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萬蓉
慢性乙型肝炎(CHB)為我國常見感染性肝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陽性CHB患者具有病程短、病毒復制活躍等特點,使其治療較為困難[1]。聚乙二醇干擾素(PEG-IFN)是一種強效抗病毒藥物,能抑制病毒復制,具有較高的HBeAg血清轉(zhuǎn)換率,對控制復發(fā)有積極意義[2]。然而,經(jīng)PEG-IFN治療后,仍有部分患者應答不佳,未能獲得良好療效[3],故及時評估患者病情發(fā)展及療效非常重要。但CHB患者治療周期較長,且HBeAg血清轉(zhuǎn)換轉(zhuǎn)化情況在治療短期難以觀察,因此,探尋一種及時的療效評估指標很有必要。唾液酸結(jié)合免疫球蛋白樣凝集素7(Siglec-7)是一種主要表達于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表面的跨膜蛋白,能調(diào)節(jié)NK細胞的細胞毒性,與NK細胞功能密切相關(guān)。而NK細胞作為免疫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在抗病毒感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4]?;诖?,本研究分析了Siglec-7評估PEG-IFN治療CHB的效果,探討其作為預測或評價PEG-IFN治療CHB效果指標的可行性。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醫(yī)院行PEG-IFN治療的68例CHB患者(CHB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5]的 CHB 診斷標準;HBeAg陽性;年齡18~65歲。排除標準:合并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合并惡性腫瘤;伴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他肝?。晃?、酗酒、癲癇史;精神疾病史者。另將醫(yī)院同期62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CHB組女性23例,男性45例;年齡 28~54(41.54±8.21)歲。 對照組女性 25 例,男性37 例;年齡 27~54(40.29±8.14)歲。 兩組年齡、性別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及療效評價標準 CHB組均給予Peg-IFNα-2a 皮下注射,180 μg/次,1 次/w,連續(xù)治療48 w后,評價臨床療效。顯效:HBeAg陰轉(zhuǎn)伴血清轉(zhuǎn)換,且HBV DNA陰轉(zhuǎn);有效:HBeAg陰轉(zhuǎn),而血清未轉(zhuǎn)換,HBV DNA陰轉(zhuǎn);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加重。根據(jù)臨床療效評價結(jié)果[6],將顯效與有效者納入有效組,無效者納入無效組。
1.3 檢測指標 (1)HBeAg陰轉(zhuǎn)率和血清轉(zhuǎn)換率、HBV DNA陰轉(zhuǎn)率:治療48 w后,使用化學發(fā)光法測量患者空腹血清HBeAg、e抗體(抗-HBe)水平,以 HBeAg 0~1 lgs/拷貝為陰性, 抗 -HBe>1 lgs/拷貝為陽性,以HBeAg陰性伴抗-HBe陽性為血清學轉(zhuǎn)換;利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測量HBV DNA水平,以 HBV DNA<500拷貝/ml為陰性。(2)NK 細胞計數(shù):通過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離心法(試劑購自美國Hyclone公司)獲得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采用FACSCantoⅡ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檢查NK細胞計數(shù)。(3)Siglec-7在NK細胞表面表達情況:將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離心法獲得的單個核細胞,加入抗-Siglec-7抗體 (購自美國eBioscience公司),檢測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HB組治療效果 CHB組治療后,HBeAg陰轉(zhuǎn) 28例(41.18%),HBeAg血清轉(zhuǎn)換 22例(32.35%),HBV DNA陰轉(zhuǎn)40例(58.82%);治療效果,顯效21例(30.88%),有效 7例(10.30%),共 28例(41.18%)納入有效組;無效40例(58.82%),納入無效組。
2.2 兩組NK細胞計數(shù)和Siglec-7表達情況比較治療48 w后,CHB組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但均低于對照組(P< 0.05,表 1)。
表1 兩組NK細胞計數(shù)和Siglec-7表達情況比較(%)
2.3 有效組與無效組NK細胞計數(shù)和Siglec-7表達情況比較 治療前,有效組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均高于無效組(P<0.05);治療48 w后,兩組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有效組均高于無效組(P< 0.05,表 2)。
表2 有效組與無效組NK細胞計數(shù)和SigIec-7表達情況比較(%)
PEG-IFN為目前治療CHB的常用抗病毒藥物,可與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細胞結(jié)合,激活肝細胞內(nèi)抗病毒蛋白及其激酶合成,分解病毒mRNA,發(fā)揮抑制病毒復制作用[7]。但治療無效者并不少見,因此,尋找及時評估CHB治療效果指標是研究熱點。NK細胞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位,可識別并殺傷病毒感染細胞及腫瘤細胞,也能參與CHB患者免疫功能,且隨CHB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而降低[8]。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Siglec-7作為NK細胞表面抑制性分子,在NK細胞活化、功能較強的亞群中可高表達,與NK細胞功能呈顯著相關(guān)性[9]。對此,本研究就Siglec-7在NK細胞表面表達情況評估PEG-IFN治療CHB效果的可行性展開分析,以探尋預測CHB治療效果的新型指標,為臨床制定及調(diào)整CHB治療方案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HB組治療后,HBeAg陰轉(zhuǎn)率 41.18%,HBeAg血清轉(zhuǎn)換率 32.35%,HBV DNA陰轉(zhuǎn)率58.82%,但治療無效達58.82%。提示PEGIFN治療效果仍需加強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治療無效者。另外,CHB組治療前后NK細胞計數(shù)和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均低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與CHB患者受HBV感染,免疫系統(tǒng)嚴重受損,NK細胞數(shù)量顯著下降,且細胞活性也受到抑制,使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降低。而治療48 w后,CHB組NK細胞計數(shù)和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均較治療前升高,表明PEG-IFN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緩解病毒感染對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使NK細胞活性增強、數(shù)量增加。
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有效組治療后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均高于無效組,證實Siglec-7表達情況與PEG-IFN治療CHB效果有關(guān)。治療有效者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好,機體NK細胞得以顯著上調(diào),細胞功能也增強,使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處于較高水平。不僅如此,有效組治療前NK細胞計數(shù)、Siglec-7在NK細胞表面陽性表達率也高于無效組,說明治療前免疫系統(tǒng)抑制較少者PEG-IFN治療效果好。提示NK細胞計數(shù)及Siglec-7表達情況可作為PEGIFN治療效果的預測指標,利于臨床盡早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總之,CHB患者NK細胞計數(shù)及Siglec-7陽性表達率均低于健康人群,治療有效者在治療前后均具有較高的NK細胞計數(shù)及Siglec-7陽性表達率,臨床可根據(jù)CHB患者NK細胞計數(shù)和Siglec-7表達水平預測CHB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