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內容摘要】在小學教育中,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心理健康。但是,在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卻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如果不及時走出誤區(qū),就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不利影響。本文對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誤區(qū)進行分析,并就其解決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班級管理 實踐誤區(qū) 對策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必須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管理效果。所以,班主任必須要認識到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不足,并加以調整。
一、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誤區(qū)
1.不關注小學生的心理成長狀況
在對小學班級進行管理時,班主任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成長狀況,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班主任都沒有做到這一點,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學生應該怎么做,要求學生必須做什么。例如,班級中有的學生獨立能力稍差一些,在完成教師安排的任務時總會慢半拍,或者總是完不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但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這些任務。如有的學生總是收拾不好自己的課桌、書包,總是很亂。班主任就會認為是這名學生自己的問題,不會耐心地對他進行引導,而是對他嚴加苛責。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使其產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其獨立性的提高。
2.不重視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
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并不是學?;蛘呓處煹呢熑危€應該有家長的配合。但是,有些班主任不以為然,認為學生在學校就應該歸自己管理,沒必要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這種想法本身是錯誤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了解是最多的。當學生在某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和教師共同協(xié)作,才能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好的解決效果。但是,很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都不重視家訪,也不會主動與家長交流溝通,導致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情況不夠了解,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也比較片面,所以難以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走出班級管理實踐誤區(qū)的對策
1.對班級進行精細化管理
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都比較少,認知能力正處于提升階段,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時,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進行精細化管理。對于班上的事務,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精細化的分工。如果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問題存在,才能及時對管理方式進行調整,使其與學生的認知能力、身心發(fā)展需求相符。例如,班主任在安排學生打掃教室衛(wèi)生時,應將衛(wèi)生值日安排以表格的形式詳細地羅列出來。如星期一第一組的學生負責教室衛(wèi)生,A同學負責擦窗戶、B同學負責灑水、C-F同學負責掃地、另外兩名學生負責倒垃圾等。這樣能夠讓每位學生都明確自己的衛(wèi)生職責。在下一次輪到改組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則由小組成員共同商量,調整打掃衛(wèi)生的區(qū)域,以保證分工的公平性,學生之間也能自覺地相互配合,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教室衛(wèi)生。
2.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
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采取相關措施對班級進行管理時,要圍繞著學生進行。在傳統(tǒng)的小學班級管理中,總是以班主任為中心,班主任說什么,學生就服從什么,害怕違背班主任的意愿。這樣的管理方式難以發(fā)揮出學生的能動性,即使學生能很好地完成班主任安排的任務,學生的個人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因此,班主任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班級進行管理。例如,有的學生上課紀律不太好,總是去影響別的同學。班主任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評這樣的學生,應該找到學生談心,問清楚學生為什么在課堂上不能集中精力聽講,要讓學生明白打擾其他同學學習是不對的。只有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學生才會主動去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學生才能養(yǎng)成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記筆記、不打擾他人的好習慣,不僅學習成績會有所提高,還會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在學生以后不如社會工作、生活時,也會自覺地遵守相應的故障制度和紀律。
3.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溝通
家長在學生的教育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應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溝通。例如,平時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在某段時間的考試中取得的成績都不理想,成績下滑十分明顯。學生回到家中自然不愿意將實際情況告訴家長,害怕受到家長的批評或者讓家長失望。作為班主任,可以與家長電話、微信等溝通,了解學生近段時間是否遇到不順心的事,是否家中有什么事影響到學生,導致其學習成績下降。對于有些比較“調皮”的學生,班主任的教育往往難以達到好的效果,班主任可對這類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環(huán)境、習慣等,分析學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行為,才能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在學校與家長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實踐中,班主任應對班級實施精細化管理,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并加強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參考文獻】
[1] 江海.小學“精細化”班級管理實踐誤區(qū)與對策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6,32(3):103-105.
[2]白云.呼市城區(qū)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