(qū)自流灌溉的設計渠首水位為83.5 m,北灌溉洞出口水位不能低于83.5 m[1]。
北灌溉洞的工程布置包括引渠段、閘室控制段、洞身段、消能段和出口扭曲面段五部分[2]。
樁號北灌0+000以上為引渠段。引渠段位于左壩頭上游緩坡,地面高程82.0 m~95.0 m。引渠段中心線長度為437.0 m,渠道底高程81.50 m,樁號0+045前橫斷面底寬5 m,兩側邊坡坡比采用1∶2.5,在86.50 m高程設置2 m寬馬道,馬道以上邊坡坡比為1∶3。渠底為平底,因受地形限制,在樁號北灌0+120.98~樁號北灌0+045段設置平面彎道,彎道半徑60 m,圓心角為72.55°。樁號北灌0+045~樁號北灌0+015段為扭曲面,樁號北灌0+015處高程86.5 m以下為矩形斷面,扭曲面段長30 m。樁號北灌0+000~0+015為收縮段,渠道底寬由5 m漸變至3 m,高程86.5 m以下采用矩形斷面,在86.50 m高程設置2 m寬馬道,馬道以上邊坡坡比為1∶3。
北灌0+000~北灌0+014為閘室段。閘室段采用岸塔式進口,后接無壓洞。閘室段長為14 m,底板寬為9 m,設一道工作門槽和一道事故檢修門槽,工作閘門采用弧形鋼閘門,孔口尺寸為3 m×2.3 m(寬×高),事故檢修門采用平板鋼閘門,孔口尺寸為3 m×2.5 m(寬×高)。進水塔上部設有檢修平臺和工作平臺。工作平臺通過交通橋與左壩頭地面連接,交通橋采用鋼架橋,總跨度56 m。檢修門槽寬0.51 m,深0.36 m,采用后止水結構,邊墩上部厚0.6 m,閘底板厚1.5 m,寬8 m。閘門井采用現(xiàn)澆C25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凝土閘門井上部設檢修平臺和工作平臺,檢修平臺高程為96.5 m。另設有液壓機放置平臺,平臺高程92 m,工作平臺即啟閉房地面高程為101.6 m,與大壩防浪墻墻頂高程一致,屋頂高程為106.40 m,層高4.8 m,墻體采用磚混結構,墻厚24 cm。屋頂為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檢修閘門后設通氣孔,通氣孔采用鋼管,管徑350 mm。
樁號北灌0+014~北灌0+377為洞身段,洞身段長度363 m,其中樁號北灌0+014~北灌0+022為8 m長的漸變段,洞身由矩形漸變?yōu)槌情T洞形。樁號北灌0+014~北灌0+030.5為無壓城門洞形隧洞,該段為塔后消能段,底高程80.50 m,樁號北灌0+030.5~0+369段段底高程由81.3 m漸變至81.0 m,洞身比降1/1 155,洞寬3 m,洞高3.8 m,其中直墻高3.15 m,拱矢高0.9 m,頂拱半徑1.7 m,頂拱中心角124°,洞身襯砌厚度為0.6 m,材料均為C30鋼筋混凝土。
樁號北灌0+377~北灌0+399.7為擴散段。擴散段長22.7 m斷面底寬由3.0 m擴散為8.0 m。擴散段橫段面形式為U型槽,槽頂高程為86.00 m。
樁號北灌0+399.7~北灌0+429.7為出口扭曲面段,長30.0 m。扭曲面底板采用C20混凝土澆筑,扭曲面為M7.5漿砌石砌筑,扭面由豎直面扭變?yōu)?∶2邊坡與下游渠道相連,底寬由8.0 m漸變?yōu)?.0 m,扭曲面頂高程為86.0 m,在86.0 m高程設置2 m寬馬道,馬道以上邊坡坡比為1∶3,采用厚300 mm的M7.5漿砌石護砌。北灌0+429.7以下為灌溉引水渠道。
水力計算包括過流能力計算、洞身水面線計算、通氣孔孔徑計算及消能計算[3]。
北灌溉洞控制段采用壓力短管體形,根據(jù)規(guī)劃要求,北灌溉洞設計流量13.87 m3/s,加大流量16.38 m3/s,在農(nóng)灌限制水位84.75 m時,應保證灌溉洞可通過加大流量,在死水位84 m時,應保證可通過供水設計流量1.32 m3/s。為滿足過流要求,同時方便施工,選定壓力短管控制孔口尺寸3 m×2.3 m(寬×高)[4]。
有壓短管出流計算公式為:
其中,μ為流量系數(shù);σ為淹沒系數(shù);B為孔口寬度,3 m;e為閘門開度;H為上游水深,由有壓短管出口的閘孔底板高程算起的上游庫水深;ε為有壓短管的垂直收縮系數(shù)。
經(jīng)過計算,農(nóng)灌限制水位84.75 m時,閘門開啟高度0.99 m,過流能力即可滿足設計流量16.38 m3/s要求,死水位84 m時,開啟高度0.06 m即可滿足過城市供水流量1.32 m3/s的要求,上游水位較高時,過流能力更大,設計孔口尺寸可以滿足過流能力要求。
灌溉洞為無壓城門洞型,鋼筋混凝土襯砌,洞底寬3 m,洞長363 m,底坡為1/1 155,糙率n=0.014,采用水力學方法判斷為緩坡,北灌溉洞結構形式為孔口出流+緩坡,洞內最大水深為通過相應流量時的正常水深[5]。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灌溉洞洞身水力要素計算表
計算結果為洞內水深分別為2.67 m。灌溉洞洞身直墻部分高2.8 m滿足要求。灌溉洞最大水深以上凈空面積為2.61 m2,洞身斷面面積為10.62 m2,凈空面積與洞身斷面面積的比值為0.24,洞身斷面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摻氣水面以上空間為0.15~0.25的要求。
設計流量13.87 m3/s時(以灌溉時水庫向明港正常供水),隧洞出口水位為83.51 m,略高于灌渠渠首要求水位83.5 m,可以滿足灌溉要求。
北灌溉洞檢修門后通氣孔面積根據(jù)SL 74—2013水利水電鋼閘門設計規(guī)范附錄B所列公式進行計算。
SL 74—2013水利水電鋼閘門設計規(guī)范附錄B所列公式為:
經(jīng)計算,通氣孔面積應達到0.05 m2,閘后設管徑為DN350的鋼管。
進水塔后產(chǎn)生的水躍按SL 265—2001水閘設計規(guī)范附錄B所列公式計算。
(1)
(2)
(3)
(4)
Lsj=Ls+βLj
(5)
(6)
經(jīng)計算,正常蓄水位過閘流量為加大流量16.38 m3/s時,躍后水深為3.24 m,大于洞內水深2.67 m,進水塔后產(chǎn)生遠驅式水躍,水躍長度為25.13 m,躍后水深3.91 m,躍后水深時隧洞內洞頂凈空面積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在進水塔后設消力池可同時解決洞內凈空不足和產(chǎn)生遠驅式水躍問題,故在進水塔后設置消力池,消力池池深0.8 m,池長16 m,消力池段隧洞襯砌厚度采用1 m[6]。
通過對水力設計方案的復核,此灌溉洞安全性滿足規(guī)范要求,所以此工程設計合理。水力設計在此次北灌溉洞的設計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于確定建筑物的尺寸有著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