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岑斐莎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文精神成為當今的潮流,人文關懷教育也逐漸引起教育界的關注,尤其受到大學教師的重視。人文關懷教育的目標就是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轉變?yōu)閷W生們內在的品德,從而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這就需要大學教師們從自身做起,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本篇文章主要從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人文關懷的現狀和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語文課程;人文情懷;探究
人文關懷的教育在大學語文課程中不斷展現出來,教師們在課堂上也不僅僅只是傳道授業(yè)者,他們需要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的氣質和修養(yǎng),以及良好的內在品質。然而,教師首先要進行自身修養(yǎng),從根本上了解并理解何為人文關懷,同時在語文課堂上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達到教學的真正意義。為此針對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人文關懷展開了探究。
一、對現今大學課堂缺乏人文關懷而導致的問題展開分析
(一)在大學教學中注重知識灌輸,忽視了人文關懷
在現今校園中,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對學習知識的傳播,忽視了人文關懷,在教師授課時,教師完美地將所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教師殊不知學生心里想的是什么,在教師進行分知識點總結時,只有教師在不停的運轉,而在座學生的思緒早已不在課堂之上,教師得不到學生們的回應,學生也感受不到課堂的吸引力,于是二者相背離,課程難以開展。因此,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禁錮學生思想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有思想情感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的信心,并多采用鼓勵關懷式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想法,限制了學生的思想自由,導致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甚至不愿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聽到學生的答案與正確答案不相符時,常是以批評代替鼓勵,從而扼殺了學生們對上課的積極性,甚至產生對學習的厭煩與恐懼的心理。與此同時,學生們過度依賴教師傳授知識,從而降低了自我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們更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注重知識傳播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的關愛,注重人文藝術的培養(yǎng)和正確價值觀的養(yǎng)成。
二、提倡人文關懷為主的大學語文教學模式
(一)大學語文教學與思想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正確教學模式,就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人文精神,而在大學語文課程中主要就是將人文關懷與語文課程相結合。以浙江大學出版社的《大學語文》教材為例,它通過不同主題(比如生命青春、修身勵志、鄉(xiāng)土親情等)對內容進行劃分,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中以文學體裁進行劃分的模式,顯而易見加強了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這一轉變下,教師引領學生學習,大學語文課堂絕不僅僅只是傳授語文知識,更不再是死記硬背或者填鴨式的教學,相反的,教師更注重學生個性的體現,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同時,大學語文課程也開始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通過不同主題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珍惜感情、堅忍不拔、積極向上等美好的觀念和思想。另一方面,教師教學也并不是為了應付學生而教學,教師的授課內容也不必僅僅局限在課本上的知識,教師可以拓展同一主題下的其他優(yōu)秀文學作品,從而開闊學生的眼界,真正為他們打開一扇知識的大門。最終,經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和感悟,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世界,在學習豐富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
例如:在冰心的《談生命》中,冰心在文中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例,皆是生命成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guī)律,以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互依存的原則,表達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與積極向上的精神。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探索分析,從冰心的寫作背景出發(fā),感受冰心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和作者一樣的感受進行文章欣賞閱讀,感悟人生真諦。因而做到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情感變化和情感體驗,從而彰顯出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人文關懷。
(二)大學語文教學全方面貫徹人文關懷
以教師對當代大學生的了解,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更能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多媒體信息資料豐富,可以通過聲音,圖片、視頻傳達給學生們,增強學習興趣,大學語文貫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傳播。教學內容豐富知識點比較多,教師應用多媒體傳授知識,給學生營造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多媒體呈現出各種生活場景,并給學生觀看,加深印象。創(chuàng)造教學新鮮感,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提高學生們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講解賈平凹《秦腔》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家鄉(xiāng)方言入手,彼此感受不同地區(qū)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并向學生展示陜北的一些風土人情和衣食特色,讓學生首先對陜北這個地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再者,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一些秦腔的片段,通過視頻和音頻的播放,讓學生對文章背景有一個非常直觀的理解和把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大學語文課堂富有生機,教師教學順利進行,促使大學語文成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感和素養(yǎng)的課程。
三、塑造健全人格
(一)參與實踐活動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參與大學組織的校園活動,參與社會實踐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例如:以大學語文課程為載體,教師可以多舉辦一些學生讀書會,詩歌朗誦比賽等,在活動中學生能體會到交流的樂趣,同時這些活動也可以豐富學生們的業(yè)余生活,以及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載體。
(二)貫徹人文情懷
教師除了在課上進行教學外,課下也要與學生多交流,詢問學生們是否遇到學習問題或者多多了解學生們生活中的趣事,學著傾聽學生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如果遇到思想比較消極的學生,教師要學會在課堂上以及生活中對學生多進行鼓勵和關心,主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與此同時,教師要學會成為學生的“樹洞”,多傾聽學生們想法和觀點,教師要對學生所講述的事情進行保密,學生相信教師,教師也要尊重學生。放假期間,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來家做客,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主動與學生交流,與學生成為朋友這在學生今后發(fā)展的道路上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三)鼓勵學生交流
在大學語文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鍛煉溝通交流能力,比如讓學生上臺講課,或者讓他們分享讀書感想,甚至是舉辦課堂辯論賽等,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此外,教師也可以加以引導,多鼓勵學生擴大自己的交流范圍,多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雖然有些事情并不是在教師的教學范圍之內,但是一位具有責任心的優(yōu)秀教師,無論在課內和課后都應該多多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健康的人格。
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已經成為校園的重要話題,近幾年來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被重視,心理健康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條件,也是人文關懷的關鍵之處。大學教師必須有意識地進行心理知識學習,通過自己的學習,幫助學生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并且教導學生要有面對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
例如:如果教師感受到學生心理有消極的變化,教師就應該經常關注學生,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并給予力所能及幫助。這不僅只是為了體現教師的責任心和愛心,更重要的是與學生增加感情、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因此,人文關懷不僅僅只是在語文課堂上或者教材中體現出來,也應該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貫徹,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大學語文課堂中的人文關懷,以教材為載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堂上的知識學習以及課后情感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yǎng),這將成為學生受益一生的財富。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提倡人文關懷是必要的,也是學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真正需要的。
參考文獻:
[1]楊林,李春華.大學語文教育中“語文一人文一文化”內容拓展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2).
[2]張玉能,張弓.大學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12).
[3]趙江榮,王大橋,袁祺.大學語文與學生文化心靈塑造——大學語文價值取向三人談[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8,(9).
[4]石承斌,黃忠昭.高校課程建設中的的人文素質教育[J].高教探索,2008,(5).
[5]李瑤曦.大學語文在人文教育中的功能及實施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6).